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儒道之天下霸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卷.《天地雌雄》
***
酷暑时节,地面炎热得,犹如冒着蒸汽,连远处的景象,在路人的眼中都被扭曲了。知了藏身在谁也找不到的所在,枯燥的鸣叫着,单是听着,就已经让人厌烦。
甘玉书一袭白衣,走在那蒸笼般的日光下,在他的左手边,是一条已经枯了的河道,仅仅是半个月的时间,失去了水流的长津河,就已经被晒得连河底都龟裂出纵横交错的裂口。岸边的梧桐树,依旧是东歪西倒,大多都已枯死,却也有那么一两株,维持着半死不活的状态,让人不得不惊异于它们的坚强,只是,这种坚强又能够维持多久?这却是没有人能够肯定的事。
另一边的远处,强征而来的徭役,在太阳底下挥洒着汗水,几名军士在凉篷下,一边饮着小酒,一边监视着这些力役。京城与其周边,绝大多数平民,都因为这场天灾,而不得不被迫应征服役,这场凭空多出的苦役,已经让许多人怨声载道,虽然对于甘玉书这种有功名的读书人,又或是家中能够随随便便拿出使役钱的富人,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影响。
穿过那条被强行请出的过道,甘玉书站在坑边,前方那方圆数里的大坑,现在看来,倒是远远不及岳湖和崆山那两场天灾,只是因为砸在了最繁华的京城,造成的伤害和恐慌,却又远非岳湖和崆山可比,原本就是京城的中央,紧靠皇城的内城,近万条人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即便是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惨况,亦觉魄动心惊。
对于甘玉书来说,或许应该庆幸自己因为在风月场中喝醉了酒,忘了参加他的姑母……鲁仲郡王妃府上的喜宴,从而避免了这场浩劫,而从事后的地貌来看,鲁仲郡王府,竟是位于这场天灾的正中心。
当然,此刻去想这些,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或者说,朝堂上有不知多少人在拿着这场天灾做文章,天子的罪己诏也已经发了,大臣们也都纷纷在沐浴持斋,甘玉书并不想,也没有兴趣去讨论这一次又是谁得罪了上苍,或许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然而那又怎样?这个世界,总有许多人是有罪的,却又总有许多人是无辜的,有罪的人,未必就因为这一场劫难而受到了多少惩罚,受到惩罚的,也多半都是无辜的。
更重要的是,就算真的有“天人感应”,那降下的这一场天灾……它又到底改变了什么?
看着那些在烈日下,摇摇晃晃,不断搬运着残砖碎瓦的贫民,白衣的男子心中想着,如果真的要做出改变,就算是这样子的一场天灾……恐怕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吧?
***
天子宋劭坐于陛阶之上,在他的下方,群臣又开始争吵了起来,这种吵闹日复一日,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让朝堂维持着相互党争、彼此抗衡,谁也无法威胁到天子的局面,是历代天子的努力,先帝、先先帝都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也这么做了。既然这种手段能够维持大周几百年的兴盛,那想必就是对的吧?
他是这么想的。
然而此次此刻,看着互相推卸责任,谁也不肯具体拿出章程,以免多做多错,被对手找到攻讦机会的群臣,他却也实在是有些厌烦。连着三场天灾,这一次竟是直接砸在了京城,谁都知道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但到底是什么?却又谁也说不明白,万方有罪,罪在圣躬,反正,不管出了什么事,他这当天子的都是错的,至于错在哪里,这并不重要,几百年下来,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应对的礼法,下罪己诏,如果一次不够,那就两次,如果两次不够,那就三次,总之,只要“正刑与德,以事上天”,灾祸总能够自解。
手段并不重要,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修心修德,天人感应,这才能够获得上天垂怜,赐福万民。
只是有的时候,他也会在想,这个真的是对的吗?还是说,仅仅是因为……这个是最轻松的?
“京城灾劫,引动四方,西南路刁民再次聚众闹事,侵扰州府,还请陛下尽快发兵。”
“陈大人此言差矣!先圣有云:变古易常,天有所感!昔日荆轲慕燕丹之义,有白虹贯日,太子疑之,事果不成;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大事底定。夫天地精变,必有所警,今星陨京城,再加兵戈,岂不更是获罪于天?陛下当正刑与德……”
知了在外头不断的鸣叫,虽然让人厌烦,但因为其单调,渐渐的,也就被人忽视。朝堂上的争吵,无休无止,很多时候,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争论些什么,只不过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大约也不会是错的。
日头在天空,一点一点的移动,散出的热气,覆盖了京华,每年的这个时节,总是这般的炎热,想来明年也是一样。陨坑的周围,做着苦役的人们,擦着汗水,看着远处来来去去的、豪华的大轿,心里的怨气又多了一些,但也仅仅只是如此,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谁叫他们不是读书人?
“什么了不起的?”其中一人低低的骂了一声,然后,另一边有军士骂了过来,众人赶紧又拿着手中的工具,继续开始干活。
朝议结束后,天子离开了正殿,一名太监上前,向他禀报了什么。
他立在那里,想了想,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罢了,他既然如此坚决……那就随他吧!”
然后,他就来到了金銮殿,金銮殿的阶下,一个少年早就已经等在那里,看上去沉默而又沧桑。问礼之后,少年低声说了一些什么,天子道:“朕知道你因朕的御妹之死,心伤难过,但你乃是新科状元,大魁天下,又是翰林,前途无量,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在这个时候辞官而去,不但误了你自己,想来朕的御妹在天之灵,见到你这个样子,她也不会开心。”
少年道:“臣愧对陛下,愧对圣贤。去岁臣在铜州初见长公主,惊为天人,长公主对臣说,若是有缘,京城相见。在那之后,臣悬梁刺股,凿光夜读,就是为了能够在京城与长公主再遇。臣知道自己愚昧,身为读书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报效君王,为社稷建不朽之功。这些日子,臣也每每以此自勉,想要劝说自己。然而夜夜思念长公主殿下,心如刀绞,肝肠寸断,... -->>
第三卷.《天地雌雄》
***
酷暑时节,地面炎热得,犹如冒着蒸汽,连远处的景象,在路人的眼中都被扭曲了。知了藏身在谁也找不到的所在,枯燥的鸣叫着,单是听着,就已经让人厌烦。
甘玉书一袭白衣,走在那蒸笼般的日光下,在他的左手边,是一条已经枯了的河道,仅仅是半个月的时间,失去了水流的长津河,就已经被晒得连河底都龟裂出纵横交错的裂口。岸边的梧桐树,依旧是东歪西倒,大多都已枯死,却也有那么一两株,维持着半死不活的状态,让人不得不惊异于它们的坚强,只是,这种坚强又能够维持多久?这却是没有人能够肯定的事。
另一边的远处,强征而来的徭役,在太阳底下挥洒着汗水,几名军士在凉篷下,一边饮着小酒,一边监视着这些力役。京城与其周边,绝大多数平民,都因为这场天灾,而不得不被迫应征服役,这场凭空多出的苦役,已经让许多人怨声载道,虽然对于甘玉书这种有功名的读书人,又或是家中能够随随便便拿出使役钱的富人,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影响。
穿过那条被强行请出的过道,甘玉书站在坑边,前方那方圆数里的大坑,现在看来,倒是远远不及岳湖和崆山那两场天灾,只是因为砸在了最繁华的京城,造成的伤害和恐慌,却又远非岳湖和崆山可比,原本就是京城的中央,紧靠皇城的内城,近万条人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即便是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惨况,亦觉魄动心惊。
对于甘玉书来说,或许应该庆幸自己因为在风月场中喝醉了酒,忘了参加他的姑母……鲁仲郡王妃府上的喜宴,从而避免了这场浩劫,而从事后的地貌来看,鲁仲郡王府,竟是位于这场天灾的正中心。
当然,此刻去想这些,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或者说,朝堂上有不知多少人在拿着这场天灾做文章,天子的罪己诏也已经发了,大臣们也都纷纷在沐浴持斋,甘玉书并不想,也没有兴趣去讨论这一次又是谁得罪了上苍,或许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然而那又怎样?这个世界,总有许多人是有罪的,却又总有许多人是无辜的,有罪的人,未必就因为这一场劫难而受到了多少惩罚,受到惩罚的,也多半都是无辜的。
更重要的是,就算真的有“天人感应”,那降下的这一场天灾……它又到底改变了什么?
看着那些在烈日下,摇摇晃晃,不断搬运着残砖碎瓦的贫民,白衣的男子心中想着,如果真的要做出改变,就算是这样子的一场天灾……恐怕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吧?
***
天子宋劭坐于陛阶之上,在他的下方,群臣又开始争吵了起来,这种吵闹日复一日,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让朝堂维持着相互党争、彼此抗衡,谁也无法威胁到天子的局面,是历代天子的努力,先帝、先先帝都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也这么做了。既然这种手段能够维持大周几百年的兴盛,那想必就是对的吧?
他是这么想的。
然而此次此刻,看着互相推卸责任,谁也不肯具体拿出章程,以免多做多错,被对手找到攻讦机会的群臣,他却也实在是有些厌烦。连着三场天灾,这一次竟是直接砸在了京城,谁都知道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但到底是什么?却又谁也说不明白,万方有罪,罪在圣躬,反正,不管出了什么事,他这当天子的都是错的,至于错在哪里,这并不重要,几百年下来,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应对的礼法,下罪己诏,如果一次不够,那就两次,如果两次不够,那就三次,总之,只要“正刑与德,以事上天”,灾祸总能够自解。
手段并不重要,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修心修德,天人感应,这才能够获得上天垂怜,赐福万民。
只是有的时候,他也会在想,这个真的是对的吗?还是说,仅仅是因为……这个是最轻松的?
“京城灾劫,引动四方,西南路刁民再次聚众闹事,侵扰州府,还请陛下尽快发兵。”
“陈大人此言差矣!先圣有云:变古易常,天有所感!昔日荆轲慕燕丹之义,有白虹贯日,太子疑之,事果不成;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大事底定。夫天地精变,必有所警,今星陨京城,再加兵戈,岂不更是获罪于天?陛下当正刑与德……”
知了在外头不断的鸣叫,虽然让人厌烦,但因为其单调,渐渐的,也就被人忽视。朝堂上的争吵,无休无止,很多时候,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争论些什么,只不过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大约也不会是错的。
日头在天空,一点一点的移动,散出的热气,覆盖了京华,每年的这个时节,总是这般的炎热,想来明年也是一样。陨坑的周围,做着苦役的人们,擦着汗水,看着远处来来去去的、豪华的大轿,心里的怨气又多了一些,但也仅仅只是如此,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谁叫他们不是读书人?
“什么了不起的?”其中一人低低的骂了一声,然后,另一边有军士骂了过来,众人赶紧又拿着手中的工具,继续开始干活。
朝议结束后,天子离开了正殿,一名太监上前,向他禀报了什么。
他立在那里,想了想,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罢了,他既然如此坚决……那就随他吧!”
然后,他就来到了金銮殿,金銮殿的阶下,一个少年早就已经等在那里,看上去沉默而又沧桑。问礼之后,少年低声说了一些什么,天子道:“朕知道你因朕的御妹之死,心伤难过,但你乃是新科状元,大魁天下,又是翰林,前途无量,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在这个时候辞官而去,不但误了你自己,想来朕的御妹在天之灵,见到你这个样子,她也不会开心。”
少年道:“臣愧对陛下,愧对圣贤。去岁臣在铜州初见长公主,惊为天人,长公主对臣说,若是有缘,京城相见。在那之后,臣悬梁刺股,凿光夜读,就是为了能够在京城与长公主再遇。臣知道自己愚昧,身为读书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报效君王,为社稷建不朽之功。这些日子,臣也每每以此自勉,想要劝说自己。然而夜夜思念长公主殿下,心如刀绞,肝肠寸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