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唐朝吴老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军、义成三十九军,神策第八军,从滑州进军。都畿道(洛阳附近)再调两旅近卫军给他,另外,昭义四十军,兵马使是曹华吧?也归他指挥,以牵制魏博、成德。”
“给乌重胤充足一年用的粮草兵器。”
“再给洛阳调一军人马,做乌重胤和郗士美、曹华的后援,能不能做到?”
李诵朝着李吉甫和陆贽问道。陆贽道:
“可以招募乡兵组建团练补充不足。但是加一军的只能从南方调,客军劳师远征,仅仅作为后备,容易生事。只是不加又捉襟见肘,需要理个方略出来。”
李吉甫附和陆贽的看法。李吉甫为人慎独,却很是尊敬陆贽,持礼恭敬。李诵见裴土自和武元衡不反对,就道:
“此事记下,再议吧。”
接着李诵有把目光投向了河北,道:
“张茂昭的五十七、五十八军,程权的兵马也编成两个军吧。这五个军就算是每军多五千人的加强军,也无法同时兼顾成德、魏博和淄青三面。这样,让程权渡河,张茂昭按兵不动,牵制王承宗和田季安。将神策第七军交给李文通率领,去加强河东。这样以河东和义武、昭义压迫王承宗,让于由页和张茂昭分司其事,以河阳、昭义和义成压迫魏博,让乌重胤和郗士美姿态高一些,减轻张茂昭的压力。朕想王承宗和田季安也不敢名目张胆的对抗朝廷吧?必要时可以从河中、河东向义武调兵。”
“只是横海和义武不靠,程权孤掌难鸣,如何是好?”
李诵旋又陷入了沉思之中。李吉甫道:
“暂令程权按兵不动,引而不发吧。横海被卢龙、魏博、淄青包夹,程权日子确实难过,真要打起来,连军饷粮草都供应不上。”
李诵点点头。又问道:
“朕如果让刘济出兵攻打王承宗,刘济答应的把握有多大?”
李藩一惊,道:
“陛下不可,两面三面作战乃是兵家大忌!”
武元衡也以为李诵想全面开战,忙道:
“臣估计刘济有七成把握会出兵,但是王承宗无罪,师出无名,魏博就有了正式卷入战争的借口,而且这样一来朝廷就是两线作战。在西、南两面,朝廷已经投入了十一个军,近十四万人,月军费将接近三十万缗,再加上负责遏制魏博、成德的昭义、河阳、河东、义武、横海,作为预备的都畿道、河中、宣歙、山南东道兵马,一旦和魏(魏博)赵(成德)开战,起码要再投入八到十个军,至少十万人,这样一个月军费就将达到五十万缗。连上民力的调运,军器的损耗,只怕一个月的耗费起码在百万缗以上。如果吐蕃、回鹘再趁机入寇,陛下,臣只怕那时会大河上下,皆是烽火。刘济现在对朝廷貌似恭顺,那时时局一变,谁知他会怎么做?陛下,卢龙可是有近十万精兵,而且外有契丹可用。请陛下三思。”
这么干确实悬了些。不过李诵没想要这么干。李诵道:
“二位相公言之有理,不过朕想的不是全面开战,而是如果成德、魏博反,兵力不足时,能不能借用上卢龙兵马。”
李吉甫道:
“即使卢龙肯为国家所用,一月军费也要多支出十五万缗。还有防备西北,大唐承受不起啊,陛下。”
难道要重新扩军吗?李诵的心头挠挠地想。李吉甫在一边一脸肃然,显然已经在计算了。兵力和军费,始终是影响战争的大问题。见李诵和其他几人正为兵力军费发愁,一直很安静的裴土自说话了。
裴土自道:
“陛下和各位相公不要忘了,朝廷还有一支军队可以用。这支军队多达十几万人,而且调用不会削弱边防,而且一月所消耗的费用大概只有其他各军的一半。”
正在紧张运算的李吉甫愕然道:
“裴相公说笑了,满大唐哪里有这样的军队?”
裴土自笑道:
“李相莫忘了,这支军队还是李相一手所建呢。”
见众人还是一头雾水,裴土自解释道:
“陛下,太子殿下,各位相公,莫非忘了当年裁汰到各地去修路筑桥整修水利的军士了吗?眼下水利大都整修完毕,道路也完成大半,这些人里起码可以甄选出四五万人能用。这些军士多是老兵,只要稍加整训,便能作战。朝廷可以将这些军士重新编制,但是不给番号,也不上战场,只给个团练的名分,把他们布置在洛阳附近和河中一带,平时半军半民,发半饷,如果用得着再发全饷,和其他各军同样待遇。不知可行否?”
见各人都用奇特的眼光看着自己,裴土自心里一跳,匆忙结束了自己的解释。李诵此时已经可以用心花怒放来形容了, 如果不是因为太惊世骇俗,他很想让太子替自己抱着裴土自亲两口。天才,太他妈的天才了,这不就是预备役制度么?现代社会里,不,不论哪个社会里,退役的老兵都是国家后备国防力量的最重要部分,战时动员的第一选择。自己居然没想到,居然没想到啊。李诵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道:
“裴相公一句话,解了朕一月忧啊!”其他几人也是纷纷赞扬裴土自。陆贽补充道:
“这样集合其他的团练,朝廷起码可以多出十万大军。”
众人闭塞的思路一下子活跃起来。李诵忽然想到了武元衡刚刚说过的话,问道:
“武相公,你刚刚是怎么计算军费的,再给朕说说。”
武元衡不知道李诵为什么突然有这么一问,但是仍然把刚刚自己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当李诵听到“?这样一个月军费就将达到五十万缗。连上民力的调用,军器的损耗,只怕一个月的耗费起码在百万缗以上?”时,猛地道:
“有了,武卿你再说一遍,加上什么一月军费起码在百万缗以上?”
武元衡重复道:
“民力的调用,军器的损耗。陛下,有什么不妥吗?”
李诵哈哈笑道:
“武爱卿所说的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朕想到,军器损耗会花钱,为什么民力调用也会花钱呢?”
唐朝施行的是租庸调制度,百姓对官府有出劳力的义务,用民力不用花钱,所以李诵这么问。大家也都以为李诵这么问是因为这个,李藩轻轻地为皇帝的无知摇摇头,道:
“陛下,调用民力太甚,这样会耽误生产啊!”李诵却追问道:
“朕不是不知道,朕只是好奇,为什么朝廷不给民夫发钱呢?”
军、义成三十九军,神策第八军,从滑州进军。都畿道(洛阳附近)再调两旅近卫军给他,另外,昭义四十军,兵马使是曹华吧?也归他指挥,以牵制魏博、成德。”
“给乌重胤充足一年用的粮草兵器。”
“再给洛阳调一军人马,做乌重胤和郗士美、曹华的后援,能不能做到?”
李诵朝着李吉甫和陆贽问道。陆贽道:
“可以招募乡兵组建团练补充不足。但是加一军的只能从南方调,客军劳师远征,仅仅作为后备,容易生事。只是不加又捉襟见肘,需要理个方略出来。”
李吉甫附和陆贽的看法。李吉甫为人慎独,却很是尊敬陆贽,持礼恭敬。李诵见裴土自和武元衡不反对,就道:
“此事记下,再议吧。”
接着李诵有把目光投向了河北,道:
“张茂昭的五十七、五十八军,程权的兵马也编成两个军吧。这五个军就算是每军多五千人的加强军,也无法同时兼顾成德、魏博和淄青三面。这样,让程权渡河,张茂昭按兵不动,牵制王承宗和田季安。将神策第七军交给李文通率领,去加强河东。这样以河东和义武、昭义压迫王承宗,让于由页和张茂昭分司其事,以河阳、昭义和义成压迫魏博,让乌重胤和郗士美姿态高一些,减轻张茂昭的压力。朕想王承宗和田季安也不敢名目张胆的对抗朝廷吧?必要时可以从河中、河东向义武调兵。”
“只是横海和义武不靠,程权孤掌难鸣,如何是好?”
李诵旋又陷入了沉思之中。李吉甫道:
“暂令程权按兵不动,引而不发吧。横海被卢龙、魏博、淄青包夹,程权日子确实难过,真要打起来,连军饷粮草都供应不上。”
李诵点点头。又问道:
“朕如果让刘济出兵攻打王承宗,刘济答应的把握有多大?”
李藩一惊,道:
“陛下不可,两面三面作战乃是兵家大忌!”
武元衡也以为李诵想全面开战,忙道:
“臣估计刘济有七成把握会出兵,但是王承宗无罪,师出无名,魏博就有了正式卷入战争的借口,而且这样一来朝廷就是两线作战。在西、南两面,朝廷已经投入了十一个军,近十四万人,月军费将接近三十万缗,再加上负责遏制魏博、成德的昭义、河阳、河东、义武、横海,作为预备的都畿道、河中、宣歙、山南东道兵马,一旦和魏(魏博)赵(成德)开战,起码要再投入八到十个军,至少十万人,这样一个月军费就将达到五十万缗。连上民力的调运,军器的损耗,只怕一个月的耗费起码在百万缗以上。如果吐蕃、回鹘再趁机入寇,陛下,臣只怕那时会大河上下,皆是烽火。刘济现在对朝廷貌似恭顺,那时时局一变,谁知他会怎么做?陛下,卢龙可是有近十万精兵,而且外有契丹可用。请陛下三思。”
这么干确实悬了些。不过李诵没想要这么干。李诵道:
“二位相公言之有理,不过朕想的不是全面开战,而是如果成德、魏博反,兵力不足时,能不能借用上卢龙兵马。”
李吉甫道:
“即使卢龙肯为国家所用,一月军费也要多支出十五万缗。还有防备西北,大唐承受不起啊,陛下。”
难道要重新扩军吗?李诵的心头挠挠地想。李吉甫在一边一脸肃然,显然已经在计算了。兵力和军费,始终是影响战争的大问题。见李诵和其他几人正为兵力军费发愁,一直很安静的裴土自说话了。
裴土自道:
“陛下和各位相公不要忘了,朝廷还有一支军队可以用。这支军队多达十几万人,而且调用不会削弱边防,而且一月所消耗的费用大概只有其他各军的一半。”
正在紧张运算的李吉甫愕然道:
“裴相公说笑了,满大唐哪里有这样的军队?”
裴土自笑道:
“李相莫忘了,这支军队还是李相一手所建呢。”
见众人还是一头雾水,裴土自解释道:
“陛下,太子殿下,各位相公,莫非忘了当年裁汰到各地去修路筑桥整修水利的军士了吗?眼下水利大都整修完毕,道路也完成大半,这些人里起码可以甄选出四五万人能用。这些军士多是老兵,只要稍加整训,便能作战。朝廷可以将这些军士重新编制,但是不给番号,也不上战场,只给个团练的名分,把他们布置在洛阳附近和河中一带,平时半军半民,发半饷,如果用得着再发全饷,和其他各军同样待遇。不知可行否?”
见各人都用奇特的眼光看着自己,裴土自心里一跳,匆忙结束了自己的解释。李诵此时已经可以用心花怒放来形容了, 如果不是因为太惊世骇俗,他很想让太子替自己抱着裴土自亲两口。天才,太他妈的天才了,这不就是预备役制度么?现代社会里,不,不论哪个社会里,退役的老兵都是国家后备国防力量的最重要部分,战时动员的第一选择。自己居然没想到,居然没想到啊。李诵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道:
“裴相公一句话,解了朕一月忧啊!”其他几人也是纷纷赞扬裴土自。陆贽补充道:
“这样集合其他的团练,朝廷起码可以多出十万大军。”
众人闭塞的思路一下子活跃起来。李诵忽然想到了武元衡刚刚说过的话,问道:
“武相公,你刚刚是怎么计算军费的,再给朕说说。”
武元衡不知道李诵为什么突然有这么一问,但是仍然把刚刚自己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当李诵听到“?这样一个月军费就将达到五十万缗。连上民力的调用,军器的损耗,只怕一个月的耗费起码在百万缗以上?”时,猛地道:
“有了,武卿你再说一遍,加上什么一月军费起码在百万缗以上?”
武元衡重复道:
“民力的调用,军器的损耗。陛下,有什么不妥吗?”
李诵哈哈笑道:
“武爱卿所说的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朕想到,军器损耗会花钱,为什么民力调用也会花钱呢?”
唐朝施行的是租庸调制度,百姓对官府有出劳力的义务,用民力不用花钱,所以李诵这么问。大家也都以为李诵这么问是因为这个,李藩轻轻地为皇帝的无知摇摇头,道:
“陛下,调用民力太甚,这样会耽误生产啊!”李诵却追问道:
“朕不是不知道,朕只是好奇,为什么朝廷不给民夫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