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东山有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最后一次看到外婆正是在去年的今天。
她躺在那口红漆的棺木里,素面朝天,四肢并拢,穿着一套黑色的寿服,眼睛闭得死死的,两侧的面颊尽管有些浮肿却是深陷的样子,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脱光了牙齿的老人,一头苍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整个一副非常安详的样子。我跟着家里人披着白色的孝服盯着她老人家转了几圈之后,棺盖便永远的钉死了。几天后,我们便将她送到了山上。当然,按那边的礼俗我们为老人家举行了一个最后的葬礼。
外婆一生活了七十多岁,生了四男四女,膝下儿孙满堂。我的母亲排行老三,而我则是这一支的独子。但我的表兄妹却有很多,其他的姨舅家很少有像我父母这样坚决贯彻计划生育的。所以,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一家人全部到齐的话,全家吃饭至少要四大桌才能解决问题。现在,我们这些孙辈们也都开始成家立业了,第四代也已经产生。如此一来,在她这位老太婆的名下足足发展了四十多个人,完全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加上大舅曾是80年代的大学生,现在又是企业的老总,所以外婆家在当地的村上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了。这一次老人家仙逝,自然要把葬礼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办一回。
这让我突然的想象起外婆当年出嫁的样子,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但我知道绝对是没有今天这么风光的。听母亲说外婆小时候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老长沙城里。我的外曾祖父是一位破落的小生产者,一来处在那种变乱的时代里,二来属于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家里是穷得经常连锅都揭不开的。当外婆还只有十一二岁的时候,干脆就把她当丫头送到了我外公家里,成了一名童养媳。那时候,收童养媳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般的贫苦人家是养不起的,听说当时外公家是富农,多双把筷子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听说外公小时侯是读过几年私塾的,能写会算,后来人民公社化时期还当过食堂的会计。可外婆却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只能念不会写。一直以来,她就说着那一口永远都改不掉的长沙话,跟她的父母交流,跟她的丈夫交流,跟她的儿女交流,直到跟我和其他的众多孙辈们交流。但她现在终于不要再说话了,活了将近八十岁,不知道说过多少话,流过多少泪,做过多少事,而现在终于可以安息了。
母亲和姨妈望着棺木哭得泣不成声,激动时干脆伏棺大号一阵,将整个气氛活生生演绎得撕心裂肺。我也禁不住泪眼朦胧。是啊,有谁能真正理解母亲的涵义呢?这一切也许只有做了母亲的女儿才最终理解吧。我以前常听母亲在家里说,外婆好。她说小时侯,自己很调皮的,上学的时候,常常想着要吃零食,可那时候哪还有零食呢?能吃上饭就非常不错了。有一次娘却偷偷的将家里的米带了些去镇上换包子吃。但很快就被外婆发现了,但她没有打女儿,她从来都不打孩子的。只是那几天,外婆每餐都少吃了些,家里人问为什么只吃这么一点,她只说够了。其实哪里够呢?对于一个家里的主要劳力,每顿才吃半碗饭,骗得了别人又哪里骗得了自己的肚子?这一幕让我娘足足记了一辈子,也让我想起了外婆的这一辈子。
在我的印象里,外婆是一位无比慈祥的老人,她从前就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每逢春节的时候,我一般都会去看她和外公。有时侯是和父母一块儿去,有时候是我一个人去的。每次去了,都是她老人家亲自下厨去做饭的,除了最后几年生病之后。外婆做的菜特别香,每次用得都是那个大柴火灶和那口大铁锅。有时见... -->>
我最后一次看到外婆正是在去年的今天。
她躺在那口红漆的棺木里,素面朝天,四肢并拢,穿着一套黑色的寿服,眼睛闭得死死的,两侧的面颊尽管有些浮肿却是深陷的样子,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脱光了牙齿的老人,一头苍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整个一副非常安详的样子。我跟着家里人披着白色的孝服盯着她老人家转了几圈之后,棺盖便永远的钉死了。几天后,我们便将她送到了山上。当然,按那边的礼俗我们为老人家举行了一个最后的葬礼。
外婆一生活了七十多岁,生了四男四女,膝下儿孙满堂。我的母亲排行老三,而我则是这一支的独子。但我的表兄妹却有很多,其他的姨舅家很少有像我父母这样坚决贯彻计划生育的。所以,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一家人全部到齐的话,全家吃饭至少要四大桌才能解决问题。现在,我们这些孙辈们也都开始成家立业了,第四代也已经产生。如此一来,在她这位老太婆的名下足足发展了四十多个人,完全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加上大舅曾是80年代的大学生,现在又是企业的老总,所以外婆家在当地的村上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了。这一次老人家仙逝,自然要把葬礼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办一回。
这让我突然的想象起外婆当年出嫁的样子,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但我知道绝对是没有今天这么风光的。听母亲说外婆小时候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老长沙城里。我的外曾祖父是一位破落的小生产者,一来处在那种变乱的时代里,二来属于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家里是穷得经常连锅都揭不开的。当外婆还只有十一二岁的时候,干脆就把她当丫头送到了我外公家里,成了一名童养媳。那时候,收童养媳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般的贫苦人家是养不起的,听说当时外公家是富农,多双把筷子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听说外公小时侯是读过几年私塾的,能写会算,后来人民公社化时期还当过食堂的会计。可外婆却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只能念不会写。一直以来,她就说着那一口永远都改不掉的长沙话,跟她的父母交流,跟她的丈夫交流,跟她的儿女交流,直到跟我和其他的众多孙辈们交流。但她现在终于不要再说话了,活了将近八十岁,不知道说过多少话,流过多少泪,做过多少事,而现在终于可以安息了。
母亲和姨妈望着棺木哭得泣不成声,激动时干脆伏棺大号一阵,将整个气氛活生生演绎得撕心裂肺。我也禁不住泪眼朦胧。是啊,有谁能真正理解母亲的涵义呢?这一切也许只有做了母亲的女儿才最终理解吧。我以前常听母亲在家里说,外婆好。她说小时侯,自己很调皮的,上学的时候,常常想着要吃零食,可那时候哪还有零食呢?能吃上饭就非常不错了。有一次娘却偷偷的将家里的米带了些去镇上换包子吃。但很快就被外婆发现了,但她没有打女儿,她从来都不打孩子的。只是那几天,外婆每餐都少吃了些,家里人问为什么只吃这么一点,她只说够了。其实哪里够呢?对于一个家里的主要劳力,每顿才吃半碗饭,骗得了别人又哪里骗得了自己的肚子?这一幕让我娘足足记了一辈子,也让我想起了外婆的这一辈子。
在我的印象里,外婆是一位无比慈祥的老人,她从前就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每逢春节的时候,我一般都会去看她和外公。有时侯是和父母一块儿去,有时候是我一个人去的。每次去了,都是她老人家亲自下厨去做饭的,除了最后几年生病之后。外婆做的菜特别香,每次用得都是那个大柴火灶和那口大铁锅。有时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