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异时空之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一十三章扑朔迷离
11月26日下午3时45分,不可避免的边界事件发生了。当天晚上9点钟,莫洛托夫递交于尔耶-科斯基宁一份照会,抗议说:苏联一侧离边境数英里的麦尼拉附近的苏联军队,遭到来自芬兰领土的“挑衅性”炮击。有十三人伤亡,其中死亡四人。他要求驻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兰军队撤离边界十三至十七英里。次日下午1时,芬兰政府作了答复,声称炮击来自苏联领土,同时,表示愿意和对方一起撤军,并对这一事件共同进行调查。四小时后,莫洛托夫宣布,由于芬兰政府“拒绝”撤退军队,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29日,苏联报纸报道了工厂集会,抗议芬兰政府和“一帮帮由资本家武装起来的贪得无厌的芬兰富农的无礼挑衅”就在当天晚上,于尔耶-科斯基宁收到由波将金转交的莫洛托夫的一份简短照会,宣布与芬兰断绝关系,理由是芬兰正在边境各个地点继续发动进攻。
在11月29日的一次广播中,莫洛托夫宣称,从这时起红军将防患于未然,制止芬兰的进一步挑衅,同时,他的政府已作出重要的决定以捍卫苏联的安全。苏联政府无意损害芬兰的独立或侵犯芬兰的领土。实际上,如果芬兰人的态度不那么僵硬的话,苏联政府还将善意地考虑卡累利阿人民和他们的芬兰亲属团聚的问题。他说“无论芬兰建立什么样的政权”它都有权决定国内政策和对外关系。但是,苏联的安全决不能听凭心怀叵测的芬兰政府任意摆布,这个政府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对帝国主义者承担反苏义务”的境地。莫洛托夫在结束讲话时说,这些问题可以在与芬兰人民友好合作的情况下解决。这样,他是企图使得即将采取的军事行动具有内战的性质。苏维埃化的幽灵再次出现在芬兰上空。
为了减轻德国可能存在的任何忧虑,斯大林亲自出马对莫洛托夫的讲话特地作了补充。他在对真理报编者的讲话中,重申并扩充了莫洛托夫10月31日讲话中的论点:法国和英国应对这场战争负责,正是它们,既拒绝了德国的和平建议,又拒绝了苏联为和平所作的努力。看来,苏联政府似乎正在更加靠拢柏林。苏德协定还没有得到完美的结果。而时间紧迫,最主要的是冬季即将来临。
11月30日拂晓,莫洛托夫广播后才几个小时,苏联军队就越过了边界,苏联飞机轰炸了赫尔辛基、维普里以及芬兰其他城市。入侵开始了。
第三节冬季战争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
冬季战争持续了整整一百天以上。红军向卡累利阿地峡以及沿拉多加湖与北冰洋之间的苏芬边境分五路推进。由于地形和严冬的酷寒、苏联最高统帅部和从事政治战有关当局的错误估计以及苏军装备上的缺点,使得及时动员起来的芬兰军队处于有利的地位。虽然如此,事实上(事实偏偏能决定斗争的胜负)芬兰毕竟是一个只有三百五十万人口的小国,而要与苏联的全部力量对抗。
芬兰的抵抗是出色的。它立即赢得了全世界的钦佩。同时,芬兰政府竭尽全力使外国的同情变成实际的援助。可是,等到它的努力开始有希望取得实质性的结果,即等到组成一支法英远征军的时候,芬兰人却已经在寻求向敌人屈服的体面条件了。原因是:西方优柔寡断,行动迟缓;瑞典在德国压力下制造障碍;而苏联最高统帅部觉察到自己的错误后,则以更为巧妙的方法来干。
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立即在边界附近芬兰境内的泰里约基建立了一个以奥托。维拉。库西宁为首的“芬兰人民政府”库西宁是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多年的芬兰**员。克里姆林宫把这个“政府”称为芬兰唯一合法的政府,企图根据这个站不住脚的、无法使人信服的借口来证明苏联并未与芬兰开战。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政治战中所采取的其他某些措施一样,这个为芬兰成立的“人民政府”也是一次失败。它的军队,所谓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不起作用。而且,尽管莫斯科承认了这个“政府”并按照与波罗的海国家缔结的条约那样,与这个“政府”缔结了一项友好互助条约,可是这个“政府”的活动从来也没能动摇过芬兰人民的团结和决心。当苏联与赫尔辛基政府媾和的时刻到来时,这个“人民政府”——正如1940年3月29日莫洛托夫在最高苏维埃作报告时所说——在通过提供意见和表示赞成等方法帮助了苏联政府以后,适合时宜地决定自动解散了。
12月10日,芬兰议会发出严正呼吁,要求其他国家支援芬兰的斗争。再早一些,在12月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要求国际联盟进行干预。芬兰政府的代表霍耳斯提在国联大会上说:“我们已无法按照国际上作出的决定保护芬兰人民免遭侵略者的子弹、炸弹、榴霰弹和毒气的伤害。”
国联大会和国联理事会迅速在12月14日通过决议,谴责苏联为侵略者,因为苏联的行动表明它已把自己置于国联之外。决议还建议国联的成员国以及非成员国尽自己能力所及向芬兰提供援助。这样,理事会中剩下的三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苏联就被逐出了国际联盟。另一方面,芬兰却被选进理事会,填补瑞典的空缺。
国联理事会——根据盟约第十六条第四款,有权处理开除事宜——中有七个国家对决议投赞成票(比利时、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埃及、法国、南非联邦和联合王国),两国弃权(中国和芬兰),希腊和南斯拉夫对决议中有关把苏联开除出国际联盟这部分未投票。国联大会则一致通过决议,但有十个代表团——包括波罗的海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弃权或有某些保留意见。南美洲的一些会员国站在最坚决地支持措辞强硬的决议的国家之列,其中——正如苏联报纸一语道破的那样——有九个国家与苏联并无外交关系。确实,中立国的勇气看来与它们同冲突地区的距离是成正比例的。
苏联政府自始至终拒绝出席会议。它对被开除出国际联盟“处之泰然”它决定充分利用苏德协定带来的有利条件。在它看来,国际联盟是完全受英国和法国支配和控制的。因此,国联的行动不会大大改变原有的权力关系。塔斯社评论道,国际联盟“已由某种‘和平工具’变成了真正的战争工具,变成了英、法军事集团的武器”
... -->>
第三百一十三章扑朔迷离
11月26日下午3时45分,不可避免的边界事件发生了。当天晚上9点钟,莫洛托夫递交于尔耶-科斯基宁一份照会,抗议说:苏联一侧离边境数英里的麦尼拉附近的苏联军队,遭到来自芬兰领土的“挑衅性”炮击。有十三人伤亡,其中死亡四人。他要求驻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兰军队撤离边界十三至十七英里。次日下午1时,芬兰政府作了答复,声称炮击来自苏联领土,同时,表示愿意和对方一起撤军,并对这一事件共同进行调查。四小时后,莫洛托夫宣布,由于芬兰政府“拒绝”撤退军队,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29日,苏联报纸报道了工厂集会,抗议芬兰政府和“一帮帮由资本家武装起来的贪得无厌的芬兰富农的无礼挑衅”就在当天晚上,于尔耶-科斯基宁收到由波将金转交的莫洛托夫的一份简短照会,宣布与芬兰断绝关系,理由是芬兰正在边境各个地点继续发动进攻。
在11月29日的一次广播中,莫洛托夫宣称,从这时起红军将防患于未然,制止芬兰的进一步挑衅,同时,他的政府已作出重要的决定以捍卫苏联的安全。苏联政府无意损害芬兰的独立或侵犯芬兰的领土。实际上,如果芬兰人的态度不那么僵硬的话,苏联政府还将善意地考虑卡累利阿人民和他们的芬兰亲属团聚的问题。他说“无论芬兰建立什么样的政权”它都有权决定国内政策和对外关系。但是,苏联的安全决不能听凭心怀叵测的芬兰政府任意摆布,这个政府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对帝国主义者承担反苏义务”的境地。莫洛托夫在结束讲话时说,这些问题可以在与芬兰人民友好合作的情况下解决。这样,他是企图使得即将采取的军事行动具有内战的性质。苏维埃化的幽灵再次出现在芬兰上空。
为了减轻德国可能存在的任何忧虑,斯大林亲自出马对莫洛托夫的讲话特地作了补充。他在对真理报编者的讲话中,重申并扩充了莫洛托夫10月31日讲话中的论点:法国和英国应对这场战争负责,正是它们,既拒绝了德国的和平建议,又拒绝了苏联为和平所作的努力。看来,苏联政府似乎正在更加靠拢柏林。苏德协定还没有得到完美的结果。而时间紧迫,最主要的是冬季即将来临。
11月30日拂晓,莫洛托夫广播后才几个小时,苏联军队就越过了边界,苏联飞机轰炸了赫尔辛基、维普里以及芬兰其他城市。入侵开始了。
第三节冬季战争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
冬季战争持续了整整一百天以上。红军向卡累利阿地峡以及沿拉多加湖与北冰洋之间的苏芬边境分五路推进。由于地形和严冬的酷寒、苏联最高统帅部和从事政治战有关当局的错误估计以及苏军装备上的缺点,使得及时动员起来的芬兰军队处于有利的地位。虽然如此,事实上(事实偏偏能决定斗争的胜负)芬兰毕竟是一个只有三百五十万人口的小国,而要与苏联的全部力量对抗。
芬兰的抵抗是出色的。它立即赢得了全世界的钦佩。同时,芬兰政府竭尽全力使外国的同情变成实际的援助。可是,等到它的努力开始有希望取得实质性的结果,即等到组成一支法英远征军的时候,芬兰人却已经在寻求向敌人屈服的体面条件了。原因是:西方优柔寡断,行动迟缓;瑞典在德国压力下制造障碍;而苏联最高统帅部觉察到自己的错误后,则以更为巧妙的方法来干。
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立即在边界附近芬兰境内的泰里约基建立了一个以奥托。维拉。库西宁为首的“芬兰人民政府”库西宁是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多年的芬兰**员。克里姆林宫把这个“政府”称为芬兰唯一合法的政府,企图根据这个站不住脚的、无法使人信服的借口来证明苏联并未与芬兰开战。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政治战中所采取的其他某些措施一样,这个为芬兰成立的“人民政府”也是一次失败。它的军队,所谓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不起作用。而且,尽管莫斯科承认了这个“政府”并按照与波罗的海国家缔结的条约那样,与这个“政府”缔结了一项友好互助条约,可是这个“政府”的活动从来也没能动摇过芬兰人民的团结和决心。当苏联与赫尔辛基政府媾和的时刻到来时,这个“人民政府”——正如1940年3月29日莫洛托夫在最高苏维埃作报告时所说——在通过提供意见和表示赞成等方法帮助了苏联政府以后,适合时宜地决定自动解散了。
12月10日,芬兰议会发出严正呼吁,要求其他国家支援芬兰的斗争。再早一些,在12月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要求国际联盟进行干预。芬兰政府的代表霍耳斯提在国联大会上说:“我们已无法按照国际上作出的决定保护芬兰人民免遭侵略者的子弹、炸弹、榴霰弹和毒气的伤害。”
国联大会和国联理事会迅速在12月14日通过决议,谴责苏联为侵略者,因为苏联的行动表明它已把自己置于国联之外。决议还建议国联的成员国以及非成员国尽自己能力所及向芬兰提供援助。这样,理事会中剩下的三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苏联就被逐出了国际联盟。另一方面,芬兰却被选进理事会,填补瑞典的空缺。
国联理事会——根据盟约第十六条第四款,有权处理开除事宜——中有七个国家对决议投赞成票(比利时、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埃及、法国、南非联邦和联合王国),两国弃权(中国和芬兰),希腊和南斯拉夫对决议中有关把苏联开除出国际联盟这部分未投票。国联大会则一致通过决议,但有十个代表团——包括波罗的海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弃权或有某些保留意见。南美洲的一些会员国站在最坚决地支持措辞强硬的决议的国家之列,其中——正如苏联报纸一语道破的那样——有九个国家与苏联并无外交关系。确实,中立国的勇气看来与它们同冲突地区的距离是成正比例的。
苏联政府自始至终拒绝出席会议。它对被开除出国际联盟“处之泰然”它决定充分利用苏德协定带来的有利条件。在它看来,国际联盟是完全受英国和法国支配和控制的。因此,国联的行动不会大大改变原有的权力关系。塔斯社评论道,国际联盟“已由某种‘和平工具’变成了真正的战争工具,变成了英、法军事集团的武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