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凤难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黄氏嘟囔了两句:“打起仗来,那些佛朗机人谁还管是不是首辅老家啊?”
李清容也咬着唇道:“没事的,其实这次能去松江,相公也很高兴呢——他说与其在翰林院苦熬着,倒不如先去外头锻炼一番,造福百姓。他有这般想法,我做妻子的自然也是支持的。”说到这个,她一双眼睛都亮了,显然是极其赞同申时行的决定的,抱着黄氏的胳膊摇了摇,“娘别担心,我会给您和姐姐写信的。”
话说到这里,黄氏也没了奈何,只得咬牙认了——这小夫妻刚成婚,难不成要叫女婿一个人去上任?伤了夫妻感情,让旁人趁虚而入,这才是真的害了女儿呢。
*****
众人说过话,家里又留了小夫妻一起用午饭。李清漪也抱着儿子一同在家里用了饭,只是想着宫里头那个大概还在望眼欲穿的等着自己和儿子,便也没再耽搁,令人备了车马打算饭后就回去。她起身的时候想了想,还是让宫人请申时行到次间,准备和他交代几句话。
申时行是聪明人,大约也有点准备,午饭的时候没敢多喝酒,理了理衣袖,跟在宫人后头入了次间。
李清漪就坐在窗口的坐榻上,见了申时行便指了指下首的木椅,道:“坐吧。到底是一家人了,不必多礼。有些事,我想着是要和你说几句。”
申时行礼了礼,这才在小心的木椅上坐了下来。
李清漪抬起茶盏喝了口茶,轻声道:“调你去松江的事情,是我特意和皇上商量的。”
申时行面上神色不变,只是微微颔首,坦诚的应了下来:“翰林院里同僚甚多,臣才学浅薄又无甚资历却被选上,想来必是娘娘帮衬的缘故。”
李清漪听着这话略一顿,不由笑起来:“那你说说,我调你去松江是为了什么?”
翰林乃是清贵之地,自来便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似申时行这般状元出身,只需在翰林专研经史,修修书,仕途一路自是极为平稳,说不得便如李春芳似的入阁为相。这个时候调申时行去松江,旁人说不得还以为是上头故意整治他呢。
申时行却是肃然一礼:“现今朝中,徐首辅和高阁老两虎相斗,一者德高望重,一者乃帝师之尊。臣若是留下,难免要受牵连,卷入党争。”
李清漪点点头:“你能想到这点,已是很好。”她顿了顿,又道,“不过,天下如此之大,我偏偏替你选了松江,你可知为何?”
申时行细思片刻,忽而问道:“佛郎机?”虽然京中的人对于东南那边的“小战役”不太放在心上,但是以申时行的敏锐,还是感觉到了朝中微妙的态度。
李清漪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佛郎机的事情,现今的你是管不上的。不过,我派你去松江,自然也与这个有关。”
申时行俯首,郑重一礼:“还请娘娘赐教。”
李清漪轻声道:“之前开海禁,便叫人在松江开了个港口。在我看来,松江位于黄浦江的入海口,与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等地也极近,地理极佳,乃是往来要塞。如今,大变在即,对于松江我一直都是怀了很大的期望的。”她深深的吸了口气,缓和了声调,“我希望它能成为大明的经济大城,东方的明珠,所有往来洋人心目中的黄金之都。”
便是申时行,听到这话,都呆了呆。
李清漪却凝目看着他,目光中带着些许的复杂,轻轻的道:“等你到了松江,见了那些海外来的洋人,很快就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经历着如何巨大的变化,而大明也迫切的需要一场大革新。”
申时行已经回过神来,不由问道:“那,臣若是到了松江,该如何行事?”
李清漪轻声道:“虽然自古以来便是‘农为首商为末’,但要成为经济大城就首先要重视商人,发展经济。你是读书人,或许瞧不上这些事情,但是你看看如今的大明,何处少得了钱?再者,法度必要严明但在其他方面也不必有太多的约束,松江的便利注定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跨洋而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让松江成为包容一切的沃土,让它开出不同文化的花朵,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可以在那上面自由随意往来。”
李清漪沉了沉声音,转眸看着申时行,一字一句的问道:“你能做到吗?”
申时行静默片刻,重重的点了点头:“此乃国之大事,娘娘既然托付于臣,臣自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清漪听到这话,面上神色一改,笑了起来:“你是我的妹婿,我自是不会叫你去死的。”她若有所指的笑了笑,“松江现今根系复杂,你一个外人急忙忙的过去,自然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到时候,我会让海瑞陪你去松江逛一圈,让这柄‘大明神剑’替你把松江的‘牛鬼蛇神’扫一扫。”
申时行闻言立刻就明白过来了——毫无疑问,松江地头上最有能耐的就是徐家,毕竟徐阁老还当政。如今,徐阁老借着遗诏之名而声势正旺,连皇帝都不好轻易动他。
所以,要动徐家,自然只能靠海瑞。天下人都知道这是“海青天”,连皇帝都敢骂,首辅的家人自然更不必说。海瑞走一趟,松江那边的官场怕也要震一震。
申时行听到这里便知道李清漪怕是筹谋许久,起身深深一礼:“臣多谢娘娘。”
李清漪最后看了他一眼,只是道:“好好做事,好好待清容。”说罢,便起了身往外走去,“我要回宫了,你也回去吧。”
申时行并未太起身,仍旧是躬身立着,直到李清漪的人影不见了,他才直起身回大堂去。
他知道,今日李清漪交给他的是何等的大事,他若是做成了,不仅日后仕途大顺,说不得能够借此登阁拜相,更是能够青史留名。
******
三月二十八日,
nbsp; 黄氏嘟囔了两句:“打起仗来,那些佛朗机人谁还管是不是首辅老家啊?”
李清容也咬着唇道:“没事的,其实这次能去松江,相公也很高兴呢——他说与其在翰林院苦熬着,倒不如先去外头锻炼一番,造福百姓。他有这般想法,我做妻子的自然也是支持的。”说到这个,她一双眼睛都亮了,显然是极其赞同申时行的决定的,抱着黄氏的胳膊摇了摇,“娘别担心,我会给您和姐姐写信的。”
话说到这里,黄氏也没了奈何,只得咬牙认了——这小夫妻刚成婚,难不成要叫女婿一个人去上任?伤了夫妻感情,让旁人趁虚而入,这才是真的害了女儿呢。
*****
众人说过话,家里又留了小夫妻一起用午饭。李清漪也抱着儿子一同在家里用了饭,只是想着宫里头那个大概还在望眼欲穿的等着自己和儿子,便也没再耽搁,令人备了车马打算饭后就回去。她起身的时候想了想,还是让宫人请申时行到次间,准备和他交代几句话。
申时行是聪明人,大约也有点准备,午饭的时候没敢多喝酒,理了理衣袖,跟在宫人后头入了次间。
李清漪就坐在窗口的坐榻上,见了申时行便指了指下首的木椅,道:“坐吧。到底是一家人了,不必多礼。有些事,我想着是要和你说几句。”
申时行礼了礼,这才在小心的木椅上坐了下来。
李清漪抬起茶盏喝了口茶,轻声道:“调你去松江的事情,是我特意和皇上商量的。”
申时行面上神色不变,只是微微颔首,坦诚的应了下来:“翰林院里同僚甚多,臣才学浅薄又无甚资历却被选上,想来必是娘娘帮衬的缘故。”
李清漪听着这话略一顿,不由笑起来:“那你说说,我调你去松江是为了什么?”
翰林乃是清贵之地,自来便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似申时行这般状元出身,只需在翰林专研经史,修修书,仕途一路自是极为平稳,说不得便如李春芳似的入阁为相。这个时候调申时行去松江,旁人说不得还以为是上头故意整治他呢。
申时行却是肃然一礼:“现今朝中,徐首辅和高阁老两虎相斗,一者德高望重,一者乃帝师之尊。臣若是留下,难免要受牵连,卷入党争。”
李清漪点点头:“你能想到这点,已是很好。”她顿了顿,又道,“不过,天下如此之大,我偏偏替你选了松江,你可知为何?”
申时行细思片刻,忽而问道:“佛郎机?”虽然京中的人对于东南那边的“小战役”不太放在心上,但是以申时行的敏锐,还是感觉到了朝中微妙的态度。
李清漪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佛郎机的事情,现今的你是管不上的。不过,我派你去松江,自然也与这个有关。”
申时行俯首,郑重一礼:“还请娘娘赐教。”
李清漪轻声道:“之前开海禁,便叫人在松江开了个港口。在我看来,松江位于黄浦江的入海口,与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等地也极近,地理极佳,乃是往来要塞。如今,大变在即,对于松江我一直都是怀了很大的期望的。”她深深的吸了口气,缓和了声调,“我希望它能成为大明的经济大城,东方的明珠,所有往来洋人心目中的黄金之都。”
便是申时行,听到这话,都呆了呆。
李清漪却凝目看着他,目光中带着些许的复杂,轻轻的道:“等你到了松江,见了那些海外来的洋人,很快就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经历着如何巨大的变化,而大明也迫切的需要一场大革新。”
申时行已经回过神来,不由问道:“那,臣若是到了松江,该如何行事?”
李清漪轻声道:“虽然自古以来便是‘农为首商为末’,但要成为经济大城就首先要重视商人,发展经济。你是读书人,或许瞧不上这些事情,但是你看看如今的大明,何处少得了钱?再者,法度必要严明但在其他方面也不必有太多的约束,松江的便利注定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跨洋而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让松江成为包容一切的沃土,让它开出不同文化的花朵,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可以在那上面自由随意往来。”
李清漪沉了沉声音,转眸看着申时行,一字一句的问道:“你能做到吗?”
申时行静默片刻,重重的点了点头:“此乃国之大事,娘娘既然托付于臣,臣自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清漪听到这话,面上神色一改,笑了起来:“你是我的妹婿,我自是不会叫你去死的。”她若有所指的笑了笑,“松江现今根系复杂,你一个外人急忙忙的过去,自然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到时候,我会让海瑞陪你去松江逛一圈,让这柄‘大明神剑’替你把松江的‘牛鬼蛇神’扫一扫。”
申时行闻言立刻就明白过来了——毫无疑问,松江地头上最有能耐的就是徐家,毕竟徐阁老还当政。如今,徐阁老借着遗诏之名而声势正旺,连皇帝都不好轻易动他。
所以,要动徐家,自然只能靠海瑞。天下人都知道这是“海青天”,连皇帝都敢骂,首辅的家人自然更不必说。海瑞走一趟,松江那边的官场怕也要震一震。
申时行听到这里便知道李清漪怕是筹谋许久,起身深深一礼:“臣多谢娘娘。”
李清漪最后看了他一眼,只是道:“好好做事,好好待清容。”说罢,便起了身往外走去,“我要回宫了,你也回去吧。”
申时行并未太起身,仍旧是躬身立着,直到李清漪的人影不见了,他才直起身回大堂去。
他知道,今日李清漪交给他的是何等的大事,他若是做成了,不仅日后仕途大顺,说不得能够借此登阁拜相,更是能够青史留名。
******
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