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倒霉的司马迁 (1/2)
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司马迁到底为什么受宫刑?】
【李广一家是运气不行?还是心高气傲?】
【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的苏武被扣押,汉武帝大怒,决定再征匈奴。】
【刘彻起用宠妾李夫人之兄、曾破大宛获良马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为帅,以三万步骑协同作战的模式,进攻匈奴。
考虑到李广之孙李陵曾任建章监和贴身侍卫,又有多年在敦煌、张掖屯兵练武的经验,且曾深入匈奴腹地勘察地形,汉武帝认为他更适合担任李广利大军的后方运粮官。所以,待朝廷点完将后,汉武帝又将李陵召回朝,要他为大军筹备出征粮饷。】
【结果,李陵不干。】
【陛下,我可是李广的孙子,祖上三代都是冲在最前线替汉朝打仗的先锋,如今,仅让我做个后方粮官,有辱李广子孙的家族使命。】
【当然,或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李广利打仗向来平庸,难有胜仗,李陵若充当其运粮官,难出战绩,不利于振兴当时已趋没落的李广家族。】
【李陵请求汉武帝另赐一队兵马给他。他愿意率着这支“别动队”,绕到匈奴人的后方,发起致命一击,以配合李广利在前方的攻势。】
【不出意外,汉武帝拒绝了他的请求。】
【李广利虽然菜,但最后胜利了。】
【但你们李广家族一贯以来运气不好,技术也没比李广利好到哪里去……给你个运粮官已经很不错了。】
【但李陵拍胸脯表示自己愿意率领麾下那支在酒泉、张掖等地备战练武的5000人部队先行,为李广利大军占据先机。李陵手里的这支部队是清一色的“丹阳兵”,以步战善射闻名。
汉武帝本来担心“以步御骑”容易招致败仗,可李陵却信誓旦旦地表态,自己有完胜的把握,希望汉武帝尽快授其兵权,直捣单于庭。】
【这应该相当于立了军令状了吧?】
————
大唐,长安。
“埋着头干什么?”
“李陵又不是朕的祖先,你们该评价就评价!”
只见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温和而亲切的笑容。
“额,陛下……”
“我们埋头是享受美食,没有其他意思。”
酒吧蹦迪,众人不停点头。
“嗯嗯嗯。”
“对对对。”
“好吃。”
————
【结果呢?】
【败了。】
【李陵肯定是李广的亲孙子,DNA检查都不用做。】
【他此次出塞,学着李广一头撞上了匈奴主力,直接被包围。】
【挥师搏击、杀敌数千,却仍难逃被包围的命运。在匈奴左、右贤王主力八万骑兵的围攻下,李陵“矢尽道穷”,只能将解困的希望寄托在李广利身上。
然而,就在李陵大军遭遇围困之际,他的手下管敢却率先投靠了匈奴人。李陵未能等到援军便已全军覆没。战后,李陵害怕被汉武帝问责,遂投降了匈奴。】
【有时候都无力吐槽……当个运粮官不好吗?
立下军令状又打不过。
打不过居然还投降?】
【得知此事的汉武帝大发雷霆,群臣也跟着骂。】
【唯有司马迁说了一番相对公道的话。】
【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他是这样写的:我和李陵都在朝中为官,向来并没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对的目标也不相同,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
现在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们,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祸,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
况且李陵带领的兵卒不满五千,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向强大的胡兵四面挑战,面对着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
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
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大臣们都很忧虑,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的卑贱,见皇上悲伤痛心,实在想尽一点我那款款愚忠。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行动,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寻找机会报效汉朝。
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我内心打算向皇上陈述上面的看法,而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恰逢皇上召见,询问我的看法,我就根据这些意见来论述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攻击、诬陷的言论。】
【但是这番话被刘彻认为是司马迁攻击李广利等人救援不利。
>
【司马迁到底为什么受宫刑?】
【李广一家是运气不行?还是心高气傲?】
【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的苏武被扣押,汉武帝大怒,决定再征匈奴。】
【刘彻起用宠妾李夫人之兄、曾破大宛获良马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为帅,以三万步骑协同作战的模式,进攻匈奴。
考虑到李广之孙李陵曾任建章监和贴身侍卫,又有多年在敦煌、张掖屯兵练武的经验,且曾深入匈奴腹地勘察地形,汉武帝认为他更适合担任李广利大军的后方运粮官。所以,待朝廷点完将后,汉武帝又将李陵召回朝,要他为大军筹备出征粮饷。】
【结果,李陵不干。】
【陛下,我可是李广的孙子,祖上三代都是冲在最前线替汉朝打仗的先锋,如今,仅让我做个后方粮官,有辱李广子孙的家族使命。】
【当然,或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李广利打仗向来平庸,难有胜仗,李陵若充当其运粮官,难出战绩,不利于振兴当时已趋没落的李广家族。】
【李陵请求汉武帝另赐一队兵马给他。他愿意率着这支“别动队”,绕到匈奴人的后方,发起致命一击,以配合李广利在前方的攻势。】
【不出意外,汉武帝拒绝了他的请求。】
【李广利虽然菜,但最后胜利了。】
【但你们李广家族一贯以来运气不好,技术也没比李广利好到哪里去……给你个运粮官已经很不错了。】
【但李陵拍胸脯表示自己愿意率领麾下那支在酒泉、张掖等地备战练武的5000人部队先行,为李广利大军占据先机。李陵手里的这支部队是清一色的“丹阳兵”,以步战善射闻名。
汉武帝本来担心“以步御骑”容易招致败仗,可李陵却信誓旦旦地表态,自己有完胜的把握,希望汉武帝尽快授其兵权,直捣单于庭。】
【这应该相当于立了军令状了吧?】
————
大唐,长安。
“埋着头干什么?”
“李陵又不是朕的祖先,你们该评价就评价!”
只见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温和而亲切的笑容。
“额,陛下……”
“我们埋头是享受美食,没有其他意思。”
酒吧蹦迪,众人不停点头。
“嗯嗯嗯。”
“对对对。”
“好吃。”
————
【结果呢?】
【败了。】
【李陵肯定是李广的亲孙子,DNA检查都不用做。】
【他此次出塞,学着李广一头撞上了匈奴主力,直接被包围。】
【挥师搏击、杀敌数千,却仍难逃被包围的命运。在匈奴左、右贤王主力八万骑兵的围攻下,李陵“矢尽道穷”,只能将解困的希望寄托在李广利身上。
然而,就在李陵大军遭遇围困之际,他的手下管敢却率先投靠了匈奴人。李陵未能等到援军便已全军覆没。战后,李陵害怕被汉武帝问责,遂投降了匈奴。】
【有时候都无力吐槽……当个运粮官不好吗?
立下军令状又打不过。
打不过居然还投降?】
【得知此事的汉武帝大发雷霆,群臣也跟着骂。】
【唯有司马迁说了一番相对公道的话。】
【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他是这样写的:我和李陵都在朝中为官,向来并没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对的目标也不相同,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
现在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们,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祸,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
况且李陵带领的兵卒不满五千,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向强大的胡兵四面挑战,面对着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
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
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大臣们都很忧虑,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的卑贱,见皇上悲伤痛心,实在想尽一点我那款款愚忠。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行动,他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寻找机会报效汉朝。
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我内心打算向皇上陈述上面的看法,而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恰逢皇上召见,询问我的看法,我就根据这些意见来论述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慰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攻击、诬陷的言论。】
【但是这番话被刘彻认为是司马迁攻击李广利等人救援不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