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0265.# (1/2)
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帝王之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日清闲下来,崔季明只听闻裴森被押来了郓州,中原腹地的叛军算是彻底的平了。殷胥不肯手软,不少败逃向北边关外、向南地江浙的叛军,他也不计代价要全部斩灭。崔季明倒是理解他这种手段,毕竟王道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是裴森、于空韬手底下的小将一个个都能有好日子了,不知道多少人拥点兵就想反。
像崔季明这样的“叛军”身份,如今战争结束,殷胥割了她近四万的兵力。若是真的叛军头子,怕是已经要跟朝廷翻脸了。她倒是无所谓,拥兵过多今日看来是好的,但往长远来也未必是好事。她自己养出来的兵,用来给大邺,也算是符合她的期望。
她手底下的将士大多守城经验丰富,又出生在黄河两岸,懂这里的水土人情,用来编制成小军镇或者是守城,十分合适;又有不少脾气桀骜、蔑视朝廷的小将,再往上混迹容易过度膨胀,崔季明敲打了这么久都没敲服,往后只会给她带来麻烦,这些人就不能给他前途了。
更何况殷胥显然也想改军制,肃宗一次改革没能釜底抽薪,反而使情况恶化。到了他,就需要趁着这场仗,把境况改一改了。
她只是感慨,有时候看着历史书上,总觉得是高高在上对皇帝的种种措施进行评判,把恶劣的影响和后果说的头头是道,好似当时的皇帝就如此盲目浑然不知似的。
高祖时期,以大营的设置来削弱地方军权,到了肃宗又整改府兵制度,仍然藏污纳垢,在叛军大旗一立起来的时候,各地都冒出了兵来。也未必不知道自己的改革有漏洞,而是想前进,就只能妥协。
殷胥下一步,必定还是要让兵权更往中央走。大营制度实施得还算不错,也证明他定点放置名将带精兵的模式没有错,大营数量不多,还方便了朝廷对于这几座大营监督和培养。只是原先,大邺内部各个州城的地方将领位置高于刺史,怕是以后要再降一级,甚至有刺史代领都有可能。
幸而大邺尚武,文武官员并无界限。文官若想要做到高位,没有年轻时候带兵打仗的经历,是必定会被人诟病的;武官做到顶尖,没有个读书的功名在头上,也往往会被人叫做莽夫。部分州县让刺史领兵,虽有不妥,问题却不至于太严重。
崔季明在郓州参加了几次小朝会,有不少人提出想让地方武将缩短任期,在这里干两年就调到下一个地方。这法子来抑制州城的兵权,却疏离了主将和士兵,搞的主将连手底下的兵都不认识就调到下一个城池去了。这才是真的问题太大。幸而她还犹豫着要不要开口,殷胥就给拒绝了。
他虽然不想让内部再起乱,却也知道不能让内陆不多的兵力再完全失去战斗力。
如此一来,崔季明手下的几万士兵被分到各地,她手底下挑出来的都是心头肉似的精兵,还有两万多左右。打仗不是拼人数,倒也是够用了。
而从郓州通黄河的河道完全修建好,趁着今年殿试还未开,殷胥想急着回朝。崔季明带着自个儿两万兵力,好歹头上有个从二品的散职,又挂着新建的魏州大营主将的名号,怎么也要光鲜利落的回洛阳。
崔季明的船队紧随着朝廷的船队,宽阔的河面上,本来该通行的商船避让两侧,大队旌旗飘扬的骑兵沿着河岸的官道,随着往洛阳而去。
殷胥这次回去是想整合兵力,大肆封赏。于是考风的凉州兵、康迦卫的太原兵力,也全都要回洛阳一趟。浩浩荡荡,算起来是四支军队的兵力,倒是尽显朝廷实力。回洛阳的一路上,各州县百姓也都看傻了。
他们只听说叛军已经被朝廷平了,连山林里的匪帮都没能逃过,如今一瞧这样的阵势和兵力,怎能不折服不放心。再加上中原地带如今人口锐减,殷胥留下几位朝中老臣,协助新任刺史,按人口均分土地。
如当年一般,大邺境内土地买卖屡禁不止,从肃宗末年开始,干脆就让土地兼并合法化。无数商人涌至河朔山东想要来收地。但朝廷的土地兼并税和买卖制度,已经在这几年成熟异常。朝廷各州府每半年为当州的土地定价,按照往年的状况和地方收成,给土地定了个比较宽泛的区间。不能低于这个区间,也不能高于,每半年能够交易的土地面积亦有一定的限制。
再加上地税按照户头下已拥有的土地量逐步增加,山东河朔一代为了休养生息,头一年开放的交易极少,想要来大肆收并土地的商人落了空,只得来开矿、办铺市,帮朝廷承办一些桥和民居的搭建了。
就算如此,这样广袤的的沃土,河道众多、靠近汴州洛阳,和已经商贾众多机会难得的其他地区相比,也是一块儿未开发的金矿了。
沿路上不断有百姓从自家村镇中出来,看着从来没见过的御驾亲征的队伍,沿着官道、河道奔跑来去,惊奇的望着。
殷胥不喜玩乐热闹,他所在的主船上,活像是屠过一样静悄悄的,谁也不敢大声说话乱走乱蹦。崔季明本来还挺闹腾的,结果殷胥手底下的黄门大臣,早让他调|教的大气也不敢出,看见崔季明这样,反而觉得她太恃宠而骄。
崔季明几天都被套在殷胥身边,殷胥简直黏糊的都快要长在她身上了,看个折子一定要抱着她,吃个饭非要坐在一块儿喂她几颗青菜,偶尔想动手动脚还不好意思直说——非可劲儿撩,撩到崔季明受不了,自个儿扑上去让他摸了,他这才装出几分勉为其难的样子。
可气可恨!
她觉得再这样腻歪下去,整个人要废,赶紧跑去找狐朋狗友玩。
崔季明也真受不了,船只暂歇岸口的时候,她果断的跑到后面的船只去了。殷胥想让她陪着,她又觉得闷;他偶尔想着凑过去,又觉得自己的身份已经不适合凑热闹了,反而让人家别扭。
他只能闷闷的忙眼前一大摊子事儿,顺带心里把她骂了几遍,心想着等她回来再好好修理她。
只是崔季明下船的时候,恰好碰见了兆。
兆看崔季明却觉得有点别扭,崔季明猜是她和殷胥这断袖流言,也传到了他耳朵里。毕竟当年都是一起的玩伴兄弟,长大后发现自己兄弟和自己兄弟在一起的尴尬,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体会。
她倒是在甲板上利索地打招呼:“是圣人找你?”
兆点头:“嗯。我要是回洛阳……怕是身份掩不住。不知道圣人是怎么打算的。”
崔季明耸了耸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打算的。虽然你自己说姓万,至少他没把你当外人看。”
兆抬起头来,自家兄弟反目成仇,掀起如此大的波涛来,还能“不当外人看”么?崔季明却没再多说,拍了拍他肩膀一溜烟的跑下船了。
张富十在岸上骑马领兵,考风是凉州军的带队将领,自然也不能到处厮混。后头装着魏军步兵的船上,倒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玩投壶,董熙之跟魏军打成一片,她找了半天没看见独孤臧:“他人呢?他就整天秉着一张臭脸,实际爱玩的很啊,怎么没见他来凑热闹?”
董熙之撇了撇嘴:“在上层睡大觉呢,你要不去找找?”
他说了一半,又觉得不妥,脸... -->>
几日清闲下来,崔季明只听闻裴森被押来了郓州,中原腹地的叛军算是彻底的平了。殷胥不肯手软,不少败逃向北边关外、向南地江浙的叛军,他也不计代价要全部斩灭。崔季明倒是理解他这种手段,毕竟王道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是裴森、于空韬手底下的小将一个个都能有好日子了,不知道多少人拥点兵就想反。
像崔季明这样的“叛军”身份,如今战争结束,殷胥割了她近四万的兵力。若是真的叛军头子,怕是已经要跟朝廷翻脸了。她倒是无所谓,拥兵过多今日看来是好的,但往长远来也未必是好事。她自己养出来的兵,用来给大邺,也算是符合她的期望。
她手底下的将士大多守城经验丰富,又出生在黄河两岸,懂这里的水土人情,用来编制成小军镇或者是守城,十分合适;又有不少脾气桀骜、蔑视朝廷的小将,再往上混迹容易过度膨胀,崔季明敲打了这么久都没敲服,往后只会给她带来麻烦,这些人就不能给他前途了。
更何况殷胥显然也想改军制,肃宗一次改革没能釜底抽薪,反而使情况恶化。到了他,就需要趁着这场仗,把境况改一改了。
她只是感慨,有时候看着历史书上,总觉得是高高在上对皇帝的种种措施进行评判,把恶劣的影响和后果说的头头是道,好似当时的皇帝就如此盲目浑然不知似的。
高祖时期,以大营的设置来削弱地方军权,到了肃宗又整改府兵制度,仍然藏污纳垢,在叛军大旗一立起来的时候,各地都冒出了兵来。也未必不知道自己的改革有漏洞,而是想前进,就只能妥协。
殷胥下一步,必定还是要让兵权更往中央走。大营制度实施得还算不错,也证明他定点放置名将带精兵的模式没有错,大营数量不多,还方便了朝廷对于这几座大营监督和培养。只是原先,大邺内部各个州城的地方将领位置高于刺史,怕是以后要再降一级,甚至有刺史代领都有可能。
幸而大邺尚武,文武官员并无界限。文官若想要做到高位,没有年轻时候带兵打仗的经历,是必定会被人诟病的;武官做到顶尖,没有个读书的功名在头上,也往往会被人叫做莽夫。部分州县让刺史领兵,虽有不妥,问题却不至于太严重。
崔季明在郓州参加了几次小朝会,有不少人提出想让地方武将缩短任期,在这里干两年就调到下一个地方。这法子来抑制州城的兵权,却疏离了主将和士兵,搞的主将连手底下的兵都不认识就调到下一个城池去了。这才是真的问题太大。幸而她还犹豫着要不要开口,殷胥就给拒绝了。
他虽然不想让内部再起乱,却也知道不能让内陆不多的兵力再完全失去战斗力。
如此一来,崔季明手下的几万士兵被分到各地,她手底下挑出来的都是心头肉似的精兵,还有两万多左右。打仗不是拼人数,倒也是够用了。
而从郓州通黄河的河道完全修建好,趁着今年殿试还未开,殷胥想急着回朝。崔季明带着自个儿两万兵力,好歹头上有个从二品的散职,又挂着新建的魏州大营主将的名号,怎么也要光鲜利落的回洛阳。
崔季明的船队紧随着朝廷的船队,宽阔的河面上,本来该通行的商船避让两侧,大队旌旗飘扬的骑兵沿着河岸的官道,随着往洛阳而去。
殷胥这次回去是想整合兵力,大肆封赏。于是考风的凉州兵、康迦卫的太原兵力,也全都要回洛阳一趟。浩浩荡荡,算起来是四支军队的兵力,倒是尽显朝廷实力。回洛阳的一路上,各州县百姓也都看傻了。
他们只听说叛军已经被朝廷平了,连山林里的匪帮都没能逃过,如今一瞧这样的阵势和兵力,怎能不折服不放心。再加上中原地带如今人口锐减,殷胥留下几位朝中老臣,协助新任刺史,按人口均分土地。
如当年一般,大邺境内土地买卖屡禁不止,从肃宗末年开始,干脆就让土地兼并合法化。无数商人涌至河朔山东想要来收地。但朝廷的土地兼并税和买卖制度,已经在这几年成熟异常。朝廷各州府每半年为当州的土地定价,按照往年的状况和地方收成,给土地定了个比较宽泛的区间。不能低于这个区间,也不能高于,每半年能够交易的土地面积亦有一定的限制。
再加上地税按照户头下已拥有的土地量逐步增加,山东河朔一代为了休养生息,头一年开放的交易极少,想要来大肆收并土地的商人落了空,只得来开矿、办铺市,帮朝廷承办一些桥和民居的搭建了。
就算如此,这样广袤的的沃土,河道众多、靠近汴州洛阳,和已经商贾众多机会难得的其他地区相比,也是一块儿未开发的金矿了。
沿路上不断有百姓从自家村镇中出来,看着从来没见过的御驾亲征的队伍,沿着官道、河道奔跑来去,惊奇的望着。
殷胥不喜玩乐热闹,他所在的主船上,活像是屠过一样静悄悄的,谁也不敢大声说话乱走乱蹦。崔季明本来还挺闹腾的,结果殷胥手底下的黄门大臣,早让他调|教的大气也不敢出,看见崔季明这样,反而觉得她太恃宠而骄。
崔季明几天都被套在殷胥身边,殷胥简直黏糊的都快要长在她身上了,看个折子一定要抱着她,吃个饭非要坐在一块儿喂她几颗青菜,偶尔想动手动脚还不好意思直说——非可劲儿撩,撩到崔季明受不了,自个儿扑上去让他摸了,他这才装出几分勉为其难的样子。
可气可恨!
她觉得再这样腻歪下去,整个人要废,赶紧跑去找狐朋狗友玩。
崔季明也真受不了,船只暂歇岸口的时候,她果断的跑到后面的船只去了。殷胥想让她陪着,她又觉得闷;他偶尔想着凑过去,又觉得自己的身份已经不适合凑热闹了,反而让人家别扭。
他只能闷闷的忙眼前一大摊子事儿,顺带心里把她骂了几遍,心想着等她回来再好好修理她。
只是崔季明下船的时候,恰好碰见了兆。
兆看崔季明却觉得有点别扭,崔季明猜是她和殷胥这断袖流言,也传到了他耳朵里。毕竟当年都是一起的玩伴兄弟,长大后发现自己兄弟和自己兄弟在一起的尴尬,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体会。
她倒是在甲板上利索地打招呼:“是圣人找你?”
兆点头:“嗯。我要是回洛阳……怕是身份掩不住。不知道圣人是怎么打算的。”
崔季明耸了耸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打算的。虽然你自己说姓万,至少他没把你当外人看。”
兆抬起头来,自家兄弟反目成仇,掀起如此大的波涛来,还能“不当外人看”么?崔季明却没再多说,拍了拍他肩膀一溜烟的跑下船了。
张富十在岸上骑马领兵,考风是凉州军的带队将领,自然也不能到处厮混。后头装着魏军步兵的船上,倒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玩投壶,董熙之跟魏军打成一片,她找了半天没看见独孤臧:“他人呢?他就整天秉着一张臭脸,实际爱玩的很啊,怎么没见他来凑热闹?”
董熙之撇了撇嘴:“在上层睡大觉呢,你要不去找找?”
他说了一半,又觉得不妥,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