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英雄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贵州省遵义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正式确立□□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计算,□□执政41年,享年83岁。
“8341”是一个神秘的数字,为什么□□将建国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警卫团命名为“8341”部队,至今也无从具体考证。
有人说□□少年时有一次到山上的道观为母亲的病求祈,闲聊时,□□问道观的道长:“您看我的一生能有什么作为吗?”
道长微微一笑:“这位少年,你要记住:一生中凡是重要的事情都要放在数字最大的日子里,这样就可以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向道长一揖道:“还请道长指点清楚。”
道长挽住□□的臂膀,在他的手心用力地写下“8341”四个数字,然后转身离去。
□□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和蔡和森一起研讨《周易》,才豁然开朗,原来最大的数字是9,道长的话意是让他逢9做大事,事业可成。□□天性聪颖,一生大事尽选在9中,1927年9月9日第一次领导武装斗争—秋收起义;1949年9月9日进入北京;更加巧合的是□□老人家最后逝世也是在1976年9月9日。
然而,□□却一直没有猜透那位老道长写在他手心的“8341”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去世,都没有参透个中奥妙。
他过世后,人们才恍然大悟:83是他老人家的寿命,41是他老人家执政的时间(从1935年遵义会议始到1976年)。
还有人说:□□进京后为了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红色江山能坐多久?总想考证一番,想了许久忽然想起在香山居住时的西邻——双清寺道长。于是密派贴身卫士回去请教。据说当年主席进城的吉日、路线和进城后的居处,都采纳了这位道长的建议。同时还有人说□□也很尊崇这位道长,曾请他给自己相过面、摸过骨、批过八字。之后道长给□□的赠言是“胜不离川,败不离湾”并叮嘱切记!可抗战胜利后老蒋一高兴离开了四川,跑到了南京,从此节节败退。南京失陷后他突然想起“败不离湾”这句箴言,于是退到台湾。
卫士回来向□□禀报说:双清寺的道童说他们的长老云游去了,从此告别双清寺,再也不回来了。但他师傅临行前交待:“真龙天子再来问贴,你就把这道符交给他。并叮嘱他将此符日夜戴在贴身处。”主席接过警卫带回的那道符一看,上面只有“八三四一”四个大字,别无他言。□□是个唯物主义者,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相信这四字符肯定与己有利无害,于是把自己的警卫部队命名为“8341”,同时免去了身上整天戴着这道符的负担。
民间传说: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坪。可是从遵义市往东约七十公里一个叫新舟的小镇附近,却有一块很大很开阔一片土地并建有一个机场,据说当年除沈阳机场外是全国最大军用机场,可起降特大型轰炸机,尤其壮观的是机场洞库的建立。洞库长约数公里、宽数百米,可直接起降轰炸机,当年工程兵某独立团在此施工十余年才完成。
这个独立团人数自然比其他团级单位的人员多的多,据说每年的新兵训练要分为三个连,且每个连的新兵都有一百多人。可见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付出的人力、物力难以统计。
这天,尽管已经进入腊月,但难得晴天的贵州却是异常晴朗,太阳照在身上虽然驱赶不了冬天的寒冷,可人们感觉身上似乎还是暖融融的。在机场东北部某个人口不超过1000人的小村镇,似乎年关相近,采购年货的老百姓相对较多,还是赶街的缘故,小镇异常热闹。此时,一个身着干部服军装的青年军人穿梭于拥挤不堪的人群之中,不时四处打探春明路的具体位置。
“大叔,请问春明路怎么走?”
“婶子,请问一下杨遵贵老人家住在那里?”
经过多次询问,这个青年军人最终确定杨昆林家的大概位置,不用猜这个到处询问的军人就是桂阳。他借回家探亲的时机,借道遵义看望为掩护自己牺牲的战友杨昆林的父母亲,杨遵贵是杨昆林的父亲。当他根据老乡的指点,来到一幢青砖、青瓦略显陈旧的房子前,见大门正上方挂着二块方方正正的牌匾“光荣之家”和“烈属之家”。
噢,应该是这里了。他举手轻轻地敲门,一会一个大约六、七岁扎着两个小羊角的姑娘打开大门,她把头伸出来看了看,见是一个解放军,两眼放光,高兴地问:
“叔叔,你找谁?”
“小妹妹,请问这是杨遵贵老人的家吗?”
“是的,他是我爷爷,他在里面,你进来吧!”小姑娘是杨昆林哥哥的女儿,刚上小学,这天是星期天正好在家陪爷、奶奶剥包谷。
杨昆林有兄妹五人,大姐出嫁,二哥在镇里教书,刚才这个小姑娘就是他二哥的女儿。杨昆林是老三,老四是个姑娘也出嫁,老五在贵阳上大学。
桂阳跟着小姑娘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大门,进门后看到堂屋里堆着一大堆晒干的玉米棒,堂屋正中靠右挂着一张放大的杨昆林黑白照片。一男一女两个老人正把玉米棒一棵棵地搓下来。桂阳上前一步跪下。
“伯父、伯母:我是昆林的战友桂阳,我今天来看望你们啦!”
杨昆林父母见一个穿着军装的年青人进来,正要站起来招呼。没有想到年轻人腿脚快还未等他们站立起来,年轻人已经跪下,惊慌失措。又听说他是昆林的战友桂阳,这才反应过来。杨昆林在世时给家里写信几乎经常提到,他们对桂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们立即站起来:“你这孩子,快起来!我们坐下说话。”
桂阳在杨昆林父亲旁边的小板凳上坐下,顺手拿起一个玉米棒,先用手指抠开一行,然后左手拿棒,右手用大拇指使劲往下搓,随着哗啦啦的玉米粒脱离棒棒掉了下来,仿佛是一个干活老手。
“伯父、伯母:对不起!昆林是为掩护我牺牲的,我早就应该来看望你们啦,工作太忙没有来,我有愧啊!”
“孩子,你不要自责,昆林是保卫国家牺牲的,有这么个儿子我们感到很自豪、很光荣。我们也感谢部队培养这么个好儿子,都是你们领导教育的好。”
多么好的老人啊,以心换心谁不为失去自己的骨肉而痛苦、难过,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在年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父母失去自己的儿子,多少妻子失去自己的丈夫,多少兄弟姐妹失去自己的兄弟。
“雨雨,快去喊你爸爸回来,告诉他三叔最好的领导来家里了。”
小姑娘名叫杨雨,她听到后立即跑到后山地里找她父亲去了。
桂阳打开提包,将一包包一袋袋云南土特产,还有给俩位老人买的衣服拿出来递给他们。
“桂同志,你来我们已经很感动,还买这么多东西,真的是过意不去,我们如何能接受……。”
“这是我应该做,就当是昆林孝敬你们啦……。”桂阳与杨昆林的父母围坐在一起,就像与自己的父母一样唠家常、唠收成、交心……。
十多分钟后,杨昆林二哥杨奇林回到家中,杨昆林父亲忙安排他杀鸡宰鸭。这天晚上杨家几乎像过年一样好不热闹。
第二天,杨昆林父亲又陪桂阳到附近的机场和机场南边的小河边走动。来到机场边,由于机场未正式起用,也未进驻飞机,桂阳和杨昆林父亲很容易来到机场跑道上,并顺着跑道一路走到洞库旁。洞库虽然关闭,但从外部看确实雄伟。洞库及洞库延伸出来的跑道有近1000米完全被两山挡住,如果飞机从洞里开始滑行,顺着被隐藏的跑道,再滑行1000米左右即可起飞。可见,当时选择在此建设机场的设计者真是良苦用心。
来到小河边,见小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完全不顾岸边正有人盯着捕捉它们,好作为下酒、吃饭的美食。又见百米外的小河下游水深处,不少人正蹲在河边钓鱼,桂阳他们一行人坐在旁边的草地上观看许久,少许人收获颇丰。还见小河只是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木桥大约有一米多宽,只能行人或勉强骑自行车通过。
杨遵贵老人看桂阳盯住木桥看,就说:“这坐桥是前几年才修的,原来只是用几根杉木搭在上面,现在好多了,但如果拖拉机要过去还得绕十多公里路才能过去。”
桂阳在杨昆林家住了两晚后,不敢再打扰杨家的热情好客,于第三天清早谢绝了杨家的极力挽留,踏上回归家乡之路。
之后,桂阳曾几次专程到小镇看望他们,使他们非常感动,逢人就讲昆林的战友真是“好人啊,真是一个好领导……”。
桂阳的老家在G省著名的旅游城市G城远郊的一个叫黄市的小城,说是叫黄市,却在G省行政区划的所有地级市、县级市里找不到“黄市”。原来,很久很久以前,由于这里属交通要道,又是方圆数十公里的集散地,也是黄牛、骡马的交易地,因此久而久之称作为“黄市”。
黄市可以说是鱼米之乡,不仅山清水秀、交通发达,还盛产大枣和橙子、桔子。尤其是农产品丰富,一年四季水果应有尽有。
他的家乡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的一个约500平方公里的坝子。坝子为南北走向,东西两边是群山,东边为越岭,当年红军从此经过的时候,□□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著名诗句。西边为海山,虽然没有越岭高大,没有越岭有名,但绵延起伏数百里,刚好从中间把桂阳的家乡与著名的旅游城市“G城”相隔。如果没有这山,从他家乡到“G城”的路程至少缩短三分之二,估计也就四、五十公里了。
小城座落在坝子的中央,小城街道南、北各有一座独立的石山。南边的石山紧靠牛河所以叫望江山,山中间有一个洞,洞长约200米,最宽处20多米,据说当年日本人打到小城时许多村民在山洞里躲藏过。桂阳小时候也经常与小朋友到山洞里捉迷藏、躲猫猫,给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北边的石山称大山,山上长满灌木、荆棘,山上建有一个气象观察台,后来又建有一个电视中转站和电信差转台,桂阳小时候也没少和小朋友们上山玩耍及玩打战的游戏。
越岭南部有一条河叫东河,一直从南沿越岭向北流动,河最宽处三百余米,最窄处五、六十米。海山也有一条河流经小城,此河叫牛河,自西往东奔来,河最宽处二百余米,最窄处三、四十米。两条河流流淌到桂阳他们小城东边一公里处汇集,汇集后称为“黄江”一直往北奔腾而去。不管是东河、牛河还是黄江,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随处可见。最妙的是夏天,桂阳记得小时候洗澡要洗遍二条河一条江才肯罢休。别看江河水面不宽,每到春夏雨水季节,河水猛涨犹如奔腾万马,往往给沿河农民带来不小损失。幸亏东河走向平坦,上游的东河与牛河洪水到黄市大多不一致,如果东河与牛河同时汇集到黄江的话,黄市注定被淹。
桂阳记得有一年,越岭先下雨,海山后下,东江先涨水,牛河后涨水;结果东河与牛河的洪水几乎同时到达黄市,致使黄市全部被淹,站在望江山看象大海一样壮观,被淹的居民绝大多数撤到大山或望江山上,也有胆大的躲在自家楼上,外出时拆下门板当船划行。好在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有时不到三个小时洪水就完全退却。水退之后,许多家里的堂屋、房间被门坎截留堵下不少鱼虾。
桂阳家乡最美的季节当属于那收获的季节。... -->>
贵州省遵义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正式确立□□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计算,□□执政41年,享年83岁。
“8341”是一个神秘的数字,为什么□□将建国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警卫团命名为“8341”部队,至今也无从具体考证。
有人说□□少年时有一次到山上的道观为母亲的病求祈,闲聊时,□□问道观的道长:“您看我的一生能有什么作为吗?”
道长微微一笑:“这位少年,你要记住:一生中凡是重要的事情都要放在数字最大的日子里,这样就可以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向道长一揖道:“还请道长指点清楚。”
道长挽住□□的臂膀,在他的手心用力地写下“8341”四个数字,然后转身离去。
□□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和蔡和森一起研讨《周易》,才豁然开朗,原来最大的数字是9,道长的话意是让他逢9做大事,事业可成。□□天性聪颖,一生大事尽选在9中,1927年9月9日第一次领导武装斗争—秋收起义;1949年9月9日进入北京;更加巧合的是□□老人家最后逝世也是在1976年9月9日。
然而,□□却一直没有猜透那位老道长写在他手心的“8341”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去世,都没有参透个中奥妙。
他过世后,人们才恍然大悟:83是他老人家的寿命,41是他老人家执政的时间(从1935年遵义会议始到1976年)。
还有人说:□□进京后为了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红色江山能坐多久?总想考证一番,想了许久忽然想起在香山居住时的西邻——双清寺道长。于是密派贴身卫士回去请教。据说当年主席进城的吉日、路线和进城后的居处,都采纳了这位道长的建议。同时还有人说□□也很尊崇这位道长,曾请他给自己相过面、摸过骨、批过八字。之后道长给□□的赠言是“胜不离川,败不离湾”并叮嘱切记!可抗战胜利后老蒋一高兴离开了四川,跑到了南京,从此节节败退。南京失陷后他突然想起“败不离湾”这句箴言,于是退到台湾。
卫士回来向□□禀报说:双清寺的道童说他们的长老云游去了,从此告别双清寺,再也不回来了。但他师傅临行前交待:“真龙天子再来问贴,你就把这道符交给他。并叮嘱他将此符日夜戴在贴身处。”主席接过警卫带回的那道符一看,上面只有“八三四一”四个大字,别无他言。□□是个唯物主义者,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相信这四字符肯定与己有利无害,于是把自己的警卫部队命名为“8341”,同时免去了身上整天戴着这道符的负担。
民间传说: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坪。可是从遵义市往东约七十公里一个叫新舟的小镇附近,却有一块很大很开阔一片土地并建有一个机场,据说当年除沈阳机场外是全国最大军用机场,可起降特大型轰炸机,尤其壮观的是机场洞库的建立。洞库长约数公里、宽数百米,可直接起降轰炸机,当年工程兵某独立团在此施工十余年才完成。
这个独立团人数自然比其他团级单位的人员多的多,据说每年的新兵训练要分为三个连,且每个连的新兵都有一百多人。可见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付出的人力、物力难以统计。
这天,尽管已经进入腊月,但难得晴天的贵州却是异常晴朗,太阳照在身上虽然驱赶不了冬天的寒冷,可人们感觉身上似乎还是暖融融的。在机场东北部某个人口不超过1000人的小村镇,似乎年关相近,采购年货的老百姓相对较多,还是赶街的缘故,小镇异常热闹。此时,一个身着干部服军装的青年军人穿梭于拥挤不堪的人群之中,不时四处打探春明路的具体位置。
“大叔,请问春明路怎么走?”
“婶子,请问一下杨遵贵老人家住在那里?”
经过多次询问,这个青年军人最终确定杨昆林家的大概位置,不用猜这个到处询问的军人就是桂阳。他借回家探亲的时机,借道遵义看望为掩护自己牺牲的战友杨昆林的父母亲,杨遵贵是杨昆林的父亲。当他根据老乡的指点,来到一幢青砖、青瓦略显陈旧的房子前,见大门正上方挂着二块方方正正的牌匾“光荣之家”和“烈属之家”。
噢,应该是这里了。他举手轻轻地敲门,一会一个大约六、七岁扎着两个小羊角的姑娘打开大门,她把头伸出来看了看,见是一个解放军,两眼放光,高兴地问:
“叔叔,你找谁?”
“小妹妹,请问这是杨遵贵老人的家吗?”
“是的,他是我爷爷,他在里面,你进来吧!”小姑娘是杨昆林哥哥的女儿,刚上小学,这天是星期天正好在家陪爷、奶奶剥包谷。
杨昆林有兄妹五人,大姐出嫁,二哥在镇里教书,刚才这个小姑娘就是他二哥的女儿。杨昆林是老三,老四是个姑娘也出嫁,老五在贵阳上大学。
桂阳跟着小姑娘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大门,进门后看到堂屋里堆着一大堆晒干的玉米棒,堂屋正中靠右挂着一张放大的杨昆林黑白照片。一男一女两个老人正把玉米棒一棵棵地搓下来。桂阳上前一步跪下。
“伯父、伯母:我是昆林的战友桂阳,我今天来看望你们啦!”
杨昆林父母见一个穿着军装的年青人进来,正要站起来招呼。没有想到年轻人腿脚快还未等他们站立起来,年轻人已经跪下,惊慌失措。又听说他是昆林的战友桂阳,这才反应过来。杨昆林在世时给家里写信几乎经常提到,他们对桂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们立即站起来:“你这孩子,快起来!我们坐下说话。”
桂阳在杨昆林父亲旁边的小板凳上坐下,顺手拿起一个玉米棒,先用手指抠开一行,然后左手拿棒,右手用大拇指使劲往下搓,随着哗啦啦的玉米粒脱离棒棒掉了下来,仿佛是一个干活老手。
“伯父、伯母:对不起!昆林是为掩护我牺牲的,我早就应该来看望你们啦,工作太忙没有来,我有愧啊!”
“孩子,你不要自责,昆林是保卫国家牺牲的,有这么个儿子我们感到很自豪、很光荣。我们也感谢部队培养这么个好儿子,都是你们领导教育的好。”
多么好的老人啊,以心换心谁不为失去自己的骨肉而痛苦、难过,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在年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父母失去自己的儿子,多少妻子失去自己的丈夫,多少兄弟姐妹失去自己的兄弟。
“雨雨,快去喊你爸爸回来,告诉他三叔最好的领导来家里了。”
小姑娘名叫杨雨,她听到后立即跑到后山地里找她父亲去了。
桂阳打开提包,将一包包一袋袋云南土特产,还有给俩位老人买的衣服拿出来递给他们。
“桂同志,你来我们已经很感动,还买这么多东西,真的是过意不去,我们如何能接受……。”
“这是我应该做,就当是昆林孝敬你们啦……。”桂阳与杨昆林的父母围坐在一起,就像与自己的父母一样唠家常、唠收成、交心……。
十多分钟后,杨昆林二哥杨奇林回到家中,杨昆林父亲忙安排他杀鸡宰鸭。这天晚上杨家几乎像过年一样好不热闹。
第二天,杨昆林父亲又陪桂阳到附近的机场和机场南边的小河边走动。来到机场边,由于机场未正式起用,也未进驻飞机,桂阳和杨昆林父亲很容易来到机场跑道上,并顺着跑道一路走到洞库旁。洞库虽然关闭,但从外部看确实雄伟。洞库及洞库延伸出来的跑道有近1000米完全被两山挡住,如果飞机从洞里开始滑行,顺着被隐藏的跑道,再滑行1000米左右即可起飞。可见,当时选择在此建设机场的设计者真是良苦用心。
来到小河边,见小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完全不顾岸边正有人盯着捕捉它们,好作为下酒、吃饭的美食。又见百米外的小河下游水深处,不少人正蹲在河边钓鱼,桂阳他们一行人坐在旁边的草地上观看许久,少许人收获颇丰。还见小河只是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木桥大约有一米多宽,只能行人或勉强骑自行车通过。
杨遵贵老人看桂阳盯住木桥看,就说:“这坐桥是前几年才修的,原来只是用几根杉木搭在上面,现在好多了,但如果拖拉机要过去还得绕十多公里路才能过去。”
桂阳在杨昆林家住了两晚后,不敢再打扰杨家的热情好客,于第三天清早谢绝了杨家的极力挽留,踏上回归家乡之路。
之后,桂阳曾几次专程到小镇看望他们,使他们非常感动,逢人就讲昆林的战友真是“好人啊,真是一个好领导……”。
桂阳的老家在G省著名的旅游城市G城远郊的一个叫黄市的小城,说是叫黄市,却在G省行政区划的所有地级市、县级市里找不到“黄市”。原来,很久很久以前,由于这里属交通要道,又是方圆数十公里的集散地,也是黄牛、骡马的交易地,因此久而久之称作为“黄市”。
黄市可以说是鱼米之乡,不仅山清水秀、交通发达,还盛产大枣和橙子、桔子。尤其是农产品丰富,一年四季水果应有尽有。
他的家乡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的一个约500平方公里的坝子。坝子为南北走向,东西两边是群山,东边为越岭,当年红军从此经过的时候,□□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著名诗句。西边为海山,虽然没有越岭高大,没有越岭有名,但绵延起伏数百里,刚好从中间把桂阳的家乡与著名的旅游城市“G城”相隔。如果没有这山,从他家乡到“G城”的路程至少缩短三分之二,估计也就四、五十公里了。
小城座落在坝子的中央,小城街道南、北各有一座独立的石山。南边的石山紧靠牛河所以叫望江山,山中间有一个洞,洞长约200米,最宽处20多米,据说当年日本人打到小城时许多村民在山洞里躲藏过。桂阳小时候也经常与小朋友到山洞里捉迷藏、躲猫猫,给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北边的石山称大山,山上长满灌木、荆棘,山上建有一个气象观察台,后来又建有一个电视中转站和电信差转台,桂阳小时候也没少和小朋友们上山玩耍及玩打战的游戏。
越岭南部有一条河叫东河,一直从南沿越岭向北流动,河最宽处三百余米,最窄处五、六十米。海山也有一条河流经小城,此河叫牛河,自西往东奔来,河最宽处二百余米,最窄处三、四十米。两条河流流淌到桂阳他们小城东边一公里处汇集,汇集后称为“黄江”一直往北奔腾而去。不管是东河、牛河还是黄江,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随处可见。最妙的是夏天,桂阳记得小时候洗澡要洗遍二条河一条江才肯罢休。别看江河水面不宽,每到春夏雨水季节,河水猛涨犹如奔腾万马,往往给沿河农民带来不小损失。幸亏东河走向平坦,上游的东河与牛河洪水到黄市大多不一致,如果东河与牛河同时汇集到黄江的话,黄市注定被淹。
桂阳记得有一年,越岭先下雨,海山后下,东江先涨水,牛河后涨水;结果东河与牛河的洪水几乎同时到达黄市,致使黄市全部被淹,站在望江山看象大海一样壮观,被淹的居民绝大多数撤到大山或望江山上,也有胆大的躲在自家楼上,外出时拆下门板当船划行。好在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有时不到三个小时洪水就完全退却。水退之后,许多家里的堂屋、房间被门坎截留堵下不少鱼虾。
桂阳家乡最美的季节当属于那收获的季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