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70年代婚恋日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68年9月19日,星期四,天气多云间阴
人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极了,一点不假!成为九连正式职工后,才对这句“至理名言”有了深刻的体验与理解。
屈指算来,毕业到九连已经21天了。我虽然是应届毕业生的临时领队,但工作也不算少。不仅要领着大家下地干零活,还负责临时工作的分配。比如,让哪几位同学去打扫卫生;哪几位女同学到厨房临时帮忙;哪个班组缺少了劳动力,临时抽调我们去支援等等。这些都由我临时决定。除此之外,还要管理着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琐事。哪位孩子不舒服了,哪位要临时请假啦,需要给谁安排病号饭呀等等,我也是大总管。说实话,通过这些天的亲身体验,别人是啥感觉我不知道,自己的心里落差特别的大,之前的那些美好的愿景或期待,此时已经大打折扣了。
在农业中学上学的三年,虽然也经常到农业连队去干活,那时叫做“支农”。无论是去或回,几乎都是车接车送。都是雇佣农场运输队的解放牌大汽车,而行车路线呢,也是从学校一直被拉到田间地头。毫无例外地早出晚归。究竟农业连队里是什么模样,农垦职工如何学习怎样生活,似乎一无所知。在我的想象中,农垦职工就要开着东方红拖拉机,或耕地或靶地,大多数的农业工人,应该是现代化的农机手,开着插秧机插秧苗,开着播种机播种,驾驶着收割机收获水稻,小麦等等。总之,我以为一个国有农场的正式职工,应该有别于农民,有别于三十亩地一头牛式的耕作方式,我们应该是进步的,潇洒的,机械化的程度要令人刮目相看的。这样,我们也可以学到一定的农机技术,这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的优势所在。然而,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这一切一切的美好愿景,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烟消云散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起码有“五个没想到”。
首先是住的问题,没想到如此的简陋寒酸。这哪里是职工宿舍呀!因为九连是新建单位,连里现有的居住条件,还不能满足新分配学生的需求。所以,二十几个男生,只能被安排到连部的大礼堂暂住,底下铺上厚厚的稻草,上面是用芦苇编制的大炕席,软软的光光的行李往上一盖,就算是连接在一起的大地铺了。宽阔的礼堂里两边对应着睡下,虽然不太拥挤,但孩子们哪里能习惯这样的生活环境啊!在学校时虽然也是睡大炕,也是四五位同学挤在一起,但,那毕竟是正式的宿舍,毕竟是泥土垒成的大炕呀!
再有,就是吃饭问题,没想到如此的简单。在学校时,每顿饭都有几个炒菜随便点。想吃啥可以买啥,虽然也是家常便饭,但无论主食还是副食,品种也有好几个。这里就不一样了,入伙的职工只有四五十人,管理员兼大师傅只有两个,顿顿几乎都是一饭一菜,有两个炒菜的时候很少。没有任何选择余地。那质量,就更不能和学校相比较了。更主要的不习惯,就是礼堂与食堂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卖饭的窗口就在大礼堂内,只要开饭的钟声一响,睡懒觉的同学们就躺不住了。人家来买饭的有很多是女同志,还躺在那里睡觉合适吗,起码是不太方便也不算文明吧!
还有,就是下地劳动了。无论什么样的农活,都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也就是说,要用数字说话,这无疑是便于考核。这也是没想到的。我们在学生时代,无论干什么活,都是“大赶羊”的形式。一帮人说说笑笑,干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什么数据或绩效一说,不会有人计较的。如今成为正式工人了,不用别人说啥,干起活来就要看着左邻右舍,就要比着追赶了。自然就分出高低上下了。无论是割沟塘两边的杂草,还是给水稻挠秧施肥,还是用绿草拌土积肥,班组长都要有一定分工,并且量化明确。都要在效率上见证个人的积极性。见证每个人的实际能力,这些,不但我不习惯,很多新来的同学都感到诧异,但是又无话可说。
第四个没想到的是,九连的老职工有文化的很少,十有八九是文盲。他们大多居住在周边的乡下,早来晚走。有的步行,有的骑着大铁管的... -->>
1968年9月19日,星期四,天气多云间阴
人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极了,一点不假!成为九连正式职工后,才对这句“至理名言”有了深刻的体验与理解。
屈指算来,毕业到九连已经21天了。我虽然是应届毕业生的临时领队,但工作也不算少。不仅要领着大家下地干零活,还负责临时工作的分配。比如,让哪几位同学去打扫卫生;哪几位女同学到厨房临时帮忙;哪个班组缺少了劳动力,临时抽调我们去支援等等。这些都由我临时决定。除此之外,还要管理着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琐事。哪位孩子不舒服了,哪位要临时请假啦,需要给谁安排病号饭呀等等,我也是大总管。说实话,通过这些天的亲身体验,别人是啥感觉我不知道,自己的心里落差特别的大,之前的那些美好的愿景或期待,此时已经大打折扣了。
在农业中学上学的三年,虽然也经常到农业连队去干活,那时叫做“支农”。无论是去或回,几乎都是车接车送。都是雇佣农场运输队的解放牌大汽车,而行车路线呢,也是从学校一直被拉到田间地头。毫无例外地早出晚归。究竟农业连队里是什么模样,农垦职工如何学习怎样生活,似乎一无所知。在我的想象中,农垦职工就要开着东方红拖拉机,或耕地或靶地,大多数的农业工人,应该是现代化的农机手,开着插秧机插秧苗,开着播种机播种,驾驶着收割机收获水稻,小麦等等。总之,我以为一个国有农场的正式职工,应该有别于农民,有别于三十亩地一头牛式的耕作方式,我们应该是进步的,潇洒的,机械化的程度要令人刮目相看的。这样,我们也可以学到一定的农机技术,这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的优势所在。然而,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这一切一切的美好愿景,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烟消云散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起码有“五个没想到”。
首先是住的问题,没想到如此的简陋寒酸。这哪里是职工宿舍呀!因为九连是新建单位,连里现有的居住条件,还不能满足新分配学生的需求。所以,二十几个男生,只能被安排到连部的大礼堂暂住,底下铺上厚厚的稻草,上面是用芦苇编制的大炕席,软软的光光的行李往上一盖,就算是连接在一起的大地铺了。宽阔的礼堂里两边对应着睡下,虽然不太拥挤,但孩子们哪里能习惯这样的生活环境啊!在学校时虽然也是睡大炕,也是四五位同学挤在一起,但,那毕竟是正式的宿舍,毕竟是泥土垒成的大炕呀!
再有,就是吃饭问题,没想到如此的简单。在学校时,每顿饭都有几个炒菜随便点。想吃啥可以买啥,虽然也是家常便饭,但无论主食还是副食,品种也有好几个。这里就不一样了,入伙的职工只有四五十人,管理员兼大师傅只有两个,顿顿几乎都是一饭一菜,有两个炒菜的时候很少。没有任何选择余地。那质量,就更不能和学校相比较了。更主要的不习惯,就是礼堂与食堂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卖饭的窗口就在大礼堂内,只要开饭的钟声一响,睡懒觉的同学们就躺不住了。人家来买饭的有很多是女同志,还躺在那里睡觉合适吗,起码是不太方便也不算文明吧!
还有,就是下地劳动了。无论什么样的农活,都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也就是说,要用数字说话,这无疑是便于考核。这也是没想到的。我们在学生时代,无论干什么活,都是“大赶羊”的形式。一帮人说说笑笑,干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什么数据或绩效一说,不会有人计较的。如今成为正式工人了,不用别人说啥,干起活来就要看着左邻右舍,就要比着追赶了。自然就分出高低上下了。无论是割沟塘两边的杂草,还是给水稻挠秧施肥,还是用绿草拌土积肥,班组长都要有一定分工,并且量化明确。都要在效率上见证个人的积极性。见证每个人的实际能力,这些,不但我不习惯,很多新来的同学都感到诧异,但是又无话可说。
第四个没想到的是,九连的老职工有文化的很少,十有八九是文盲。他们大多居住在周边的乡下,早来晚走。有的步行,有的骑着大铁管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