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东山有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毛泽东的那种独到峥嵘的性格形象逼真的再现出来了。青年时候的毛泽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特点,无法用几个简单的字来概括。有人看到的是一种“青春焕发”有人看到的是一种“特立独行”当然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天生的“造反英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毛泽东这个人物,从今天教育的角度,又应该如何对待毛泽东这样的人呢?
一般人都知道毛泽东是“造反”出身的,但他造的是“封建压迫”的反,造的是洋人和军阀的反,所以可以说是“造反有理”而他的这种“造反”的精神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初现端倪。根据毛泽东的一些个人传记可以了解到,当他还是十几岁的时候,他和父亲的关系就比较紧张:“有一次我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来;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罪。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引自肖特毛泽东传)剧中的毛泽东也是多次“单挑”或者“聚众造反”其一是在课堂上由于不满作文只打40分而当众顶撞国文老师袁仲谦;其二就是发起的“驱张干运动”
如果用今天某些老师的眼光去看学生时期的毛泽东,肯定是不敢恭维的,甚至是重点开除的对象。事实上,就在当时,毛泽东就已经面临者被开除的威胁,所幸的是当时有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和欣赏他的教师在力保着他。所以才成就了这个后来将历史翻天覆地的“造反英雄”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样的阶级斗争人才还有必要吗?当然没有必要了。但是这并不等于就不再需要挑战“权威”破旧立新的精神了。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这是一个普遍的自然规律。而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大家应该都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怎么研制成功的。如果他一味的盲从所谓的国际前沿科学,不敢挑战权威,大胆实验。今天有几个人会认识他。从这个意义上讲:袁隆平不正是一位科技领域内的“造反英雄”?
中国人历来是比较崇尚权威,畏惧权威的。尤其是对于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曾经有人几乎把他捧成了神。所以从来没有人认为自己会有毛泽东那样的聪明才智。其实,这完全是我们认识上的一种错误。如果单纯从智力的角度来选材,今天在**学校要再选出一个与当年毛泽东iq水平相当的人,我想未必没有可能。而要找出和他一样有着“犟”脾气,一样的富余反叛精神的学生则更是容易。教育学研究表明其实每个孩子到青春期都会有一种叛逆心理。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追求个性、反叛传统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多。关键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能够允许这些孩子的个性存在发展吗?像孔校长和杨昌济先生那样如此爱护学生的校长老师还有吗?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必须首先批判自己。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尽管在教学水平和技能上得到了一些进步和提高,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实在是一个平庸至极的老师,甚至有时平庸到了连剧中的纪督学那样的人都不如。还记得曾经做为班主任的自己为了班上的那点加分,可以不管理由的批评学生;作为任课老师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多发点心思在考试科目上吧,过了高考这一关,将来好弄个饭碗,混一碗好点的饭吃。”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我并清楚。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无地自容。这不正是那纪督学和张校长的原形吗?长此以往,若干年后被人指着脊梁骂的人岂不轮到了我?
但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身不由己。站在今天的岗位上,我只是全国一盘棋中的一粒棋子,只是国家教育机器上的一颗小得不能再小的螺丝钉。学校要高考,家长要成绩,而我最现实的却是需要这点微薄的工资以养家糊口罢了。没有成绩,学校会批评我,同事会歧视我,家长会小看我,学生会在背后骂我。而一切的成绩就在那一次两次的试卷当中。您说,我能怎么办?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就算是有一天我当上了校长,还不得同样逼着我的老师要去搞出一点所谓的成绩?
在这个连我们自己都快没有了个性的时代,让我们去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这似乎有点天荒夜谈。但这个社会真的需要富有个性的未来,需要创造的人才。怎么办?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如果现代教育中还能有几个杨昌济先生那样的老师,相信自然还会有毛泽东那样的学生。
杨先生,您在哪里?
(说明:此文是我在“造反英雄”与当代教育一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演讲稿,与原文变化较大。)
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毛泽东的那种独到峥嵘的性格形象逼真的再现出来了。青年时候的毛泽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特点,无法用几个简单的字来概括。有人看到的是一种“青春焕发”有人看到的是一种“特立独行”当然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天生的“造反英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毛泽东这个人物,从今天教育的角度,又应该如何对待毛泽东这样的人呢?
一般人都知道毛泽东是“造反”出身的,但他造的是“封建压迫”的反,造的是洋人和军阀的反,所以可以说是“造反有理”而他的这种“造反”的精神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初现端倪。根据毛泽东的一些个人传记可以了解到,当他还是十几岁的时候,他和父亲的关系就比较紧张:“有一次我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来;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罪。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引自肖特毛泽东传)剧中的毛泽东也是多次“单挑”或者“聚众造反”其一是在课堂上由于不满作文只打40分而当众顶撞国文老师袁仲谦;其二就是发起的“驱张干运动”
如果用今天某些老师的眼光去看学生时期的毛泽东,肯定是不敢恭维的,甚至是重点开除的对象。事实上,就在当时,毛泽东就已经面临者被开除的威胁,所幸的是当时有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和欣赏他的教师在力保着他。所以才成就了这个后来将历史翻天覆地的“造反英雄”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样的阶级斗争人才还有必要吗?当然没有必要了。但是这并不等于就不再需要挑战“权威”破旧立新的精神了。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这是一个普遍的自然规律。而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大家应该都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怎么研制成功的。如果他一味的盲从所谓的国际前沿科学,不敢挑战权威,大胆实验。今天有几个人会认识他。从这个意义上讲:袁隆平不正是一位科技领域内的“造反英雄”?
中国人历来是比较崇尚权威,畏惧权威的。尤其是对于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曾经有人几乎把他捧成了神。所以从来没有人认为自己会有毛泽东那样的聪明才智。其实,这完全是我们认识上的一种错误。如果单纯从智力的角度来选材,今天在**学校要再选出一个与当年毛泽东iq水平相当的人,我想未必没有可能。而要找出和他一样有着“犟”脾气,一样的富余反叛精神的学生则更是容易。教育学研究表明其实每个孩子到青春期都会有一种叛逆心理。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追求个性、反叛传统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多。关键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能够允许这些孩子的个性存在发展吗?像孔校长和杨昌济先生那样如此爱护学生的校长老师还有吗?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必须首先批判自己。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尽管在教学水平和技能上得到了一些进步和提高,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实在是一个平庸至极的老师,甚至有时平庸到了连剧中的纪督学那样的人都不如。还记得曾经做为班主任的自己为了班上的那点加分,可以不管理由的批评学生;作为任课老师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多发点心思在考试科目上吧,过了高考这一关,将来好弄个饭碗,混一碗好点的饭吃。”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我并清楚。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无地自容。这不正是那纪督学和张校长的原形吗?长此以往,若干年后被人指着脊梁骂的人岂不轮到了我?
但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身不由己。站在今天的岗位上,我只是全国一盘棋中的一粒棋子,只是国家教育机器上的一颗小得不能再小的螺丝钉。学校要高考,家长要成绩,而我最现实的却是需要这点微薄的工资以养家糊口罢了。没有成绩,学校会批评我,同事会歧视我,家长会小看我,学生会在背后骂我。而一切的成绩就在那一次两次的试卷当中。您说,我能怎么办?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就算是有一天我当上了校长,还不得同样逼着我的老师要去搞出一点所谓的成绩?
在这个连我们自己都快没有了个性的时代,让我们去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这似乎有点天荒夜谈。但这个社会真的需要富有个性的未来,需要创造的人才。怎么办?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如果现代教育中还能有几个杨昌济先生那样的老师,相信自然还会有毛泽东那样的学生。
杨先生,您在哪里?
(说明:此文是我在“造反英雄”与当代教育一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演讲稿,与原文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