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大唐公主的小驸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少了这位才女的参与,许多指望走这个门路得到陛下青眼的才子也懈怠了,今日的诗会本有些冷清,在上官婉儿抵达后,在场才子一传十十传百,通知友人,人气又兴盛起来。
一篇诗作,能真正艳惊四座,广为流传,实在不易。但是若有才女的点评青睐,有心人的追捧,又很容易。
上官婉儿面带微笑,姿态如弱柳扶风,当真是才色双绝。
人未至,诗会中已经人声鼎沸,各种夸赞美女的诗句不绝于耳。
司空见惯的上官婉儿维持着基本的笑意并未搭话,若是小女儿家的时候,能得一群才子赞扬,她必然是心中欢喜的。
可是如今,只剩下不屑。抛开背后的权力加持,所谓的才子,思美人的愿望不过是春风一度。她有权有势有才,怎么可能将这些人看在眼中。
不过使命在身,引领当代文风,了解这些读书人的想法,是她的职责。
他们到底会说些什么,会让陛下在意的话?
等诗会众人云集之时,诗会承办人走了出来,大手一挥。
“今日才女上官婉儿请大家自由发挥,不设题目,可议时政,诸位才子请。”
诗会一开,再无人大声喧哗,都等着肚中有些墨水的人先行。
不做这出头鸟既可以了解一下今日诗会的真实水平,不至于献丑人前,若能够比最开始的人略有长进便能给大家留一个不错的印象,是极好的。
沉默一会,终于有人开口了,一位衣饰普通的少年当先出口。
“小生诗文一般,想向大家请教时政,关于大周全民教育之事,诸位可有想法。”
这人当真是犀利,大多数士人的针砭时弊不过是空口闲谈,这人倒是往枪口上撞,谈论这等朝廷悬而未决之事,上官婉儿倒是有几份好奇,他想说什么。
上官婉儿一个眼神示意,立刻有人过来给她介绍此人的身份。
这是个正宗的官二代,父亲科举出世方才踏入官场,很正宗的二代。
他若有奇谋,必然是先去献策,朝中那些人有名望一问便知,更不用说他父亲便是朝官,再不济写封信寄到大周特招人才之处也行,所以,他是要反对吗?
上官婉儿稍微有些疑惑,有几位衣着华丽的公子尚未发言,或许他是其他人授意的?
那人说完一句,诗会更加寂静。
“无人应答,小生便以拙见抛砖引玉,请诸位指正。
小生以为,全民教育乃是无稽之谈,荒谬至极。
据悉,此举将由国家组织教师,提供用具,凡大周年满四至五岁孩童,均需服从义务读书五载。
大家都是读书人,当知道好的夫子是多么无价,书有多昂贵,其他一应用具又是如何,也应当知道农民能否负担得起,五口之家三辈子的积蓄勉勉强强够一个读书人三年的用度。
所以这项举措的支出不可能由民众支付,只能由国家负担。
大周如今一片盛世之景,贤才辈出,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可是根据税制和先帝赈灾之时的乏力,我敢断言国库中的银子,绝对负担不起天下孩童一年读书的用度。
贞观二十三年的积累,经不起与周边的作战,大周开国以来,与吐蕃、突厥之战,绝对花费不小,纵然国库充裕,目前一时没有饥荒,也不能将国库的钱粮胡乱花费,培养这辈子都与读书之业无关的人。
工农商人之子读书无非是为了科举,可是科举之难,大家有目共睹,我辈寒窗苦读,那个不是下了十年的苦功,由私塾先生教授,得当世大儒多次指点,最后不过小成,谁敢说能够一举成名?
若是任由全民教育施行,五年功夫培养出的十岁孩童,能懂什么道理,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却要大周花费巨大的代价培养,这是何道理。
若行此策,国将不国。
此即小生拙见。”
说完落座,虽然不似世家公子的淡薄之风,格外刚毅,却透露出对家国的担忧,有理有据,让众人侧目。
上官婉儿张起耳朵仔细听了听议论,大家都在附和,没有一个人提出此议的好处和可行性,这些读书人竟然完全不能理解朝廷的苦心。
接下来也有几人起身发言,都是些老生常谈,认为这太过异想天开,陛下不过是受蒙蔽了,后面必定有一众大臣为天下强谏,等等。
上官婉儿听的一阵失望,朝中哪里有反对的声音,纵然他们有这样的心声,谁听的到,陛下专程让他来听这些人唠叨?
正当这群人惺惺相惜之感最为浓烈的时候,上官婉儿直接起身,诗会中一时落针可闻,“可有支持者,愿闻其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持?开什么玩笑。
朝廷缺这么大一笔钱,动荡不安怎么办,他们可都是为了国家的安稳,朝廷的威严啊。
不过到底有人站起来,上官婉儿的态度就代表了皇帝的态度,皇帝想要做的事,这天下谁能挡得住,要说能做,自然也可以。
绞尽脑汁思虑再三后,有人起身,“小生以为,朝廷有培养人才之心,本意乃是造福万民,不过一下子在全国施行,太过困难,或可以每个村镇选拔适龄儿童,然后优胜者可以参与国学,享受国家的全民教育,上官姑娘以为如何?”
上官婉儿不达眼底的笑笑,没有答话,幼稚至极!
全民教育,若只是择优教育还能叫全民吗?打着全民教育的旗号实际只教育部分,就不怕全天下人耻笑吗,大周朝廷丢不起这个人。
而且选拔优胜者,谈何容易,五岁孩童不过是被大人们左右。地方选拔朝廷也不好监管,这项政策最终必然会沦落为地方权贵所用,名额永远到不了平民子弟手中。朝廷何苦专设机构和钱粮用度,为这群不缺私塾的人服务。
可笑的读书人。
/>
少了这位才女的参与,许多指望走这个门路得到陛下青眼的才子也懈怠了,今日的诗会本有些冷清,在上官婉儿抵达后,在场才子一传十十传百,通知友人,人气又兴盛起来。
一篇诗作,能真正艳惊四座,广为流传,实在不易。但是若有才女的点评青睐,有心人的追捧,又很容易。
上官婉儿面带微笑,姿态如弱柳扶风,当真是才色双绝。
人未至,诗会中已经人声鼎沸,各种夸赞美女的诗句不绝于耳。
司空见惯的上官婉儿维持着基本的笑意并未搭话,若是小女儿家的时候,能得一群才子赞扬,她必然是心中欢喜的。
可是如今,只剩下不屑。抛开背后的权力加持,所谓的才子,思美人的愿望不过是春风一度。她有权有势有才,怎么可能将这些人看在眼中。
不过使命在身,引领当代文风,了解这些读书人的想法,是她的职责。
他们到底会说些什么,会让陛下在意的话?
等诗会众人云集之时,诗会承办人走了出来,大手一挥。
“今日才女上官婉儿请大家自由发挥,不设题目,可议时政,诸位才子请。”
诗会一开,再无人大声喧哗,都等着肚中有些墨水的人先行。
不做这出头鸟既可以了解一下今日诗会的真实水平,不至于献丑人前,若能够比最开始的人略有长进便能给大家留一个不错的印象,是极好的。
沉默一会,终于有人开口了,一位衣饰普通的少年当先出口。
“小生诗文一般,想向大家请教时政,关于大周全民教育之事,诸位可有想法。”
这人当真是犀利,大多数士人的针砭时弊不过是空口闲谈,这人倒是往枪口上撞,谈论这等朝廷悬而未决之事,上官婉儿倒是有几份好奇,他想说什么。
上官婉儿一个眼神示意,立刻有人过来给她介绍此人的身份。
这是个正宗的官二代,父亲科举出世方才踏入官场,很正宗的二代。
他若有奇谋,必然是先去献策,朝中那些人有名望一问便知,更不用说他父亲便是朝官,再不济写封信寄到大周特招人才之处也行,所以,他是要反对吗?
上官婉儿稍微有些疑惑,有几位衣着华丽的公子尚未发言,或许他是其他人授意的?
那人说完一句,诗会更加寂静。
“无人应答,小生便以拙见抛砖引玉,请诸位指正。
小生以为,全民教育乃是无稽之谈,荒谬至极。
据悉,此举将由国家组织教师,提供用具,凡大周年满四至五岁孩童,均需服从义务读书五载。
大家都是读书人,当知道好的夫子是多么无价,书有多昂贵,其他一应用具又是如何,也应当知道农民能否负担得起,五口之家三辈子的积蓄勉勉强强够一个读书人三年的用度。
所以这项举措的支出不可能由民众支付,只能由国家负担。
大周如今一片盛世之景,贤才辈出,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可是根据税制和先帝赈灾之时的乏力,我敢断言国库中的银子,绝对负担不起天下孩童一年读书的用度。
贞观二十三年的积累,经不起与周边的作战,大周开国以来,与吐蕃、突厥之战,绝对花费不小,纵然国库充裕,目前一时没有饥荒,也不能将国库的钱粮胡乱花费,培养这辈子都与读书之业无关的人。
工农商人之子读书无非是为了科举,可是科举之难,大家有目共睹,我辈寒窗苦读,那个不是下了十年的苦功,由私塾先生教授,得当世大儒多次指点,最后不过小成,谁敢说能够一举成名?
若是任由全民教育施行,五年功夫培养出的十岁孩童,能懂什么道理,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却要大周花费巨大的代价培养,这是何道理。
若行此策,国将不国。
此即小生拙见。”
说完落座,虽然不似世家公子的淡薄之风,格外刚毅,却透露出对家国的担忧,有理有据,让众人侧目。
上官婉儿张起耳朵仔细听了听议论,大家都在附和,没有一个人提出此议的好处和可行性,这些读书人竟然完全不能理解朝廷的苦心。
接下来也有几人起身发言,都是些老生常谈,认为这太过异想天开,陛下不过是受蒙蔽了,后面必定有一众大臣为天下强谏,等等。
上官婉儿听的一阵失望,朝中哪里有反对的声音,纵然他们有这样的心声,谁听的到,陛下专程让他来听这些人唠叨?
正当这群人惺惺相惜之感最为浓烈的时候,上官婉儿直接起身,诗会中一时落针可闻,“可有支持者,愿闻其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持?开什么玩笑。
朝廷缺这么大一笔钱,动荡不安怎么办,他们可都是为了国家的安稳,朝廷的威严啊。
不过到底有人站起来,上官婉儿的态度就代表了皇帝的态度,皇帝想要做的事,这天下谁能挡得住,要说能做,自然也可以。
绞尽脑汁思虑再三后,有人起身,“小生以为,朝廷有培养人才之心,本意乃是造福万民,不过一下子在全国施行,太过困难,或可以每个村镇选拔适龄儿童,然后优胜者可以参与国学,享受国家的全民教育,上官姑娘以为如何?”
上官婉儿不达眼底的笑笑,没有答话,幼稚至极!
全民教育,若只是择优教育还能叫全民吗?打着全民教育的旗号实际只教育部分,就不怕全天下人耻笑吗,大周朝廷丢不起这个人。
而且选拔优胜者,谈何容易,五岁孩童不过是被大人们左右。地方选拔朝廷也不好监管,这项政策最终必然会沦落为地方权贵所用,名额永远到不了平民子弟手中。朝廷何苦专设机构和钱粮用度,为这群不缺私塾的人服务。
可笑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