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海之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平六年,董卓在洛阳废了少帝,立陈留王刘辩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献帝。按道理来说,董卓这个人并不聪明,如果自己想篡位或揽权铺路,一个糊涂的少帝其实更好的控制,等自己把朝廷的权利控制住了,再来废立也不迟。现在的朝廷,中官已经杀了,外戚的何进和董重也死了,综观东汉的权臣,没一个有董卓这么机会好的。如果此时董卓肯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使分容易收到成果的。可是眼下他既没这个权利,也没这个声望,就做出了这种换皇帝的事。除了废立皇帝以外,其他的董卓应该说还做的不错,他起用了很多名士大贤为官,让布衣人士荀爽做了司空。但是他做了一件更愚蠢的事,就是企图以官职权位来收拢人心,比如袁绍等人,他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祁乡侯。任命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骄骑校尉。但日后袁绍就是以渤海为根基地,让东郡太守桥冒伪造了三公的文书,发出了声讨董卓的檄文。当时的三公是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
就在外面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李海正在自己的青州忙着训练军队,招募人才。这一年来,荀彧回了一躺故乡颖川,告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赶快搬离豫州这个四战之地,回来的时候带来了他颖川的同乡陈群陈长文,侄子荀攸荀公达,还有徐庶徐元直,来到了青州。荀攸从年岁上说比荀彧也就小个一两岁,但是他们以叔侄相称,李海觉得他们如果以兄弟相称到是很合适。荀攸穿的是一身白布袍,样子相貌和荀彧差不多,只是没有荀彧脸上的那块胎记,脸型也稍微瘦长一些。陈群则要比他们小的多,大概只有二十岁左右,面孔清秀,书生气十足,穿的是一身绿长袍。徐庶则显得高大威猛,要间还挂着一把宝剑,面色泛黄,了道剑眉,一双单眼皮的眼睛放着精光,嘴角微微上翘,两道浓密八字胡须,瘦长的面孔,看过去不象个谋士,倒很象个电视中行走江湖的侠客剑士。荀彧给李海一一介绍完毕后,李海都是以上宾接待,知道这些人是名传千古的人物,一个都不能怠慢了。又有泰山程昱,推举来了好友郭嘉郭奉孝。当程昱带着郭嘉来到青州的时候,李海的兴奋就不用说了,这个年轻人可以说是三国的第一谋士,能和他配美的只有诸葛亮和贾诩了,可是历史上他因为英年早逝,所以没能象诸葛亮那样流传千古。郭嘉此时才20岁,年纪轻轻,一表人材,风liu倜傥,明眸皓齿。李海对于郭嘉的到来,立即任命他为和田丰为自己的军师之一,若的其他众人都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有的也是心里不服气,李海心里笑到,日后你们定然会折服于郭嘉的谋略。
李海又派孙乾前去冀州的常山真定,去寻找赵云,派五十警卫战士陪同他一起前往。混乱再次开始以后,比的就是人才和军队,现在李海的军队可以说已经在这个时候是数一数二了,现在又是人才鼎盛。
就在孙乾走后不到半个月,李海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旅顺城的主管王修送来了一封急信,信上说到,新任的辽东太守公孙度在襄平杀害了在辽东极有名望的田昭,而且还杀害了辽东阳国督尉公孙昭。公孙昭和公孙度有什么关系自己不知道,但是田昭李海知道,那是自己认的干爹,而且是郑宇的岳父。公孙度这么做无非是立威,叫人害怕他。这个消息要是让自己的兄弟郑宇知道了,真不知道他会怎么想,当初就是他要求自己不要进攻辽东,结果现在弄出了这事。而且据信中王修提到,公孙度还在征调军队,准备南下,攻击旅顺城。
此时已经是汉初平元年的正月,就在接到这封信的同时,李海又接到了袁绍派人送来的讨伐董卓的檄文。一下面临这两件大事。李海连忙召集了众位谋士和官员,前来商讨此事的解决办法。青州的议事大厅内,沮授,荀彧,荀攸,陈群,徐庶,郭嘉,高翔,杨浩,秦敏等人是一应到齐,李海先把两封信传阅给了大家阅读。看着众人皱起的眉头,李海说道“各位都有什么建议和想法,不防说出来看看,这次希望能发挥众位的智慧,看看能不能做到两全齐美”
沮授首先站了起来说道“回主公,我有两点建议,第一袁本初发来的檄文,乃是顺应民意,为国除贼,不能不去。第二辽东公孙度杀害郑大人的岳父,此乃家仇,不可因此事而忘国之大事。我认为主公应该先率领兵马汇合天下诸侯,前去讨伐董卓这个国贼。家仇可以等此事过后再报不辞,当然此事还不能先让郑大人知道,因为郑大人此时正在琅琊担负重任,不能让他分心。但是公孙度准备南下攻击旅顺城,我认为可以先派遣军队前去增援固守,谅公孙度也没这个胆子先对我们动手,如果他真的先攻击我们旅顺,那我们再出兵前往讨伐不晚,不知主公做何想法”
荀彧这时候也站起来说道“沮公之言有理,除董卓乃是顺应天下的大事,辽东乃是小疾,切不可因小失大啊”高翔一听马上起身看着荀彧说道“文若先生所说在下不敢苟同。何为因小失大?如果主公带兵前去讨伐董卓,公孙度真的从北边打到我们青州怎么办,东莱旅顺隔海相望,而且旅顺孤玄于海外,要是固守,粮草兵员补给十分困难,能守住一时,但不一定守的长久。旅顺本就是我们在辽东登陆据点,如果一旦旅顺失守,敌人随时可以跨海进攻我们的东莱,东莱又是我们的根据之地,青州出产十之六七来自东莱。一旦东莱战乱,我们的根基将全无。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先出兵旅顺,荡平辽东,稳固我们的后方,才可谈出兵中原,讨伐董卓之事,况且讨伐董卓乃是天下人之事,并不是我等青州之事,如果我们连青州都没了,还谈什么讨伐董卓”高翔一说完,杨浩秦敏也是立即站了起来表示支持高翔的说法。与此同时,荀攸陈群也是站起来支持沮授和荀彧的意见。李海一看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代文人的观念不同之处,对于荀彧和沮授他们来说,忠孝朝廷,匡扶正义才是当前之急所,而高翔和杨浩,包括一直跟随自己,受自己影响较大的秦敏他们,则是表露出一种非常实际的观点,他们认为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事就是大事,讨伐董卓暂时还和自己挂不上边,少了自己一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看着气氛慢慢就要起火药味,协调不好这些谋士的关系,那么自己会成了以后的袁绍一样,反得其害。于是李海大声说道“众位今天是来讨论对策的,不是来争吵的,都稍安勿... -->>
中平六年,董卓在洛阳废了少帝,立陈留王刘辩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献帝。按道理来说,董卓这个人并不聪明,如果自己想篡位或揽权铺路,一个糊涂的少帝其实更好的控制,等自己把朝廷的权利控制住了,再来废立也不迟。现在的朝廷,中官已经杀了,外戚的何进和董重也死了,综观东汉的权臣,没一个有董卓这么机会好的。如果此时董卓肯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使分容易收到成果的。可是眼下他既没这个权利,也没这个声望,就做出了这种换皇帝的事。除了废立皇帝以外,其他的董卓应该说还做的不错,他起用了很多名士大贤为官,让布衣人士荀爽做了司空。但是他做了一件更愚蠢的事,就是企图以官职权位来收拢人心,比如袁绍等人,他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祁乡侯。任命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骄骑校尉。但日后袁绍就是以渤海为根基地,让东郡太守桥冒伪造了三公的文书,发出了声讨董卓的檄文。当时的三公是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
就在外面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李海正在自己的青州忙着训练军队,招募人才。这一年来,荀彧回了一躺故乡颖川,告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赶快搬离豫州这个四战之地,回来的时候带来了他颖川的同乡陈群陈长文,侄子荀攸荀公达,还有徐庶徐元直,来到了青州。荀攸从年岁上说比荀彧也就小个一两岁,但是他们以叔侄相称,李海觉得他们如果以兄弟相称到是很合适。荀攸穿的是一身白布袍,样子相貌和荀彧差不多,只是没有荀彧脸上的那块胎记,脸型也稍微瘦长一些。陈群则要比他们小的多,大概只有二十岁左右,面孔清秀,书生气十足,穿的是一身绿长袍。徐庶则显得高大威猛,要间还挂着一把宝剑,面色泛黄,了道剑眉,一双单眼皮的眼睛放着精光,嘴角微微上翘,两道浓密八字胡须,瘦长的面孔,看过去不象个谋士,倒很象个电视中行走江湖的侠客剑士。荀彧给李海一一介绍完毕后,李海都是以上宾接待,知道这些人是名传千古的人物,一个都不能怠慢了。又有泰山程昱,推举来了好友郭嘉郭奉孝。当程昱带着郭嘉来到青州的时候,李海的兴奋就不用说了,这个年轻人可以说是三国的第一谋士,能和他配美的只有诸葛亮和贾诩了,可是历史上他因为英年早逝,所以没能象诸葛亮那样流传千古。郭嘉此时才20岁,年纪轻轻,一表人材,风liu倜傥,明眸皓齿。李海对于郭嘉的到来,立即任命他为和田丰为自己的军师之一,若的其他众人都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有的也是心里不服气,李海心里笑到,日后你们定然会折服于郭嘉的谋略。
李海又派孙乾前去冀州的常山真定,去寻找赵云,派五十警卫战士陪同他一起前往。混乱再次开始以后,比的就是人才和军队,现在李海的军队可以说已经在这个时候是数一数二了,现在又是人才鼎盛。
就在孙乾走后不到半个月,李海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旅顺城的主管王修送来了一封急信,信上说到,新任的辽东太守公孙度在襄平杀害了在辽东极有名望的田昭,而且还杀害了辽东阳国督尉公孙昭。公孙昭和公孙度有什么关系自己不知道,但是田昭李海知道,那是自己认的干爹,而且是郑宇的岳父。公孙度这么做无非是立威,叫人害怕他。这个消息要是让自己的兄弟郑宇知道了,真不知道他会怎么想,当初就是他要求自己不要进攻辽东,结果现在弄出了这事。而且据信中王修提到,公孙度还在征调军队,准备南下,攻击旅顺城。
此时已经是汉初平元年的正月,就在接到这封信的同时,李海又接到了袁绍派人送来的讨伐董卓的檄文。一下面临这两件大事。李海连忙召集了众位谋士和官员,前来商讨此事的解决办法。青州的议事大厅内,沮授,荀彧,荀攸,陈群,徐庶,郭嘉,高翔,杨浩,秦敏等人是一应到齐,李海先把两封信传阅给了大家阅读。看着众人皱起的眉头,李海说道“各位都有什么建议和想法,不防说出来看看,这次希望能发挥众位的智慧,看看能不能做到两全齐美”
沮授首先站了起来说道“回主公,我有两点建议,第一袁本初发来的檄文,乃是顺应民意,为国除贼,不能不去。第二辽东公孙度杀害郑大人的岳父,此乃家仇,不可因此事而忘国之大事。我认为主公应该先率领兵马汇合天下诸侯,前去讨伐董卓这个国贼。家仇可以等此事过后再报不辞,当然此事还不能先让郑大人知道,因为郑大人此时正在琅琊担负重任,不能让他分心。但是公孙度准备南下攻击旅顺城,我认为可以先派遣军队前去增援固守,谅公孙度也没这个胆子先对我们动手,如果他真的先攻击我们旅顺,那我们再出兵前往讨伐不晚,不知主公做何想法”
荀彧这时候也站起来说道“沮公之言有理,除董卓乃是顺应天下的大事,辽东乃是小疾,切不可因小失大啊”高翔一听马上起身看着荀彧说道“文若先生所说在下不敢苟同。何为因小失大?如果主公带兵前去讨伐董卓,公孙度真的从北边打到我们青州怎么办,东莱旅顺隔海相望,而且旅顺孤玄于海外,要是固守,粮草兵员补给十分困难,能守住一时,但不一定守的长久。旅顺本就是我们在辽东登陆据点,如果一旦旅顺失守,敌人随时可以跨海进攻我们的东莱,东莱又是我们的根据之地,青州出产十之六七来自东莱。一旦东莱战乱,我们的根基将全无。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先出兵旅顺,荡平辽东,稳固我们的后方,才可谈出兵中原,讨伐董卓之事,况且讨伐董卓乃是天下人之事,并不是我等青州之事,如果我们连青州都没了,还谈什么讨伐董卓”高翔一说完,杨浩秦敏也是立即站了起来表示支持高翔的说法。与此同时,荀攸陈群也是站起来支持沮授和荀彧的意见。李海一看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代文人的观念不同之处,对于荀彧和沮授他们来说,忠孝朝廷,匡扶正义才是当前之急所,而高翔和杨浩,包括一直跟随自己,受自己影响较大的秦敏他们,则是表露出一种非常实际的观点,他们认为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事就是大事,讨伐董卓暂时还和自己挂不上边,少了自己一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看着气氛慢慢就要起火药味,协调不好这些谋士的关系,那么自己会成了以后的袁绍一样,反得其害。于是李海大声说道“众位今天是来讨论对策的,不是来争吵的,都稍安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