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东山有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稍微了解点中国历史的人,可能听说过“陈平盗嫂”这一典故。在中国的道德礼教中,陈平的这种“乱伦”的罪责已经背负了几千年之久,人们对此似乎也深信不已。但历史往往以一种误会的形式得以流传,真实常常被淹没在那一堆堆故纸之中。抛开历史的烟云,回归人性的起点,突然有了新的疑惑——“陈平盗嫂”一事到底有无,究竟是真是假,这是一个问题。
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绛候、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这大概是“陈平盗嫂”典故的最早出处。后世读者对太史公的这段记载深信不疑,所以流传至今。但我认为“陈平盗嫂”一事之真伪颇有疑点,值得商榷。
疑点一:是政治谗言还是真有其事?
中国历来对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对于“士大夫”阶层。往往认为身居高位者必须也是德隆望尊者。而如果谁在品行上出现问题,即便有才,可能也有垮台的危险。所以作风问题,往往成为中国政治彼此攻击的一个重要武器。上面史记中记载的关于陈平“盗嫂受金”一事,也正是出现在陈平的同僚周勃和灌婴等人向刘邦反映的言辞之中。像这种事情出现在这种场合正如今天某干部向领导反映同事某某曾经调戏嫂子、包养小蜜,收受贿赂,作风低劣一样,目的是希望领导慎重考虑这位干部的使用问题。一般来说这种事情的真实性是值得考究的,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中,很多事情都是人为制造的“莫须有”
但对于陈平“盗嫂”这件事情,周勃等人是否完全讲的是假话?我认为未必。理由有三:其一,刘邦不是傻瓜,不是什么人什么话都可以糊弄的。所以在他们说了这段话之后,刘邦马上采取了行动以辨真伪“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其二,认为陈平有这个事情的不只是一个人在讲。其三,陈平善辩。但当刘邦责问他为什么“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等之后,他向刘邦解释的言辞中讲了很多,包括“受金”一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但并为对“盗嫂”等传言有所辩驳。可以视为默认。因此,可以判断陈平和他的嫂子之间应该是发生过一些故事的,但具体故事的过程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疑点二:是“陈平盗嫂”还是“嫂盗陈平”?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难度。男女苟且之事,到底谁先谁后,谁主动还是被动,除了当事人之外恐怕其他人都只能是猜想。但这个问题能否弄清将是一个性质的认识问题。如果真的“陈平盗嫂”那么必须是陈平先动邪念,打他嫂子的主意。但如果反过来,是嫂子先来勾引陈平,情况就变了,应该叫做“嫂盗陈平”
那么,如何判断这个问题呢?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一卷中,我们只能得到一些间接的信息。其一是关于陈平的出身与长相的问题。“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周勃等人也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其二是关于陈平哥哥休妻一事。“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事糠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通过以上材料,可以肯定的几点信息有:1、陈平家庭贫困;2、陈平年轻时是住在兄嫂家里的。3、陈平年轻时候长相非常出众,是个美男子。4、嫂子后来被哥哥休了,而且肯定与嫂子和陈平的关系有关。而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哥哥休妻的理由——嫂子嫉恨小叔子。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哥哥对弟弟可能会有的一种无比深厚的感情,就像父亲对儿子的爱一样。但对于一个靠田吃饭的普通农夫来说,抛妻弃子绝对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肯定有他的难言之隐。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导致家庭离散的一个最大的可能便是出现“非礼”的问题,尤其是有男女苟且之事情。而这种事情往往很难找到把柄,只能捕风捉影,但总会令人耿耿于怀。因此,嫂子的被逐是有看不见的原因的。但这仍然只能说明在嫂子与陈平之间可能真有点问题。那么到底是谁先勾引谁呢?我们不否认陈平主动调戏嫂子是有可能的,但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我们不妨从性心理的角度分析,喜欢美色是男女共同的通病。可以肯定的是陈平的美貌是性吸引的一种关键性客体。在长期的相处当中,嫂子不可能对陈平的美貌视而不见,尽管再有理性的人物,突然爆发出一种女性的激情也未必没有可能。而对于血气方刚的少年陈平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难以自持的。这让人可以联想到潘金莲见到武松之后的那一种情景。潘金莲打武松的注意是一见就有的,说明女人的这种心理不可否认。而在调戏武松不成之后,反纯相讥说小叔的不是。这又和陈平嫂子的情况何其相似?所以“嫂盗陈平”也是很有可能的。
综上分析,历史上陈平与嫂子之间应有其事,但究竟是“陈平盗嫂”还是“嫂盗陈平”仍然只能是一种猜想。但我认为“嫂盗陈平”更有可能。
稍微了解点中国历史的人,可能听说过“陈平盗嫂”这一典故。在中国的道德礼教中,陈平的这种“乱伦”的罪责已经背负了几千年之久,人们对此似乎也深信不已。但历史往往以一种误会的形式得以流传,真实常常被淹没在那一堆堆故纸之中。抛开历史的烟云,回归人性的起点,突然有了新的疑惑——“陈平盗嫂”一事到底有无,究竟是真是假,这是一个问题。
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绛候、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这大概是“陈平盗嫂”典故的最早出处。后世读者对太史公的这段记载深信不疑,所以流传至今。但我认为“陈平盗嫂”一事之真伪颇有疑点,值得商榷。
疑点一:是政治谗言还是真有其事?
中国历来对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对于“士大夫”阶层。往往认为身居高位者必须也是德隆望尊者。而如果谁在品行上出现问题,即便有才,可能也有垮台的危险。所以作风问题,往往成为中国政治彼此攻击的一个重要武器。上面史记中记载的关于陈平“盗嫂受金”一事,也正是出现在陈平的同僚周勃和灌婴等人向刘邦反映的言辞之中。像这种事情出现在这种场合正如今天某干部向领导反映同事某某曾经调戏嫂子、包养小蜜,收受贿赂,作风低劣一样,目的是希望领导慎重考虑这位干部的使用问题。一般来说这种事情的真实性是值得考究的,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中,很多事情都是人为制造的“莫须有”
但对于陈平“盗嫂”这件事情,周勃等人是否完全讲的是假话?我认为未必。理由有三:其一,刘邦不是傻瓜,不是什么人什么话都可以糊弄的。所以在他们说了这段话之后,刘邦马上采取了行动以辨真伪“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其二,认为陈平有这个事情的不只是一个人在讲。其三,陈平善辩。但当刘邦责问他为什么“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等之后,他向刘邦解释的言辞中讲了很多,包括“受金”一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但并为对“盗嫂”等传言有所辩驳。可以视为默认。因此,可以判断陈平和他的嫂子之间应该是发生过一些故事的,但具体故事的过程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疑点二:是“陈平盗嫂”还是“嫂盗陈平”?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难度。男女苟且之事,到底谁先谁后,谁主动还是被动,除了当事人之外恐怕其他人都只能是猜想。但这个问题能否弄清将是一个性质的认识问题。如果真的“陈平盗嫂”那么必须是陈平先动邪念,打他嫂子的主意。但如果反过来,是嫂子先来勾引陈平,情况就变了,应该叫做“嫂盗陈平”
那么,如何判断这个问题呢?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一卷中,我们只能得到一些间接的信息。其一是关于陈平的出身与长相的问题。“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周勃等人也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其二是关于陈平哥哥休妻一事。“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事糠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通过以上材料,可以肯定的几点信息有:1、陈平家庭贫困;2、陈平年轻时是住在兄嫂家里的。3、陈平年轻时候长相非常出众,是个美男子。4、嫂子后来被哥哥休了,而且肯定与嫂子和陈平的关系有关。而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哥哥休妻的理由——嫂子嫉恨小叔子。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哥哥对弟弟可能会有的一种无比深厚的感情,就像父亲对儿子的爱一样。但对于一个靠田吃饭的普通农夫来说,抛妻弃子绝对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肯定有他的难言之隐。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导致家庭离散的一个最大的可能便是出现“非礼”的问题,尤其是有男女苟且之事情。而这种事情往往很难找到把柄,只能捕风捉影,但总会令人耿耿于怀。因此,嫂子的被逐是有看不见的原因的。但这仍然只能说明在嫂子与陈平之间可能真有点问题。那么到底是谁先勾引谁呢?我们不否认陈平主动调戏嫂子是有可能的,但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我们不妨从性心理的角度分析,喜欢美色是男女共同的通病。可以肯定的是陈平的美貌是性吸引的一种关键性客体。在长期的相处当中,嫂子不可能对陈平的美貌视而不见,尽管再有理性的人物,突然爆发出一种女性的激情也未必没有可能。而对于血气方刚的少年陈平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难以自持的。这让人可以联想到潘金莲见到武松之后的那一种情景。潘金莲打武松的注意是一见就有的,说明女人的这种心理不可否认。而在调戏武松不成之后,反纯相讥说小叔的不是。这又和陈平嫂子的情况何其相似?所以“嫂盗陈平”也是很有可能的。
综上分析,历史上陈平与嫂子之间应有其事,但究竟是“陈平盗嫂”还是“嫂盗陈平”仍然只能是一种猜想。但我认为“嫂盗陈平”更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