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1255再铸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阔马区周边的田地上,新劳工们正在辛勤地开垦着土地。
半岛区现在还是没有多余的房子,只能让他们住在阔马区,除了一部分拉去伐木,剩下的就先暂时在周围开辟农田。反正哪里的地都是地,阔马区如果好好开发,至少能出两万亩耕地,能承载相当数量的人口了。
西口,一行自由轮慢慢推过来,走到一处农田附近,停了下来。
领头的田学林摘下草帽,擦擦汗,一边用草帽扇风一边打量着周围,直到发现什么,然后大喊了一声:“张二牛!”
正在带着几人忙碌的张二牛听到呼唤,抬头一看,马上跑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喊:“田东家,您可过来了啊。”
张二牛因为第一个投奔东海商社,被提拔做了一个小组长,现在管着九名劳工,在这边开荒。
田学林拍拍后面小推车上的麻袋,说:“来了,给你们送种粮来了,一会儿去收进仓里。你们现在耕了多少地了?”
这些种粮是小麦的种子,从周围村子收上来的。今年东海商社第一次行使对周边村子收税的权力,按往年的惯例,秋季一个男丁交一石粟,每个村子能收个三五十石。不过东海人暂时不缺粟,就跟他们换了小麦的种子,不过现在正是种麦子的季节,村民也没太多富裕的种粮,只换到了一小点,只好去即墨再买一些。
张二牛挠挠头,说:“按东家们的吩咐,不用耕得太细,尽量多耕几亩。可俺们这好几天才能轮到一次用牛,别的时候全靠人拉犁,就算再粗也耕不快啊,再说了,地里还有不少石头和草根,除起来也顶费力的,俺们组弄了这好几天,也才出了十一亩。”
“这么慢啊……不过也没办法,辛苦你们了。”田学林皱了皱眉头,看着周围的耕地,这是在一条河旁边,河两侧排布着几个小组,开垦出的地连河岸都没占满。
东海商社的目标是在阔马区开辟一个两千亩的农场,不过卡在了现实问题上:耕地速度太慢。一个十人小组,能在几天内人均开垦一亩多,已经算不错了,比起股东们可要麻利多了,但这样显然是赶不上进度的。
现在主要瓶颈是耕地速度,想提速最好使用畜力,但是并没有。
平时耕牛大约一二十贯一头,以东海商社的财力能买不少,但是前段日子没人会养牛,所以没敢买,而到了现在的农忙季,耕牛有价无市,出钱也买不到几头。商务部在即墨北街牲畜市场待了好几天,才买到三头,小心运回东海,交给会养牛的新劳工伺候着,轮流在各劳工小组之间帮忙耕地,可谓供不应求。
所以只好想点别的办法了。
“老张、老白,该你们上了!”田学林转头一喊,后面过来两个工业部的同事,指挥旁边的劳工从小推车上搬下一堆木杆和圆盘来。
他们观察了一下地形,在预订开垦的农田一角打下一个木桩,然后给它套上一个可以转动的大号木套,木套上缠着一圈绳子。
随后又在附近插上第二根木桩,这根木桩上面事先固定了一个小轴承。
老张拿起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桩上的轴承,招呼张二牛他们拿着犁,一直走到农田另一端,把绳子系在犁上,让一个小女孩过来蹲在犁上压住,然后对着老白吼了一嗓子。
老白这边已经带人装好了一个十字型的大木架,听到老张的信号之后,指挥劳工把木架装配到木桩上,与木套连接到一起。
随后他对着老张那边喊了一声“准备!”,招呼四个这一组的劳工过来,一人握着十字架的一根杆,推动木套绕着木桩转动,逐渐将绳子收回,带动另一头的犁动了起来。
犁上蹲着的小女孩紧紧抓着把手,张着嘴又惊又喜地看着自己在一点点朝前移动。
由于杠杆作用和轴承的加持,劳工们觉得并不费力,甚至他们都不需要走动,直接站在原地,一手把自己的木杆推给下家,另一手拉过上家的木杆,很快就耕完了这一道近百米的土地,还觉得意犹未尽。
这套机构叫“代耕架”,追根溯源的话是唐时就发明的用于在耕牛不足时方便人力耕种的农业器具,不过机械组看不上古典代耕架那样原始的架构,只采纳了它的设计思想,具体部件都是根据力学原理重新设计的。
代耕架正适用于现在东海商社的技术条件,只靠人力就能高效耕地。等以后耕牛多了也不会浪费,可以改装成畜力驱动,甚至将来还可以套上蒸汽机,如果有的话。
张二牛在旁边看得一愣一愣的,随即欢呼着跑过来拍东家们的马屁。田学林把张、白二人好一顿夸,随后赶着他们回去做下一套了。
……
东海商社登陆之后,在半岛区前前后后种了千多亩的粟米,此时已经收获了。由于种植得非常粗放,亩产不高,只有八九十斤,不但比后世的水平差远了,就连附近村子也比不过,这还是在耕地已经积蓄了两年养分的情况下。
不过从东海商社的角度来看,这收成还是挺让人高兴的,他们前后大约投入了七十名人力在耕种上面,算下来平均每人产出了近两千斤,按宋制接近十八石了,一石拉去即墨或者胶州大约可卖一贯,那么算下来,每人从事种植业三个月可收入18贯,日均150钱,还是挺不错的吧?
实际... -->>
阔马区周边的田地上,新劳工们正在辛勤地开垦着土地。
半岛区现在还是没有多余的房子,只能让他们住在阔马区,除了一部分拉去伐木,剩下的就先暂时在周围开辟农田。反正哪里的地都是地,阔马区如果好好开发,至少能出两万亩耕地,能承载相当数量的人口了。
西口,一行自由轮慢慢推过来,走到一处农田附近,停了下来。
领头的田学林摘下草帽,擦擦汗,一边用草帽扇风一边打量着周围,直到发现什么,然后大喊了一声:“张二牛!”
正在带着几人忙碌的张二牛听到呼唤,抬头一看,马上跑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喊:“田东家,您可过来了啊。”
张二牛因为第一个投奔东海商社,被提拔做了一个小组长,现在管着九名劳工,在这边开荒。
田学林拍拍后面小推车上的麻袋,说:“来了,给你们送种粮来了,一会儿去收进仓里。你们现在耕了多少地了?”
这些种粮是小麦的种子,从周围村子收上来的。今年东海商社第一次行使对周边村子收税的权力,按往年的惯例,秋季一个男丁交一石粟,每个村子能收个三五十石。不过东海人暂时不缺粟,就跟他们换了小麦的种子,不过现在正是种麦子的季节,村民也没太多富裕的种粮,只换到了一小点,只好去即墨再买一些。
张二牛挠挠头,说:“按东家们的吩咐,不用耕得太细,尽量多耕几亩。可俺们这好几天才能轮到一次用牛,别的时候全靠人拉犁,就算再粗也耕不快啊,再说了,地里还有不少石头和草根,除起来也顶费力的,俺们组弄了这好几天,也才出了十一亩。”
“这么慢啊……不过也没办法,辛苦你们了。”田学林皱了皱眉头,看着周围的耕地,这是在一条河旁边,河两侧排布着几个小组,开垦出的地连河岸都没占满。
东海商社的目标是在阔马区开辟一个两千亩的农场,不过卡在了现实问题上:耕地速度太慢。一个十人小组,能在几天内人均开垦一亩多,已经算不错了,比起股东们可要麻利多了,但这样显然是赶不上进度的。
现在主要瓶颈是耕地速度,想提速最好使用畜力,但是并没有。
平时耕牛大约一二十贯一头,以东海商社的财力能买不少,但是前段日子没人会养牛,所以没敢买,而到了现在的农忙季,耕牛有价无市,出钱也买不到几头。商务部在即墨北街牲畜市场待了好几天,才买到三头,小心运回东海,交给会养牛的新劳工伺候着,轮流在各劳工小组之间帮忙耕地,可谓供不应求。
所以只好想点别的办法了。
“老张、老白,该你们上了!”田学林转头一喊,后面过来两个工业部的同事,指挥旁边的劳工从小推车上搬下一堆木杆和圆盘来。
他们观察了一下地形,在预订开垦的农田一角打下一个木桩,然后给它套上一个可以转动的大号木套,木套上缠着一圈绳子。
随后又在附近插上第二根木桩,这根木桩上面事先固定了一个小轴承。
老张拿起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桩上的轴承,招呼张二牛他们拿着犁,一直走到农田另一端,把绳子系在犁上,让一个小女孩过来蹲在犁上压住,然后对着老白吼了一嗓子。
老白这边已经带人装好了一个十字型的大木架,听到老张的信号之后,指挥劳工把木架装配到木桩上,与木套连接到一起。
随后他对着老张那边喊了一声“准备!”,招呼四个这一组的劳工过来,一人握着十字架的一根杆,推动木套绕着木桩转动,逐渐将绳子收回,带动另一头的犁动了起来。
犁上蹲着的小女孩紧紧抓着把手,张着嘴又惊又喜地看着自己在一点点朝前移动。
由于杠杆作用和轴承的加持,劳工们觉得并不费力,甚至他们都不需要走动,直接站在原地,一手把自己的木杆推给下家,另一手拉过上家的木杆,很快就耕完了这一道近百米的土地,还觉得意犹未尽。
这套机构叫“代耕架”,追根溯源的话是唐时就发明的用于在耕牛不足时方便人力耕种的农业器具,不过机械组看不上古典代耕架那样原始的架构,只采纳了它的设计思想,具体部件都是根据力学原理重新设计的。
代耕架正适用于现在东海商社的技术条件,只靠人力就能高效耕地。等以后耕牛多了也不会浪费,可以改装成畜力驱动,甚至将来还可以套上蒸汽机,如果有的话。
张二牛在旁边看得一愣一愣的,随即欢呼着跑过来拍东家们的马屁。田学林把张、白二人好一顿夸,随后赶着他们回去做下一套了。
……
东海商社登陆之后,在半岛区前前后后种了千多亩的粟米,此时已经收获了。由于种植得非常粗放,亩产不高,只有八九十斤,不但比后世的水平差远了,就连附近村子也比不过,这还是在耕地已经积蓄了两年养分的情况下。
不过从东海商社的角度来看,这收成还是挺让人高兴的,他们前后大约投入了七十名人力在耕种上面,算下来平均每人产出了近两千斤,按宋制接近十八石了,一石拉去即墨或者胶州大约可卖一贯,那么算下来,每人从事种植业三个月可收入18贯,日均150钱,还是挺不错的吧?
实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