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董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在二十世纪前50年里,都是以憎恶、仇恨为主的——这种情感可以远源明朝倭寇作乱,近溯中日甲午海战。1945年,中国虽侥幸得胜,及至1949年以来的半个世纪,政府虽力主和平外交、友好往来,人们并没有消除日本对中国侵略、屠杀的血仇。民间对日本仍是以仇恨为主的非理性情绪占上风。就因为这种仇恨,我们往往夸大了自己的胜利与优越。在我们的媒体里,充斥着各种日本的丑闻,似乎日本已经一团糟了。在我们的抗战电影里,那些鬼子无不经过漫画式的处理,通常显得愚蠢可笑: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对日本人的处理,向来缺乏正视。这种将仇人小丑化的处理,从国人一贯的阿q精神来理解,或许无可厚非,但是至少暴露了我们不只是不愿,更是不敢还原战争中日本人的凶狠、狡猾和骁勇。
可是,就算在精武门里,陈真将日本人踢得如何之远,地道战里,日本指挥官如何瑟瑟发抖,亮剑中又将小日本干得如何利落漂亮,我们总能从中体会到国人那种“小人得志”似的猖狂和隐约的恐惧,这无疑是因为对日的仇恨情结。与之相反同源,仍然是战争的阴影,我们还有一些人在日本面前妄自菲薄,依然没有民族自信。在一些著作特别是经济管理的书里,大肆吹嘘日本的科技如何发达,管理如何先进,日本人的团队与职业精神如何如何。其实,日本作为曾经深深侮辱、伤害过中国的一个国家,当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我不是说它的科技、文化,而是说它奇特的国民性值得我们重视:战争中的武士道精神、对天皇的无限效忠,战后的勤奋,决不认错的固执和一意孤行,文学上的唯美气质,生活中严格的礼仪等。这些“一半是神,一半是鬼”的特异性,才是日本可怕的原因。
在官方的教导里,常常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严格区别,以为日本人民是友好善良的,只有政府才是有军国主义本质与倾向的。这样的谎话直接误导我们以为参拜靖国神社只是日本高官之举动,一般平民会对神社敬而远之。(日本民众对神社的看法可参考南方周末2005年8月18日:8-15靖国神社目击)。我想,只有对日本国民性的深切了解,我们才能真正研究我们的对手。最近看过几本讲“中日关系”的书,都是大书特书两国间友好、光荣的事迹,并将此作为我们“大国崛起”的点缀。所以,我到现在为止,还是觉得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1990年商务印书馆)是一本深刻的书。它的深刻体现在对日本国民性的理性而精彩的描述上。虽然距离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但日本民族的特质,依旧能够用此书中的一些洞见解释。
二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作者并未从此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在她看来,醉心于菊花栽培和崇尚刀剑两者都是日本民族性这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p2)这是全书里最有简洁有力的评述。
菊与刀不是通常的学者著书。这本书的缘起是一位人类学家为战争期间的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参考而做的研究报告。它的切入点是日本的心理习惯、日常生活、早期教育,并不忘从日本的报纸的报道和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印证。
三
本书第二章战争中日本人为全书总的纲目,提出了日本人的五种认识或者说观点。一是对战争原因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各国拥有绝对主权,世界上的无政府状态就不会结束。日本必须为建立等级秩序而战斗。当然,这一秩序的领导只能是日本,因为只有日本是唯一的真心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国家”“它应该帮助落后的兄弟之邦——中国”(p15,p16)这种认识建立在日本等级制观念之上。这在第三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里有专门论述。
二是日本认为精神必将战胜物质。所以他们的“神风特攻队”以自杀方式作战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极端重视名誉。他们经常说全世界的眼睛如何注视着他们,所以随时要充分发扬日本精神。
三是对天皇的态度。天皇是日本现代国家神道的核心。对所有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那些顽强抵抗到底的日军俘虏,把他们的极端军国主义归根于天皇,认为自己是在“遵... -->>
一
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在二十世纪前50年里,都是以憎恶、仇恨为主的——这种情感可以远源明朝倭寇作乱,近溯中日甲午海战。1945年,中国虽侥幸得胜,及至1949年以来的半个世纪,政府虽力主和平外交、友好往来,人们并没有消除日本对中国侵略、屠杀的血仇。民间对日本仍是以仇恨为主的非理性情绪占上风。就因为这种仇恨,我们往往夸大了自己的胜利与优越。在我们的媒体里,充斥着各种日本的丑闻,似乎日本已经一团糟了。在我们的抗战电影里,那些鬼子无不经过漫画式的处理,通常显得愚蠢可笑: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对日本人的处理,向来缺乏正视。这种将仇人小丑化的处理,从国人一贯的阿q精神来理解,或许无可厚非,但是至少暴露了我们不只是不愿,更是不敢还原战争中日本人的凶狠、狡猾和骁勇。
可是,就算在精武门里,陈真将日本人踢得如何之远,地道战里,日本指挥官如何瑟瑟发抖,亮剑中又将小日本干得如何利落漂亮,我们总能从中体会到国人那种“小人得志”似的猖狂和隐约的恐惧,这无疑是因为对日的仇恨情结。与之相反同源,仍然是战争的阴影,我们还有一些人在日本面前妄自菲薄,依然没有民族自信。在一些著作特别是经济管理的书里,大肆吹嘘日本的科技如何发达,管理如何先进,日本人的团队与职业精神如何如何。其实,日本作为曾经深深侮辱、伤害过中国的一个国家,当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我不是说它的科技、文化,而是说它奇特的国民性值得我们重视:战争中的武士道精神、对天皇的无限效忠,战后的勤奋,决不认错的固执和一意孤行,文学上的唯美气质,生活中严格的礼仪等。这些“一半是神,一半是鬼”的特异性,才是日本可怕的原因。
在官方的教导里,常常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严格区别,以为日本人民是友好善良的,只有政府才是有军国主义本质与倾向的。这样的谎话直接误导我们以为参拜靖国神社只是日本高官之举动,一般平民会对神社敬而远之。(日本民众对神社的看法可参考南方周末2005年8月18日:8-15靖国神社目击)。我想,只有对日本国民性的深切了解,我们才能真正研究我们的对手。最近看过几本讲“中日关系”的书,都是大书特书两国间友好、光荣的事迹,并将此作为我们“大国崛起”的点缀。所以,我到现在为止,还是觉得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1990年商务印书馆)是一本深刻的书。它的深刻体现在对日本国民性的理性而精彩的描述上。虽然距离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但日本民族的特质,依旧能够用此书中的一些洞见解释。
二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作者并未从此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在她看来,醉心于菊花栽培和崇尚刀剑两者都是日本民族性这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p2)这是全书里最有简洁有力的评述。
菊与刀不是通常的学者著书。这本书的缘起是一位人类学家为战争期间的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参考而做的研究报告。它的切入点是日本的心理习惯、日常生活、早期教育,并不忘从日本的报纸的报道和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印证。
三
本书第二章战争中日本人为全书总的纲目,提出了日本人的五种认识或者说观点。一是对战争原因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各国拥有绝对主权,世界上的无政府状态就不会结束。日本必须为建立等级秩序而战斗。当然,这一秩序的领导只能是日本,因为只有日本是唯一的真心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国家”“它应该帮助落后的兄弟之邦——中国”(p15,p16)这种认识建立在日本等级制观念之上。这在第三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里有专门论述。
二是日本认为精神必将战胜物质。所以他们的“神风特攻队”以自杀方式作战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极端重视名誉。他们经常说全世界的眼睛如何注视着他们,所以随时要充分发扬日本精神。
三是对天皇的态度。天皇是日本现代国家神道的核心。对所有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那些顽强抵抗到底的日军俘虏,把他们的极端军国主义归根于天皇,认为自己是在“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