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200年,孙策猝死,十八岁的孙权接管了父兄的基业。但此时孙权面临的情况是,外有强敌曹操的威胁,内有江东士族不肯臣服的忧患。孙权接手的政权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前景并不乐观。然而就在孙权惊魂未定、一筹莫展时,孙策的旧臣张昭犹如擎天大柱,为他撑起即将塌陷的天空。张昭鼎立支持孙权,心甘情愿地拥戴和辅佐孙权,帮助他建立威望、稳定民心士气,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倾倒。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功臣,在孙权称王后,却倍受孙权的冷落,这是为什么?孙权与张昭有什么矛盾吗?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到孙权是很会用人的,由于孙权会用人,所以孙权的阵营可谓是人才济济。可惜的是他们命运不佳。怎么不佳呢?有些额外内寿命不长,周瑜36岁,鲁肃46岁,吕蒙42岁,活的长的是张昭81岁。陆逊61岁。但是张昭和陆逊的命运也不怎么好。张昭受到冷落,陆逊被逼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说张昭,张昭是什么人?我也不用多说了,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他是孙权的大功臣,孙权接班的时候,如果不是张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孙权的位置就坐不稳。如果不是张昭帮孙权打理一切,孙权的事情就搞不掂。你想孙权接班的时候,张昭干了写什么事?上奏朝廷,下令郡县。安排官员们各就各位。这些事情都是张昭帮他打理的。打理这些事情张昭已经很像一个宰相了,所以当孙权决定立宰相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张昭啊。当然是张昭当丞相啊,孙权设丞相是什么时候呢?应该是在他当吴王之后,当皇帝之前,就开始设丞相了。事情就在黄武年间。这个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就是张昭吗。结果孙权没有任命张昭,孙权任命了一个叫孙邵的人。孙权解释说,如今是个多事之秋,丞相这个工作,那任务是很重的,张公年纪大了嘛,怎么忍心让他担任这么重的职务呢?这不是优待他啊,那么孙邵当了几年丞相以后就去世了。又要选丞相,大家又说张昭,孙权又不同意,任命顾雍为丞相。从此张昭就永远的失去了当丞相的可能。那么在孙权称帝以后,张昭就写了个报告,说老臣身体不好,我所有的职务和权利都交出去。退休了,申请退休。孙权说,退就退,不要休啊。或者是休就休,不要退吧。又给了张昭一些荣耀的职务。但是基本上不来上朝了。张昭没有办法,他本来是经天纬地的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没办法只好回家著书立说。那么孙权为什么一而在再而三地不让张昭当丞相呢?四种说法:第一种,孙权薄情。就是孙权这个人一方面重情,另一方面他薄情。忘恩负义,比方说他对孙策,就忘恩负义,他这个权利谁个他的?孙策交给他的,但是他当皇帝以后。他追封了孙坚为皇帝。孙策封了个王,长沙桓王。孙策的那些孩子都封侯,他自己的儿子刚生下来哇哇叫他就封王了。孙策的儿子他只封侯。所以有人说他忘恩负义。
另外我们再看周瑜、鲁肃、吕蒙他们的后代怎么样?优待一下就没有了,往往后面都没有下文了。三个家族也没有成为江东的大族啊。所以有人说他不用张昭是薄情。但是这个说法有点问题,就是一般说薄情是人一走茶就凉,张昭人还没走呢。茶怎么就凉了?所以这个不大说的过去。
第二种说法叫做记恨。孙权记恨张昭。为什么记恨张昭呢?因为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昭是主张投降的啊。而且我们也讲过这个故事啊。孙权称帝的时候讲这都是周公瑾的年功劳啊。张昭也站起来准备发表一番歌功颂德的言论。孙权把他止住了,说张公你就算了啊,朕当年要是听了你的话,现在已经讨饭去了。记恨他,而且逻辑上也讲的通嘛。对不对?朕如果投降了曹操,有皇帝当吗?没有皇帝当。朕当不上皇帝,你能当上丞相吗?也当不上对不对。既然你原本就是当不上丞相的,这回也不要当嘛。但是这种事情你一次就够了啊。你要羞辱他一下,或者报复一下,一次就够了。有人说其实这个不是记恨,是个立场问题。说孙权怀疑张昭立场不坚定。其实这个也不必。因为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曾经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讲条件,说如果你把张昭和刘备杀了如何如何。如果你舍不得杀张昭,光杀刘备也行。那曹操把张昭列入了他的黑名单就等于证明张昭对你孙权来说是立场坚定的嘛。凡是敌人拥护的咱们就要反对吗。所以这个恐怕也不通。
第三种说法呢,说孙权不是记恨,是忌惮。是怕张昭。陈寿就有这个说法,陈寿说张昭不能当丞相是“以严见惮,以高见外”就是张昭这个人太严厉了,所以孙权害怕他。张昭这个人太高尚了,所以孙权疏远他。这个也有证据。我们知道孙权接班以后,是以师傅之礼来对待张昭的。也就是把张昭当老师的。既当叔也当老师。张昭呢,也当仁不让。你既然把我当老师,我就要有个老师的样子,我就管你。孙权呢?其实是一个很英武的人,他喜欢打猎。经常是亲自骑着一匹马,就出去打猎。射老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发生老虎的前爪抓住了孙权的马鞍,很危险。这个时候张昭就去挡横。张昭说一个做君王的驾驭的应该是英雄,而不是骏马。对付的应该是敌人,而不是野兽。这不是一个仁君该做的事情。孙权说,不好意思嘛。年轻嘛,不懂事嘛。我下回不了,好吧。孙权是不骑马打老虎了,改坐车。孙权发明了一个车子。射虎车。自己坐在车子里面,拿箭还是射。就这样还是有老虎或者别的猛兽扑到车子上来。孙权亲自去杀这些猛兽。很高兴,很开心。张昭一看,怎么又去。这老头子又去唠叨他。你这样不对啊,做仁君不能这样子,也就是这些道理。这时候孙权就只笑不答了。笑一笑,不回答。照做。在这里我们也看出来,孙权和张昭他们有家庭感。是不是有家庭感。在这个故事里面张昭像个婆婆妈妈的大叔。孙权像个调皮捣蛋的侄子。就这么个感觉,这个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你出门多加件衣服啊,天冷,被子有没有盖好啊,这个老蹬被子。就这种感觉,这也没有什么,我们经常也看到大管家,管着那个小少爷,有这种事。但是你知道这个人他是要变的,第一这个侄子他要长大的,而且他越做越大,他做到皇帝的。等他越做做大,做到吴王,做到皇帝的时候你还是个唠唠叨叨的大叔。这个时候就不灵了吧。问题是张昭他不变啊。应该是孙权称吴王之后,有一次在武昌钓鱼台,我在说一便,武昌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鄂州。鄂州是临长江的,江上有一个钓鱼台,不是咱那个钓鱼台国宾馆啊。孙权在那个钓鱼台搞了一个宴会厅,有一天晚上大宴群臣,所有人都喝的七歪八倒。孙权大醉,看大家都歪倒在这个地方,说来人啊。往他们脸上洒水,洒冷水。把他们弄起来。来来来,继续喝。今天非得有个人从台上掉下去才行。那才算喝好了。张昭听了这个话以后,脸一拉,一句话不说,出门到他那宝马车上坐着生闷气。孙权想,张昭呢?说张昭回他那宝马车上去了。正在生气呢。孙权说,哎呀,张公啊,今天晚上不是很快乐吗?干嘛呢,生什么气啊。张昭坐着,快乐,很快乐。告诉你说当年殷纣王把酒槽堆成山,把美酒做成池子,整天整天,整夜整夜地喝酒,他也说很快乐。他没说不快乐。孙权没有办法(很无奈的样子),好,散会散会。这个实际上让孙权扫兴的,所以孙权第二次解释他为什么不任命张昭做丞相的时候,孙权就说的很清楚,大家知道丞相这个职务的重要性,而且丞相这个职务是要跟所有人联系的。“此公性刚”这位老人家的性子太刚烈了,当了丞相人家肯定要提建议,提意见,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不对。这意见如果他多半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刚啊,他刚愎啊,他不接受大家的意见,最后还不是弄得怨声载道,还不是弄得麻烦很多,这个不是害了张公吗?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昭这个人不合适当丞相。但是我们要问,孙权选的那个孙邵他就合适吗?
根据前面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在张昭能不能当丞相这个问题上,孙权给出的解释是张昭尽管水平很高,能力很强,功劳很大,但此人言行举止过于威严,性格过于刚烈,容易惹麻烦,遭抱怨。因此张昭的丞相之路就此打住。孙权任命了一个叫孙邵的担任东吴的第一位丞相。那么孙邵是何许人也?他难道比张昭更适合这个丞相之位吗?
好象也不合适,孙邵这个人我们知道是在三国志里面连传都没有的。第一任丞相,连个传都留不下来,可见他没干什么事。我估计他就是没干什么事。那孙权为什么选他呢?因此有第四种观点:就是孙权选择的第一任丞相原本就是个摆设。原本就不打算用一个什么相才来担任。关于这个问题,田余庆先生是谈过的。田余庆先生在谈到张昭为什么没有当丞相的时候他说,一方面张昭这个人一直是不直接主事的,就是从来没有直接管过事的。另一方面孙权这个人一直是大权在握的。就是说根据田先生的研究,张昭这个人的重要性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前期他是很重要,慢慢的慢慢的他就不直接管事了。但是我们就会问了,既然张昭原本就不那么重要,孙权又不希望他的丞相重要,那么用张昭这个原本并不重要的去当那个原本就并不希望重要的丞相,那不是很合... -->>
公元200年,孙策猝死,十八岁的孙权接管了父兄的基业。但此时孙权面临的情况是,外有强敌曹操的威胁,内有江东士族不肯臣服的忧患。孙权接手的政权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前景并不乐观。然而就在孙权惊魂未定、一筹莫展时,孙策的旧臣张昭犹如擎天大柱,为他撑起即将塌陷的天空。张昭鼎立支持孙权,心甘情愿地拥戴和辅佐孙权,帮助他建立威望、稳定民心士气,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倾倒。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功臣,在孙权称王后,却倍受孙权的冷落,这是为什么?孙权与张昭有什么矛盾吗?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到孙权是很会用人的,由于孙权会用人,所以孙权的阵营可谓是人才济济。可惜的是他们命运不佳。怎么不佳呢?有些额外内寿命不长,周瑜36岁,鲁肃46岁,吕蒙42岁,活的长的是张昭81岁。陆逊61岁。但是张昭和陆逊的命运也不怎么好。张昭受到冷落,陆逊被逼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说张昭,张昭是什么人?我也不用多说了,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他是孙权的大功臣,孙权接班的时候,如果不是张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孙权的位置就坐不稳。如果不是张昭帮孙权打理一切,孙权的事情就搞不掂。你想孙权接班的时候,张昭干了写什么事?上奏朝廷,下令郡县。安排官员们各就各位。这些事情都是张昭帮他打理的。打理这些事情张昭已经很像一个宰相了,所以当孙权决定立宰相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张昭啊。当然是张昭当丞相啊,孙权设丞相是什么时候呢?应该是在他当吴王之后,当皇帝之前,就开始设丞相了。事情就在黄武年间。这个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就是张昭吗。结果孙权没有任命张昭,孙权任命了一个叫孙邵的人。孙权解释说,如今是个多事之秋,丞相这个工作,那任务是很重的,张公年纪大了嘛,怎么忍心让他担任这么重的职务呢?这不是优待他啊,那么孙邵当了几年丞相以后就去世了。又要选丞相,大家又说张昭,孙权又不同意,任命顾雍为丞相。从此张昭就永远的失去了当丞相的可能。那么在孙权称帝以后,张昭就写了个报告,说老臣身体不好,我所有的职务和权利都交出去。退休了,申请退休。孙权说,退就退,不要休啊。或者是休就休,不要退吧。又给了张昭一些荣耀的职务。但是基本上不来上朝了。张昭没有办法,他本来是经天纬地的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没办法只好回家著书立说。那么孙权为什么一而在再而三地不让张昭当丞相呢?四种说法:第一种,孙权薄情。就是孙权这个人一方面重情,另一方面他薄情。忘恩负义,比方说他对孙策,就忘恩负义,他这个权利谁个他的?孙策交给他的,但是他当皇帝以后。他追封了孙坚为皇帝。孙策封了个王,长沙桓王。孙策的那些孩子都封侯,他自己的儿子刚生下来哇哇叫他就封王了。孙策的儿子他只封侯。所以有人说他忘恩负义。
另外我们再看周瑜、鲁肃、吕蒙他们的后代怎么样?优待一下就没有了,往往后面都没有下文了。三个家族也没有成为江东的大族啊。所以有人说他不用张昭是薄情。但是这个说法有点问题,就是一般说薄情是人一走茶就凉,张昭人还没走呢。茶怎么就凉了?所以这个不大说的过去。
第二种说法叫做记恨。孙权记恨张昭。为什么记恨张昭呢?因为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昭是主张投降的啊。而且我们也讲过这个故事啊。孙权称帝的时候讲这都是周公瑾的年功劳啊。张昭也站起来准备发表一番歌功颂德的言论。孙权把他止住了,说张公你就算了啊,朕当年要是听了你的话,现在已经讨饭去了。记恨他,而且逻辑上也讲的通嘛。对不对?朕如果投降了曹操,有皇帝当吗?没有皇帝当。朕当不上皇帝,你能当上丞相吗?也当不上对不对。既然你原本就是当不上丞相的,这回也不要当嘛。但是这种事情你一次就够了啊。你要羞辱他一下,或者报复一下,一次就够了。有人说其实这个不是记恨,是个立场问题。说孙权怀疑张昭立场不坚定。其实这个也不必。因为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曾经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讲条件,说如果你把张昭和刘备杀了如何如何。如果你舍不得杀张昭,光杀刘备也行。那曹操把张昭列入了他的黑名单就等于证明张昭对你孙权来说是立场坚定的嘛。凡是敌人拥护的咱们就要反对吗。所以这个恐怕也不通。
第三种说法呢,说孙权不是记恨,是忌惮。是怕张昭。陈寿就有这个说法,陈寿说张昭不能当丞相是“以严见惮,以高见外”就是张昭这个人太严厉了,所以孙权害怕他。张昭这个人太高尚了,所以孙权疏远他。这个也有证据。我们知道孙权接班以后,是以师傅之礼来对待张昭的。也就是把张昭当老师的。既当叔也当老师。张昭呢,也当仁不让。你既然把我当老师,我就要有个老师的样子,我就管你。孙权呢?其实是一个很英武的人,他喜欢打猎。经常是亲自骑着一匹马,就出去打猎。射老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发生老虎的前爪抓住了孙权的马鞍,很危险。这个时候张昭就去挡横。张昭说一个做君王的驾驭的应该是英雄,而不是骏马。对付的应该是敌人,而不是野兽。这不是一个仁君该做的事情。孙权说,不好意思嘛。年轻嘛,不懂事嘛。我下回不了,好吧。孙权是不骑马打老虎了,改坐车。孙权发明了一个车子。射虎车。自己坐在车子里面,拿箭还是射。就这样还是有老虎或者别的猛兽扑到车子上来。孙权亲自去杀这些猛兽。很高兴,很开心。张昭一看,怎么又去。这老头子又去唠叨他。你这样不对啊,做仁君不能这样子,也就是这些道理。这时候孙权就只笑不答了。笑一笑,不回答。照做。在这里我们也看出来,孙权和张昭他们有家庭感。是不是有家庭感。在这个故事里面张昭像个婆婆妈妈的大叔。孙权像个调皮捣蛋的侄子。就这么个感觉,这个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你出门多加件衣服啊,天冷,被子有没有盖好啊,这个老蹬被子。就这种感觉,这也没有什么,我们经常也看到大管家,管着那个小少爷,有这种事。但是你知道这个人他是要变的,第一这个侄子他要长大的,而且他越做越大,他做到皇帝的。等他越做做大,做到吴王,做到皇帝的时候你还是个唠唠叨叨的大叔。这个时候就不灵了吧。问题是张昭他不变啊。应该是孙权称吴王之后,有一次在武昌钓鱼台,我在说一便,武昌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鄂州。鄂州是临长江的,江上有一个钓鱼台,不是咱那个钓鱼台国宾馆啊。孙权在那个钓鱼台搞了一个宴会厅,有一天晚上大宴群臣,所有人都喝的七歪八倒。孙权大醉,看大家都歪倒在这个地方,说来人啊。往他们脸上洒水,洒冷水。把他们弄起来。来来来,继续喝。今天非得有个人从台上掉下去才行。那才算喝好了。张昭听了这个话以后,脸一拉,一句话不说,出门到他那宝马车上坐着生闷气。孙权想,张昭呢?说张昭回他那宝马车上去了。正在生气呢。孙权说,哎呀,张公啊,今天晚上不是很快乐吗?干嘛呢,生什么气啊。张昭坐着,快乐,很快乐。告诉你说当年殷纣王把酒槽堆成山,把美酒做成池子,整天整天,整夜整夜地喝酒,他也说很快乐。他没说不快乐。孙权没有办法(很无奈的样子),好,散会散会。这个实际上让孙权扫兴的,所以孙权第二次解释他为什么不任命张昭做丞相的时候,孙权就说的很清楚,大家知道丞相这个职务的重要性,而且丞相这个职务是要跟所有人联系的。“此公性刚”这位老人家的性子太刚烈了,当了丞相人家肯定要提建议,提意见,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不对。这意见如果他多半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刚啊,他刚愎啊,他不接受大家的意见,最后还不是弄得怨声载道,还不是弄得麻烦很多,这个不是害了张公吗?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昭这个人不合适当丞相。但是我们要问,孙权选的那个孙邵他就合适吗?
根据前面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在张昭能不能当丞相这个问题上,孙权给出的解释是张昭尽管水平很高,能力很强,功劳很大,但此人言行举止过于威严,性格过于刚烈,容易惹麻烦,遭抱怨。因此张昭的丞相之路就此打住。孙权任命了一个叫孙邵的担任东吴的第一位丞相。那么孙邵是何许人也?他难道比张昭更适合这个丞相之位吗?
好象也不合适,孙邵这个人我们知道是在三国志里面连传都没有的。第一任丞相,连个传都留不下来,可见他没干什么事。我估计他就是没干什么事。那孙权为什么选他呢?因此有第四种观点:就是孙权选择的第一任丞相原本就是个摆设。原本就不打算用一个什么相才来担任。关于这个问题,田余庆先生是谈过的。田余庆先生在谈到张昭为什么没有当丞相的时候他说,一方面张昭这个人一直是不直接主事的,就是从来没有直接管过事的。另一方面孙权这个人一直是大权在握的。就是说根据田先生的研究,张昭这个人的重要性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前期他是很重要,慢慢的慢慢的他就不直接管事了。但是我们就会问了,既然张昭原本就不那么重要,孙权又不希望他的丞相重要,那么用张昭这个原本并不重要的去当那个原本就并不希望重要的丞相,那不是很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