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才任用制度 (1/2)
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察举制始于汉初,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
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
而到了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
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但注意,董仲舒是公羊儒,懂了吧,和后世的儒家门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打一个不讲道理,主讲物理,抄刀子就上。】
【但公羊儒在东汉末年彻底被朝堂抛弃,直到清朝末年才被人翻腾出来,但太晚了些。】
【而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
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
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
【当然嘛,孝敬父母应该大多数都做到了,至于清廉勤政……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带着妻子、儿子在花园内一边给他们摊着煎饼、炖着翡翠白玉珍珠汤,一边一起观看天幕。
“爹,又借着胡惟庸案大肆杀戮?”
“要不要稍微缓一段时间?”
“至少等科举重开,新进士子前往各地任职一两年,熟悉公务再说?”
朱元璋就着热汤咕噜咕噜的一口烧饼下肚,顺手用袖子擦了下嘴角的油渍。
“标儿,新当官若是和他们一起做一两年,早就被带坏了。”
“人啊,学好不容易,学坏的倒是一学一个准。”
“杀就杀了,大不了咱辛苦一点。”
“何况咱不是还给了他们一条保命的路吗?”
马皇后呵呵一笑。“重八,知道的说你那是丹书铁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阎王的催命符呢。”
七日前,关于柳如是的直播结束之后,朱元璋将文官全都留下,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了一番话。
“唉,咱不是不讲理的人,这是后世文人做的,咱不会怪你们。”
“对了,传旨天下,能搞出后辈说的那个大蒜素或者有什么其他药可以救太子、太孙命的人,咱不仅加官进爵,还赐他丹书铁券,免死十次。”
“你们要是能搞出来,咱也赏你们。”
“行了,退去吧。”
文人胆战心惊的慢慢走出去,身后的朱元璋又用着不大不小的声音和朱标唠叨起来:“标儿,咱怎么觉着胡惟庸还有同党在朝中呢?”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所有文官都听见了,众人流着泪走出了大殿。
您不是讲理吗?不是不怪我们吗?
你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合着我们要么成为神医救太子的命,要么干脆当胡惟庸同党去死呗?
还丹书铁券,谁拿丹书铁券谁死的更快……
得,回去各家商议一下,拿些钱财出来,不仅广召天下名医,顺便也派人去西洋之地看看,有没有人能搞。
————
【而人才中有几位比较出名,第一位主父偃。】
【一句话可以总结他的人生:做人千万别嚣张,不然迟早会受伤。】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复姓主父,名偃,据记载有可能是赵武灵王的后人。】
【早年学习纵横之术,四处游学找工作,但有一说一,汉武帝时期你学纵横术,很明显你不可能去投靠匈奴,各诸侯王接受你也没用,纵横要在纷争乱世,他们又无法掀翻大汉,养你干嘛?】
【后来他就转学《周易》《春秋》,并且暗自立下誓言,各诸侯王,你们给我等着!】
【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卫青屡次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不肯召见,他带的钱已花光,留在长安亦已很久,于是他心一横,学起了各位前辈,直接向武帝上书。早上进呈奏书,傍晚武帝就召见他。】
————
秦国。
嬴稷打量着范雎。
“这怕是像你学习吧?”
“若非汉朝武帝如王上一般有识人之明,只怕主父偃也是明珠蒙尘。”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范雎谦虚的说道,惹得嬴稷哈哈大笑,伸手指了指。
“不过,秦始皇的名号朕也想要,至于政儿,你就当个秦二世怎么样?”嬴稷拍着怀中的小娃娃。
“喏,你不说话,孤……朕就当你同意了。”
嬴柱和嬴异人面面相觑,政儿还在吃奶的年纪,怎么会说话?
政儿是秦二世?那我们两个呢?
你不能因为我们死的早就直接传位给政儿吧?
我们是太上皇和太太上皇?
————
【主父偃有四次上书对汉朝政治影响深远。
其一,主张行推恩令,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汉朝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的权利。】
【推恩令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但只要是谋略,别管阴谋阳谋,都有一个很简单的破解办法,以力破之。】
【但很感谢文帝和景帝的省吃俭用,也很感谢景帝虽然磕磕碰碰,好歹是把七国之乱平了。
此时的大汉是长安强,诸侯弱。】
【否则的话,我们打个比方形容一下吧。
说刘彻有一个四叔,叫刘棣。
这刘棣兵强马壮比朝廷强,他不服这推恩令,打起旗号:朝有奸臣、大侄儿无道、奉天靖难、恢复祖制。
又联系诸位兄弟:咱知道你们都想传给长子,跟着咱干,成了咱保证你们的位置还是长子的。
至于各位侄儿们也别急,虽然传给长子,但咱把大汉的其他郡县分封给你们,你们以后也传给你们的长子。】
【你别管最后大汉成什么样,你就说在诸侯强而长安弱的情况,此事能不能成?】
【人都是自私的,诸位庶子跟着长安是当侯,分的土地小小一块。跟着四叔刘棣起码自己是王爷,还有块大大的封地,你就说你干不干?】
【所以推恩令的成功实施,文景二帝是要占些功劳的。】
————
大明,北京。
满地的西瓜碎片,看的大胖心疼不已。
捡起来还能吃吗?
应该能吧?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奶奶的,你干脆直接报咱的名字算了。”
“还刘四叔,大侄儿,刘棣。”
“你有完没完?”
“老大,再把她的灵牌给咱送进太庙,送十块进去!!!”
大胖脚下生风,跑了起来,主要是怕朱棣看见他怀中刚从地上捡起的西瓜碎片。
朱高煦有些疑惑道:“爹,你没给老大手谕或者令牌?”
“给他干啥?”
“太庙未必还能有人拦他?”
咦,朱棣一拍脑门,还真有人,算了,自求多福吧。
大胖以超越刘翔的速度向着太庙跑去,边跑边吃着西瓜碎片,连皮都舍不得吐。
随后又以超... -->>
【察举制始于汉初,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
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
而到了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
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但注意,董仲舒是公羊儒,懂了吧,和后世的儒家门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打一个不讲道理,主讲物理,抄刀子就上。】
【但公羊儒在东汉末年彻底被朝堂抛弃,直到清朝末年才被人翻腾出来,但太晚了些。】
【而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
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
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
【当然嘛,孝敬父母应该大多数都做到了,至于清廉勤政……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带着妻子、儿子在花园内一边给他们摊着煎饼、炖着翡翠白玉珍珠汤,一边一起观看天幕。
“爹,又借着胡惟庸案大肆杀戮?”
“要不要稍微缓一段时间?”
“至少等科举重开,新进士子前往各地任职一两年,熟悉公务再说?”
朱元璋就着热汤咕噜咕噜的一口烧饼下肚,顺手用袖子擦了下嘴角的油渍。
“标儿,新当官若是和他们一起做一两年,早就被带坏了。”
“人啊,学好不容易,学坏的倒是一学一个准。”
“杀就杀了,大不了咱辛苦一点。”
“何况咱不是还给了他们一条保命的路吗?”
马皇后呵呵一笑。“重八,知道的说你那是丹书铁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阎王的催命符呢。”
七日前,关于柳如是的直播结束之后,朱元璋将文官全都留下,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了一番话。
“唉,咱不是不讲理的人,这是后世文人做的,咱不会怪你们。”
“对了,传旨天下,能搞出后辈说的那个大蒜素或者有什么其他药可以救太子、太孙命的人,咱不仅加官进爵,还赐他丹书铁券,免死十次。”
“你们要是能搞出来,咱也赏你们。”
“行了,退去吧。”
文人胆战心惊的慢慢走出去,身后的朱元璋又用着不大不小的声音和朱标唠叨起来:“标儿,咱怎么觉着胡惟庸还有同党在朝中呢?”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所有文官都听见了,众人流着泪走出了大殿。
您不是讲理吗?不是不怪我们吗?
你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合着我们要么成为神医救太子的命,要么干脆当胡惟庸同党去死呗?
还丹书铁券,谁拿丹书铁券谁死的更快……
得,回去各家商议一下,拿些钱财出来,不仅广召天下名医,顺便也派人去西洋之地看看,有没有人能搞。
————
【而人才中有几位比较出名,第一位主父偃。】
【一句话可以总结他的人生:做人千万别嚣张,不然迟早会受伤。】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复姓主父,名偃,据记载有可能是赵武灵王的后人。】
【早年学习纵横之术,四处游学找工作,但有一说一,汉武帝时期你学纵横术,很明显你不可能去投靠匈奴,各诸侯王接受你也没用,纵横要在纷争乱世,他们又无法掀翻大汉,养你干嘛?】
【后来他就转学《周易》《春秋》,并且暗自立下誓言,各诸侯王,你们给我等着!】
【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卫青屡次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不肯召见,他带的钱已花光,留在长安亦已很久,于是他心一横,学起了各位前辈,直接向武帝上书。早上进呈奏书,傍晚武帝就召见他。】
————
秦国。
嬴稷打量着范雎。
“这怕是像你学习吧?”
“若非汉朝武帝如王上一般有识人之明,只怕主父偃也是明珠蒙尘。”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范雎谦虚的说道,惹得嬴稷哈哈大笑,伸手指了指。
“不过,秦始皇的名号朕也想要,至于政儿,你就当个秦二世怎么样?”嬴稷拍着怀中的小娃娃。
“喏,你不说话,孤……朕就当你同意了。”
嬴柱和嬴异人面面相觑,政儿还在吃奶的年纪,怎么会说话?
政儿是秦二世?那我们两个呢?
你不能因为我们死的早就直接传位给政儿吧?
我们是太上皇和太太上皇?
————
【主父偃有四次上书对汉朝政治影响深远。
其一,主张行推恩令,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汉朝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的权利。】
【推恩令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但只要是谋略,别管阴谋阳谋,都有一个很简单的破解办法,以力破之。】
【但很感谢文帝和景帝的省吃俭用,也很感谢景帝虽然磕磕碰碰,好歹是把七国之乱平了。
此时的大汉是长安强,诸侯弱。】
【否则的话,我们打个比方形容一下吧。
说刘彻有一个四叔,叫刘棣。
这刘棣兵强马壮比朝廷强,他不服这推恩令,打起旗号:朝有奸臣、大侄儿无道、奉天靖难、恢复祖制。
又联系诸位兄弟:咱知道你们都想传给长子,跟着咱干,成了咱保证你们的位置还是长子的。
至于各位侄儿们也别急,虽然传给长子,但咱把大汉的其他郡县分封给你们,你们以后也传给你们的长子。】
【你别管最后大汉成什么样,你就说在诸侯强而长安弱的情况,此事能不能成?】
【人都是自私的,诸位庶子跟着长安是当侯,分的土地小小一块。跟着四叔刘棣起码自己是王爷,还有块大大的封地,你就说你干不干?】
【所以推恩令的成功实施,文景二帝是要占些功劳的。】
————
大明,北京。
满地的西瓜碎片,看的大胖心疼不已。
捡起来还能吃吗?
应该能吧?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奶奶的,你干脆直接报咱的名字算了。”
“还刘四叔,大侄儿,刘棣。”
“你有完没完?”
“老大,再把她的灵牌给咱送进太庙,送十块进去!!!”
大胖脚下生风,跑了起来,主要是怕朱棣看见他怀中刚从地上捡起的西瓜碎片。
朱高煦有些疑惑道:“爹,你没给老大手谕或者令牌?”
“给他干啥?”
“太庙未必还能有人拦他?”
咦,朱棣一拍脑门,还真有人,算了,自求多福吧。
大胖以超越刘翔的速度向着太庙跑去,边跑边吃着西瓜碎片,连皮都舍不得吐。
随后又以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