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废止柳条边? (1/2)
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舒赫德以健锐营为前锋,却攻城不克,让在座的满族将领十分不满,纷纷谏言让绿营继续攻城。
绿营总兵王大勇其实在健锐营失败后,就已经有了这个觉悟。从人群中展出,一个抱拳,主动向舒赫德提出出兵要求。首先自然是炮灰的觉悟,另外就是,一旦此次作战失败,这些绿营将士的遭遇绝对会比八旗兵更惨。既然横竖躲不过,那就只能放手一搏了。
舒赫德对于王大勇的识相举动十分欣赏,虽然明知道失败几乎是注定的,还是答应了王大勇的请求。
接下来的三天里,在王大勇的督导下,八千人的绿营,奋勇先前,却连敌人的城墙都没有接近过,倒是丢下了不下三千具尸体。
后面是满营的伤兵,前面则是满地的尸体。清军上至舒赫德,下至普通士兵,都在绝望的观望中,既不敢进攻,也不敢撤退,毕竟,皇帝的命令在那里。
只是,很快,他们就只有撤退一条路了。
在伯力的森田次郎经过多次打探,发现清军将补给点布置在了阵地后方30里处一个据点内。清军为了运输方便,将这个据点建立在靠近黑龙江南面河畔。可是,方便了清军,却也方便了新华夏海军。远东海军经过多次海战与内河的水战,干脆放弃了战船海战与水战兼顾的想法,将内河舰船制造的吨位进一步缩小,只有600吨左右,被命名为蚊子级。吃水更浅,满载也不超过1米,速度也不慢,最快能够达到20节的速度。全部钢铁制成,装备155火炮三门,前面是双联装,后面是单门火炮。铁甲小舰不仅防护力较强,火力也不弱。针对清军水师,更是在舰首位置装备了一个长长的撞角,对清军的小木船来说,简直就是天然的克星。
5艘蚊子级快艇趁着夜色从伯力城冲出,清军因为畏惧伯力城的火炮,将包围圈拉的很大,因此,方便了快艇的出行。
清军虽然根据轰鸣声知道有敌军出城,并且也知道了敌人的来意,但是,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的速度根本追不上这些快艇。
结果就是,囤积在这个据点的粮草被华夏人付之一炬,守军被全歼。
第二天,听闻据点被毁,清军人心不稳。绕至敌后的新华夏军队趁势发动进攻。伯力城内的联军自然不会闲着,同时冲出城外,两面夹击。
清军大乱。舒赫德自杀,王大勇战死,拉旺多尔济、阿思哈率领残兵撤退。清军被俘超过三千人,绝大部分是绿营士兵。新华夏经过甄别后,将八旗普通士兵放回,绿营根据自愿原则决定去留。虽然大部分都选择回去了,依然有三百多名无牵无挂的留在了新华夏。
在新华夏的建议下,联军并没有停歇,而是趁着清军新败,乘坐战舰,沿河而下,连续拔除了清军沿河的多处据点,像最著名的三姓城据点就被再次摧毁。整个东北被联军穿插的千疮百孔,毫无还手之力。
战败的消息传回北京,乾隆想要发火,却没有了对象,毕竟,主帅舒赫德已经死了。至于两名满族将领嘛,也是鼻青脸肿、浴血奋战的模样。虽然明知道他们是作秀的成分居多,但是也是无法再加责罚,不能太寒人心啊。
还是只能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虽然乾隆恨不得马上灭了这群匪徒,但是,三次战败,清军在东北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经公告了。甚至,连防守的力量都不足了,毕竟,东北太大了。满清要想控制东北,就必须有足够的军力。据估计,至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军队,在几个重要的据点布防,才能有效阻滞敌人的进攻。但是,据统计,此时东北接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1.7人。外东北面积更大,但是人口密度却更小。满打满算,人口不会超过三百万。
那么,问题来了,东北为什么人口这么少呢?难道是此时东北太冷,不适宜人类居住?答案:不是的。
原因在于,满清自私狭隘的柳条边政策。
所谓柳条边墙,是一条用柳条篱笆修筑的封禁界线。又名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柳条边的修筑办法,是先用土堆成宽、高各 3 尺的土堤,堤上每隔 5 尺插柳条 3 根,各根柳条间再用绳子连结横条柳枝,即“插柳结绳”... -->>
舒赫德以健锐营为前锋,却攻城不克,让在座的满族将领十分不满,纷纷谏言让绿营继续攻城。
绿营总兵王大勇其实在健锐营失败后,就已经有了这个觉悟。从人群中展出,一个抱拳,主动向舒赫德提出出兵要求。首先自然是炮灰的觉悟,另外就是,一旦此次作战失败,这些绿营将士的遭遇绝对会比八旗兵更惨。既然横竖躲不过,那就只能放手一搏了。
舒赫德对于王大勇的识相举动十分欣赏,虽然明知道失败几乎是注定的,还是答应了王大勇的请求。
接下来的三天里,在王大勇的督导下,八千人的绿营,奋勇先前,却连敌人的城墙都没有接近过,倒是丢下了不下三千具尸体。
后面是满营的伤兵,前面则是满地的尸体。清军上至舒赫德,下至普通士兵,都在绝望的观望中,既不敢进攻,也不敢撤退,毕竟,皇帝的命令在那里。
只是,很快,他们就只有撤退一条路了。
在伯力的森田次郎经过多次打探,发现清军将补给点布置在了阵地后方30里处一个据点内。清军为了运输方便,将这个据点建立在靠近黑龙江南面河畔。可是,方便了清军,却也方便了新华夏海军。远东海军经过多次海战与内河的水战,干脆放弃了战船海战与水战兼顾的想法,将内河舰船制造的吨位进一步缩小,只有600吨左右,被命名为蚊子级。吃水更浅,满载也不超过1米,速度也不慢,最快能够达到20节的速度。全部钢铁制成,装备155火炮三门,前面是双联装,后面是单门火炮。铁甲小舰不仅防护力较强,火力也不弱。针对清军水师,更是在舰首位置装备了一个长长的撞角,对清军的小木船来说,简直就是天然的克星。
5艘蚊子级快艇趁着夜色从伯力城冲出,清军因为畏惧伯力城的火炮,将包围圈拉的很大,因此,方便了快艇的出行。
清军虽然根据轰鸣声知道有敌军出城,并且也知道了敌人的来意,但是,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的速度根本追不上这些快艇。
结果就是,囤积在这个据点的粮草被华夏人付之一炬,守军被全歼。
第二天,听闻据点被毁,清军人心不稳。绕至敌后的新华夏军队趁势发动进攻。伯力城内的联军自然不会闲着,同时冲出城外,两面夹击。
清军大乱。舒赫德自杀,王大勇战死,拉旺多尔济、阿思哈率领残兵撤退。清军被俘超过三千人,绝大部分是绿营士兵。新华夏经过甄别后,将八旗普通士兵放回,绿营根据自愿原则决定去留。虽然大部分都选择回去了,依然有三百多名无牵无挂的留在了新华夏。
在新华夏的建议下,联军并没有停歇,而是趁着清军新败,乘坐战舰,沿河而下,连续拔除了清军沿河的多处据点,像最著名的三姓城据点就被再次摧毁。整个东北被联军穿插的千疮百孔,毫无还手之力。
战败的消息传回北京,乾隆想要发火,却没有了对象,毕竟,主帅舒赫德已经死了。至于两名满族将领嘛,也是鼻青脸肿、浴血奋战的模样。虽然明知道他们是作秀的成分居多,但是也是无法再加责罚,不能太寒人心啊。
还是只能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虽然乾隆恨不得马上灭了这群匪徒,但是,三次战败,清军在东北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经公告了。甚至,连防守的力量都不足了,毕竟,东北太大了。满清要想控制东北,就必须有足够的军力。据估计,至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军队,在几个重要的据点布防,才能有效阻滞敌人的进攻。但是,据统计,此时东北接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1.7人。外东北面积更大,但是人口密度却更小。满打满算,人口不会超过三百万。
那么,问题来了,东北为什么人口这么少呢?难道是此时东北太冷,不适宜人类居住?答案:不是的。
原因在于,满清自私狭隘的柳条边政策。
所谓柳条边墙,是一条用柳条篱笆修筑的封禁界线。又名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柳条边的修筑办法,是先用土堆成宽、高各 3 尺的土堤,堤上每隔 5 尺插柳条 3 根,各根柳条间再用绳子连结横条柳枝,即“插柳结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