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梦回大明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津最开始有街道,是金国在此设立军寨,名为“直沽寨”。元朝时发展为海津镇,并成为漕粮转运中心之一。
朱棣登基之后,在这里修筑卫城,从此有了天津卫。
它是一座军事重镇,拥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三大卫所。同时也是漕运、盐运中心,漕粮转运就不说了,天津的长芦盐场,直至民国都还是北洋政府的经济命脉。
军镇、漕运、盐运、商贸,让天津在明朝迅速繁荣。
繁荣到什么程度?
专门常设按察司副使一员,统率天津三卫军兵。又在天津设立津卡,甚至把通州的钞关都搬过来。还有一些邻县衙门,也特地在天津办公,顺便治理天津百姓,只因卫军城市不好安排民政官。
天津三卫的世袭武将,就跟贵州城的文官差不多,权利被掏空得只剩下一丢丢。
徐进是徐家派来的商业探子,他来到天津的第一感受,就是物价真他娘的高!比南京、苏州、杭州都高,在普通旅店开一间中等房,一晚上的房费居然是五分银子,住二十天就得用去一两白银。
没办法,天津税重。
别说开店铺,就连在路边摆摊,都要课征重税。其他地方建货栈和仓库,是不需要缴税的,在这里也会被征重税。总体而言,天津的门店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以上。
天津钞关每年征收的商税,比整个贵州省的所有税收加起来都多。仅商船过路费,一年就能收两百余万贯,这还只是交给朝廷那部分,官员私底下贪墨的难以统计。
这里是明朝北方,最繁荣的商贸城市!
可惜,仅仅只是商贸发达,手工业特别糟糕,资本主义萌芽不起来。
河北、山东虽然盛产棉花,居然连成规模的纺织作坊都没有,北方数省还需要购买江南棉布。
江南挥舞着工业剪刀,疯狂收割北方农民。即在北方低价购棉,做成棉布又高价卖回来,形成“棉则方舟鬻于南,布则方舟鬻于北”的商业现象。
不管是生产棉布的江南商人,还是倒卖棉布的两淮商人,都不允许北方出现纺织基地!
现在南方已经出现商会雏形,一旦王渊把事情搞大,很可能催生江淮纺织行会。江淮布商多半会联合起来,用低价倾销的策略,把王渊的北方纺织基地给弄死。
为什么是江淮?
江南商人负责产布,两淮商人负责销售。江南商人购买棉花,也是靠两淮商人收购运输,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徐进来到天津已是十一月,天寒地冻。他在天津卫城打探一圈,便坐船往东,小半日便来到一处河滩。
河滩已经修筑起简易码头,码头上还有仓库,却没有落脚的客栈。
有苦力正在搬运货物,徐进走过去问:“这里没有旅店吗?”
苦力扛着大包的棉布不好抬头,只埋头前进说:“那边的工地便是客栈,可能过年以前能修好。”
客栈真不是王渊的产业,而是消息灵通的天津商人,主动跑来这边建楼做生意。当然,需要给王渊一笔土地租赁费,因为附近的土地已经被买下,决定纺布之后,王渊又买了几百亩荒地。
徐进在码头溜达片刻,突然看到不少人,提着木桶往河边走去。
徐进问道:“你们去作甚?”
那人答道:“打水!”
徐进惊讶道:“为何一起出来打水?”
那人解释说:“这里的井水有味道,人畜都吃不得。河水也不能乱吃,每天只有两个半时辰,这段时间打来的河水才能吃。”
徐进越听越迷糊,那人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厂里敲钟就可以取水了。
其实是河水混杂着海水,落潮和平静时都不能喝。只有等涨潮的时候,含盐量大的海水把淡水托起,这段时间才能打来可以喝的河水。
刚开始,工厂管理者和流民都不清楚,差点喝出人命。还是求教当地老乡,才得知其中玄妙,为此专门安排了一批取水工。
徐进离开码头继续前进,很快看到一排篱笆,将整个厂区都围起来。
而在厂区之外,随处可见白碱,白茫茫犹如雪地,这里的盐碱化太厉害了,从古至今都没治理过!
“站住!”
徐进刚想进厂区,就被工厂护卫队拦下。
徐进笑着说:“我是来收购棉布的客商,想跟你们掌柜的谈生意。”
看门护卫说:“谈生意就去货栈,码头那边有办事处,闲杂人等不许进厂区。”
徐进掏出两块碎银子,悄悄塞到两个护卫手中,笑道:“兄弟,行个方便。”
这些工厂护卫队,都是男性流民担任,他们半年前还在种庄稼呢,不可能像王渊训练的士卒那般听话。
徐进敢给银子,看门护卫就敢收。
可惜收了却不办事,一个护卫笑着说:“真不能放你进去,一旦厂里查出来,我全家老小都要被赶走。这里日子过得不错,我可不愿换地方。你有啥想问的就问吧,这些天来了许多跟你一样的人。”
另一个护卫提醒道:“你别想着翻篱笆偷偷进去,这里是翰林院王学士的棉纺厂。厂区里边还有护卫队巡逻,抓住你可以直接打死的!”
徐进吓了一跳,他是真想偷偷溜进去。此刻只能问道:“你们作坊有多少织妇?”
护卫带着自豪的语气,纠正道:“不是作坊,是厂!京城的盔甲厂、草料厂那种厂,你们小打小闹才叫作坊。”
“对对对,是厂,都怪我没有见识,”徐进赔笑道,“你们厂里有多少织妇?”
“厂里有男工三百多,女工四百多,”护卫拍着自己的... -->>
天津最开始有街道,是金国在此设立军寨,名为“直沽寨”。元朝时发展为海津镇,并成为漕粮转运中心之一。
朱棣登基之后,在这里修筑卫城,从此有了天津卫。
它是一座军事重镇,拥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三大卫所。同时也是漕运、盐运中心,漕粮转运就不说了,天津的长芦盐场,直至民国都还是北洋政府的经济命脉。
军镇、漕运、盐运、商贸,让天津在明朝迅速繁荣。
繁荣到什么程度?
专门常设按察司副使一员,统率天津三卫军兵。又在天津设立津卡,甚至把通州的钞关都搬过来。还有一些邻县衙门,也特地在天津办公,顺便治理天津百姓,只因卫军城市不好安排民政官。
天津三卫的世袭武将,就跟贵州城的文官差不多,权利被掏空得只剩下一丢丢。
徐进是徐家派来的商业探子,他来到天津的第一感受,就是物价真他娘的高!比南京、苏州、杭州都高,在普通旅店开一间中等房,一晚上的房费居然是五分银子,住二十天就得用去一两白银。
没办法,天津税重。
别说开店铺,就连在路边摆摊,都要课征重税。其他地方建货栈和仓库,是不需要缴税的,在这里也会被征重税。总体而言,天津的门店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以上。
天津钞关每年征收的商税,比整个贵州省的所有税收加起来都多。仅商船过路费,一年就能收两百余万贯,这还只是交给朝廷那部分,官员私底下贪墨的难以统计。
这里是明朝北方,最繁荣的商贸城市!
可惜,仅仅只是商贸发达,手工业特别糟糕,资本主义萌芽不起来。
河北、山东虽然盛产棉花,居然连成规模的纺织作坊都没有,北方数省还需要购买江南棉布。
江南挥舞着工业剪刀,疯狂收割北方农民。即在北方低价购棉,做成棉布又高价卖回来,形成“棉则方舟鬻于南,布则方舟鬻于北”的商业现象。
不管是生产棉布的江南商人,还是倒卖棉布的两淮商人,都不允许北方出现纺织基地!
现在南方已经出现商会雏形,一旦王渊把事情搞大,很可能催生江淮纺织行会。江淮布商多半会联合起来,用低价倾销的策略,把王渊的北方纺织基地给弄死。
为什么是江淮?
江南商人负责产布,两淮商人负责销售。江南商人购买棉花,也是靠两淮商人收购运输,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徐进来到天津已是十一月,天寒地冻。他在天津卫城打探一圈,便坐船往东,小半日便来到一处河滩。
河滩已经修筑起简易码头,码头上还有仓库,却没有落脚的客栈。
有苦力正在搬运货物,徐进走过去问:“这里没有旅店吗?”
苦力扛着大包的棉布不好抬头,只埋头前进说:“那边的工地便是客栈,可能过年以前能修好。”
客栈真不是王渊的产业,而是消息灵通的天津商人,主动跑来这边建楼做生意。当然,需要给王渊一笔土地租赁费,因为附近的土地已经被买下,决定纺布之后,王渊又买了几百亩荒地。
徐进在码头溜达片刻,突然看到不少人,提着木桶往河边走去。
徐进问道:“你们去作甚?”
那人答道:“打水!”
徐进惊讶道:“为何一起出来打水?”
那人解释说:“这里的井水有味道,人畜都吃不得。河水也不能乱吃,每天只有两个半时辰,这段时间打来的河水才能吃。”
徐进越听越迷糊,那人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厂里敲钟就可以取水了。
其实是河水混杂着海水,落潮和平静时都不能喝。只有等涨潮的时候,含盐量大的海水把淡水托起,这段时间才能打来可以喝的河水。
刚开始,工厂管理者和流民都不清楚,差点喝出人命。还是求教当地老乡,才得知其中玄妙,为此专门安排了一批取水工。
徐进离开码头继续前进,很快看到一排篱笆,将整个厂区都围起来。
而在厂区之外,随处可见白碱,白茫茫犹如雪地,这里的盐碱化太厉害了,从古至今都没治理过!
“站住!”
徐进刚想进厂区,就被工厂护卫队拦下。
徐进笑着说:“我是来收购棉布的客商,想跟你们掌柜的谈生意。”
看门护卫说:“谈生意就去货栈,码头那边有办事处,闲杂人等不许进厂区。”
徐进掏出两块碎银子,悄悄塞到两个护卫手中,笑道:“兄弟,行个方便。”
这些工厂护卫队,都是男性流民担任,他们半年前还在种庄稼呢,不可能像王渊训练的士卒那般听话。
徐进敢给银子,看门护卫就敢收。
可惜收了却不办事,一个护卫笑着说:“真不能放你进去,一旦厂里查出来,我全家老小都要被赶走。这里日子过得不错,我可不愿换地方。你有啥想问的就问吧,这些天来了许多跟你一样的人。”
另一个护卫提醒道:“你别想着翻篱笆偷偷进去,这里是翰林院王学士的棉纺厂。厂区里边还有护卫队巡逻,抓住你可以直接打死的!”
徐进吓了一跳,他是真想偷偷溜进去。此刻只能问道:“你们作坊有多少织妇?”
护卫带着自豪的语气,纠正道:“不是作坊,是厂!京城的盔甲厂、草料厂那种厂,你们小打小闹才叫作坊。”
“对对对,是厂,都怪我没有见识,”徐进赔笑道,“你们厂里有多少织妇?”
“厂里有男工三百多,女工四百多,”护卫拍着自己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