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明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
五十万石,这个数字不小,但是对庞大的粮食缺口,却是远远不够的。
朱祁镇本来欢喜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按事先所言,应该有一百万两银子,最少要买,两百万石粮食。
朱祁镇说道:“后面有多少粮食?”
李时勉说道:“臣在广东一共筹集了四百万石粮食。”
朱祁镇大吃一惊,说道:“四百万石?怎么会这么多?”
李时勉说道:“臣回新安调动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在广东购置二百万石,只是随着安南蠢蠢欲动,这一批粮食不能轻易动用。”
“甚至因为黄宽之事,安南使臣与广西巡按朱鉴交涉,一时间风声鹤唳,两广总督王翱,也不允许臣将粮食全部带走。”
“所以这一件事情,就耽搁下来了。”
朱祁镇问言大怒,道:“何不上奏?”在他眼中什么事情都比不上京城脚下的饥荒的
李时勉说道:“臣以为两广总督王翱所为没有错,因为他身负两广封疆之任,决计不可能在广西战事在即的情况下,抽空广东的粮食。”
“王翱最后从官仓之中挤出七十万石粮食。但是臣以为这些粮食,对大明杯水车薪,于是派遣使臣,从南洋征调粮食,其中旧港施家报效五十万石粮食。有旧港施家报效,才有南洋遗民报效共一百一十万石粮食,其中,占城,苏禄,暹罗,都有报效。这是名单。”
随即李时勉从袖子里面,讨出一叠名单。
王振接过来,随即递给了朱祁镇。
朱祁镇一看,绝大多数南洋国家都在列,乃至于满者伯夷也有。只是除却旧港最多之外,还有一些海外华商的报效。
朱祁镇立即知道,这施长安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几年来南洋都不是朱祁镇的关注重点,但是锦衣卫与东厂在南洋的线并没有断。
施长安在南洋而今可是兴旺之极,有一个外号叫做南天王。因为大明在新安开海,对旧港网开一面,而李时勉看管的又严,所以凡是想在新安找海上生意的,都要去旧港落户。或者却万生石塘屿曾氏哪里落户。
于是乎,有这样的贸易权,施长安为首的汉商集团,势力急剧扩张。这才有财力物力,支援大明这么多粮食。
当然了,这也与南海一带,很多地方都是粮食产区,粮食并不是太值钱的原因。别的不少,单单是万生石塘屿守岛曾氏,就报效了三万石粮食。
要知道宣德
年间留在哪里的人,不过是一些船工而已,没有多少钱的,而今却能拿出来三万石,这已经是一个小县一年的赋税了。
朱祁镇心中感叹:“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看来我这个南天王日子也不好过啊。”
汉商的急剧膨胀,极大的挤压了本地商人与阿拉伯商人之间的利润。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
似乎西方人没有道南海的时候,东西方的贸易是存在的,不,这种贸易一直存在,不过是在阿拉伯商人手中。
如此一来,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就非常大。
施家与南洋霸主满者伯夷之间的大大小小摩擦与战斗已经好多次了。
而今大明内部很多地方开海的风声传出来了。
但是怎么开海,对施家影响很大,其实施家最希望保持现状的。因为如此一来,与大明直接贸易的权力,足够让支撑施家的战争经费。不要看新安海关几年来,关税挣了好几百万两之多,但是朱祁镇感肯定施家获利决计在这个数目之上。
只是施家在南洋各方面都要用钱,恐怕结余不了多少。
朱祁镇心中暗道:“朕记着这个人情了。将来必有回报。”他粗粗看过名单,说道:“如此说来,也不足两百万石,剩下的粮食却是从什么地方而来的。”
... -->>
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
五十万石,这个数字不小,但是对庞大的粮食缺口,却是远远不够的。
朱祁镇本来欢喜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按事先所言,应该有一百万两银子,最少要买,两百万石粮食。
朱祁镇说道:“后面有多少粮食?”
李时勉说道:“臣在广东一共筹集了四百万石粮食。”
朱祁镇大吃一惊,说道:“四百万石?怎么会这么多?”
李时勉说道:“臣回新安调动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在广东购置二百万石,只是随着安南蠢蠢欲动,这一批粮食不能轻易动用。”
“甚至因为黄宽之事,安南使臣与广西巡按朱鉴交涉,一时间风声鹤唳,两广总督王翱,也不允许臣将粮食全部带走。”
“所以这一件事情,就耽搁下来了。”
朱祁镇问言大怒,道:“何不上奏?”在他眼中什么事情都比不上京城脚下的饥荒的
李时勉说道:“臣以为两广总督王翱所为没有错,因为他身负两广封疆之任,决计不可能在广西战事在即的情况下,抽空广东的粮食。”
“王翱最后从官仓之中挤出七十万石粮食。但是臣以为这些粮食,对大明杯水车薪,于是派遣使臣,从南洋征调粮食,其中旧港施家报效五十万石粮食。有旧港施家报效,才有南洋遗民报效共一百一十万石粮食,其中,占城,苏禄,暹罗,都有报效。这是名单。”
随即李时勉从袖子里面,讨出一叠名单。
王振接过来,随即递给了朱祁镇。
朱祁镇一看,绝大多数南洋国家都在列,乃至于满者伯夷也有。只是除却旧港最多之外,还有一些海外华商的报效。
朱祁镇立即知道,这施长安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几年来南洋都不是朱祁镇的关注重点,但是锦衣卫与东厂在南洋的线并没有断。
施长安在南洋而今可是兴旺之极,有一个外号叫做南天王。因为大明在新安开海,对旧港网开一面,而李时勉看管的又严,所以凡是想在新安找海上生意的,都要去旧港落户。或者却万生石塘屿曾氏哪里落户。
于是乎,有这样的贸易权,施长安为首的汉商集团,势力急剧扩张。这才有财力物力,支援大明这么多粮食。
当然了,这也与南海一带,很多地方都是粮食产区,粮食并不是太值钱的原因。别的不少,单单是万生石塘屿守岛曾氏,就报效了三万石粮食。
要知道宣德
年间留在哪里的人,不过是一些船工而已,没有多少钱的,而今却能拿出来三万石,这已经是一个小县一年的赋税了。
朱祁镇心中感叹:“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看来我这个南天王日子也不好过啊。”
汉商的急剧膨胀,极大的挤压了本地商人与阿拉伯商人之间的利润。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
似乎西方人没有道南海的时候,东西方的贸易是存在的,不,这种贸易一直存在,不过是在阿拉伯商人手中。
如此一来,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就非常大。
施家与南洋霸主满者伯夷之间的大大小小摩擦与战斗已经好多次了。
而今大明内部很多地方开海的风声传出来了。
但是怎么开海,对施家影响很大,其实施家最希望保持现状的。因为如此一来,与大明直接贸易的权力,足够让支撑施家的战争经费。不要看新安海关几年来,关税挣了好几百万两之多,但是朱祁镇感肯定施家获利决计在这个数目之上。
只是施家在南洋各方面都要用钱,恐怕结余不了多少。
朱祁镇心中暗道:“朕记着这个人情了。将来必有回报。”他粗粗看过名单,说道:“如此说来,也不足两百万石,剩下的粮食却是从什么地方而来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