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承诺值千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楹联的起源
楹联首先要从对联说起。楹联的起源较早,在汉朝就已经发现楹联的雏形。那时的楹联,一般是贴在皇宫府邸的宫前殿后的柱子上,分上联和下联,讲究对仗。对联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和客观前提。从文学体裁上看,产生对偶句,是由汉字的音、形、意的特征决定的。从哲学的基础上,产生于同阴阳学说相一致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表现形式上,最早的对联,要从春联说起。春联起源于五代的后蜀,在后蜀以前,我国民间就有驱邪的桃符记载。说起桃符还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在上古时代的华夏始祖黄帝时期,传说有一对兄弟,叫神荼和郁垒。他们俩兄弟身高过丈,面如黑炭,眼似铜铃,一脸络腮胡须如钢丝,胆大过人,武艺高强。妖魔鬼怪惧他七分,山狼野兽见他无不闻风丧胆,心惊胆战。就如神话传说中的“镇宅真君”钟馗一样神威无比,驱魔捉鬼,镇妖辟邪,解救济一方百姓。每当他们捉到妖魔鬼怪,就用芦苇做的绳子,缚起来绑在桃树下喂老虎,于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望而生畏,于是在很多年里,再无一人作恶,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太平景象。
当神荼和郁垒百年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叫“夕”的怪物,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作恶多端,常常在夜间出来伤人作恶,弄的一方百姓民不聊生。这时人们就想起神荼和郁垒,但二人早已过世,人们就把砍下的桃树枝子绑在门边辟邪,也有的人用桃木板画上神荼和郁垒的画像以赈灾祈福。初唐时期,桃符上演变成秦叔宝和尉池恭二人的画像为门神同时也出现了,一写咒语为桃符,祈求平安。
五代时期,皇帝孟昶,算是一个有修养的君王。春节时,他走在大街上,见到各家各户门上的神像,觉得十分影响春节的气氛,苦思冥想,如果书写上一些吉祥语或吉利的话贴在门边,人们看到心情肯定会喜悦舒畅。满朝大臣们纷纷献联,却没能达到皇帝的要求。后来在不经意间他忽得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浩长春”此联一出,得到大臣们的一致称赞,也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春节的热闹气氛,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对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对联。
北宋王安石“总把新符换旧符”的诗句,表层意思就是一年一度更换春联的民间风俗。到了明朝,明太祖非常喜欢春联,令家家户户过年贴春联,既显示节日喜庆有余,又彰显国家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一次,朱元璋民间暗访,见一家门上没贴对联,差人去问:“为什么没贴对联”?那家主人答道:“我不是不想贴,我是一个杀猪的,实在想不出什么好词”差人回复后,朱元璋皱着眉头想了想,心生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朱元璋对对联十分感兴趣,明朝的春联是封建历史对联最鼎盛的时期。
二、楹联的性质
从楹联文学性上看。对联就是汉字、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其它的文学表现形式相比,对联有着它独道的语言表达风格。一副真正好的对联,语言精练,辞藻典雅,格律严谨,意境优美。比如:“迎三春描山绣水,建四化富国兴邦”再如:“彩云不做相关梦,东海难隔骨肉情”都结构工整,格律严谨。
楹联具有诗的素质和意蕴。其记录形式多是以白话表现,因为对联必须要遵守平仄匹配的规则,在格律诗词和部分戏曲中有时会二者相兼,有时会有文言和白话相兼,但流传较广的对联,则主要是民间较通俗语言。格律诗词和五七言绝句都是对仗句,不但结构工整,而且诗句优美。如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后两对分别都是一副意境优美,格律严谨的律诗对联。
楹联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联,从明清一直到现在,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甚至到了“无事不可写联,无事不可用联”的程度。它代表着吉祥、祝福,弘扬着民族文化,有褒奖、贬低、祝贺、勉励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陶冶颂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徐特立前辈对年轻人寄予高度的希望与勉励,写到:“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姚雪垠的:“万里春风舒壮志,百年美梦步长征”等。
三、楹联的格调
对联是具有民族性色彩很强的大众化文学体裁,从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不断演变、调整,一直发展到今天,具有浓艳富丽、气势磅礴、典雅俊爽、朴素清逸等概括力强、雅俗共赏,适用范围广、具有相当高的使用和探讨价值的文学形式。
对联一般有五言和七言最为多见。再长一点的对联,是以词的格调呈现给读者,出现长句或短句。三者,是以民歌的格调表现,其语言风格民族性非常显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对联,多为亭台楼榭、寺院庙宇、重要的节日巡演和名胜风景等旅游业应用的对联,叫做散文格调。并列的对偶文体为表现形式的为骈文格调,它一声韵和谐,句式整齐严谨为主载。其次还有戏曲格调,重叠句式,上下对仗,辞藻幽默且工整。
对联从我国古代开始,最早有贴春联的风俗。新婚志喜要撰写婚联。在我国民间还延续着男方出上联,女方对下联的“轿联”风俗。中华民族是孝行之邦,为老人做寿祝寿,要写寿联。建筑房屋要贴建房联,生老病死要写挽联,以及集聚联、妙趣联、格言联等。以致褒奖表扬、捐赠朋友、交际应酬、增进友谊、聚焦情感、讽刺和揭露黑暗等。如王首道颂扬彭德怀丰功伟绩:“征程万里,求民族解放,光照日月;上书千言,为人民幸福,志壮山河”又如:“吃喝须放开肚皮,慷国家之慨,干嘛顾虑;敲诈要张大布袋,花阿公的钱,何必心疼”有力地揭露了大吃大喝的腐败之风。
一、楹联的起源
楹联首先要从对联说起。楹联的起源较早,在汉朝就已经发现楹联的雏形。那时的楹联,一般是贴在皇宫府邸的宫前殿后的柱子上,分上联和下联,讲究对仗。对联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和客观前提。从文学体裁上看,产生对偶句,是由汉字的音、形、意的特征决定的。从哲学的基础上,产生于同阴阳学说相一致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表现形式上,最早的对联,要从春联说起。春联起源于五代的后蜀,在后蜀以前,我国民间就有驱邪的桃符记载。说起桃符还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在上古时代的华夏始祖黄帝时期,传说有一对兄弟,叫神荼和郁垒。他们俩兄弟身高过丈,面如黑炭,眼似铜铃,一脸络腮胡须如钢丝,胆大过人,武艺高强。妖魔鬼怪惧他七分,山狼野兽见他无不闻风丧胆,心惊胆战。就如神话传说中的“镇宅真君”钟馗一样神威无比,驱魔捉鬼,镇妖辟邪,解救济一方百姓。每当他们捉到妖魔鬼怪,就用芦苇做的绳子,缚起来绑在桃树下喂老虎,于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望而生畏,于是在很多年里,再无一人作恶,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太平景象。
当神荼和郁垒百年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叫“夕”的怪物,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作恶多端,常常在夜间出来伤人作恶,弄的一方百姓民不聊生。这时人们就想起神荼和郁垒,但二人早已过世,人们就把砍下的桃树枝子绑在门边辟邪,也有的人用桃木板画上神荼和郁垒的画像以赈灾祈福。初唐时期,桃符上演变成秦叔宝和尉池恭二人的画像为门神同时也出现了,一写咒语为桃符,祈求平安。
五代时期,皇帝孟昶,算是一个有修养的君王。春节时,他走在大街上,见到各家各户门上的神像,觉得十分影响春节的气氛,苦思冥想,如果书写上一些吉祥语或吉利的话贴在门边,人们看到心情肯定会喜悦舒畅。满朝大臣们纷纷献联,却没能达到皇帝的要求。后来在不经意间他忽得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浩长春”此联一出,得到大臣们的一致称赞,也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春节的热闹气氛,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对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对联。
北宋王安石“总把新符换旧符”的诗句,表层意思就是一年一度更换春联的民间风俗。到了明朝,明太祖非常喜欢春联,令家家户户过年贴春联,既显示节日喜庆有余,又彰显国家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一次,朱元璋民间暗访,见一家门上没贴对联,差人去问:“为什么没贴对联”?那家主人答道:“我不是不想贴,我是一个杀猪的,实在想不出什么好词”差人回复后,朱元璋皱着眉头想了想,心生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朱元璋对对联十分感兴趣,明朝的春联是封建历史对联最鼎盛的时期。
二、楹联的性质
从楹联文学性上看。对联就是汉字、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其它的文学表现形式相比,对联有着它独道的语言表达风格。一副真正好的对联,语言精练,辞藻典雅,格律严谨,意境优美。比如:“迎三春描山绣水,建四化富国兴邦”再如:“彩云不做相关梦,东海难隔骨肉情”都结构工整,格律严谨。
楹联具有诗的素质和意蕴。其记录形式多是以白话表现,因为对联必须要遵守平仄匹配的规则,在格律诗词和部分戏曲中有时会二者相兼,有时会有文言和白话相兼,但流传较广的对联,则主要是民间较通俗语言。格律诗词和五七言绝句都是对仗句,不但结构工整,而且诗句优美。如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后两对分别都是一副意境优美,格律严谨的律诗对联。
楹联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联,从明清一直到现在,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甚至到了“无事不可写联,无事不可用联”的程度。它代表着吉祥、祝福,弘扬着民族文化,有褒奖、贬低、祝贺、勉励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陶冶颂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徐特立前辈对年轻人寄予高度的希望与勉励,写到:“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姚雪垠的:“万里春风舒壮志,百年美梦步长征”等。
三、楹联的格调
对联是具有民族性色彩很强的大众化文学体裁,从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不断演变、调整,一直发展到今天,具有浓艳富丽、气势磅礴、典雅俊爽、朴素清逸等概括力强、雅俗共赏,适用范围广、具有相当高的使用和探讨价值的文学形式。
对联一般有五言和七言最为多见。再长一点的对联,是以词的格调呈现给读者,出现长句或短句。三者,是以民歌的格调表现,其语言风格民族性非常显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对联,多为亭台楼榭、寺院庙宇、重要的节日巡演和名胜风景等旅游业应用的对联,叫做散文格调。并列的对偶文体为表现形式的为骈文格调,它一声韵和谐,句式整齐严谨为主载。其次还有戏曲格调,重叠句式,上下对仗,辞藻幽默且工整。
对联从我国古代开始,最早有贴春联的风俗。新婚志喜要撰写婚联。在我国民间还延续着男方出上联,女方对下联的“轿联”风俗。中华民族是孝行之邦,为老人做寿祝寿,要写寿联。建筑房屋要贴建房联,生老病死要写挽联,以及集聚联、妙趣联、格言联等。以致褒奖表扬、捐赠朋友、交际应酬、增进友谊、聚焦情感、讽刺和揭露黑暗等。如王首道颂扬彭德怀丰功伟绩:“征程万里,求民族解放,光照日月;上书千言,为人民幸福,志壮山河”又如:“吃喝须放开肚皮,慷国家之慨,干嘛顾虑;敲诈要张大布袋,花阿公的钱,何必心疼”有力地揭露了大吃大喝的腐败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