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异时空之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二十七章准备充分
在德国空军中,也如同法国和英国一样,在战争前的最后一年,战斗机实力的增长比例大于轰炸机。然而1939年德国轰炸机的力量极其可观,它拥有一千二百七十架双引擎轰炸机,大部分是亨克尔111型和德尼厄17型,还有几架新式容克88型,这是在这一年早些时候开始投入生产的。德国还可以调动三百三十五架容克87型俯冲轰炸机,这种飞机是法国和英国武器库里根本没有的。事实上,如果说法国人和英国人1939年9月在空中较量胜负方面比之一年前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那么,德国人也是一样。可是,在他们可怕的三千七百五十架第一线飞机的背后,却只有少量的后备队,按各种型号分别计算,只占第一线飞机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造成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近来生产速度减慢了;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希特勒想打一场闪电战。因此,德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得到使用它所发展的这种空军所需具备的合适条件。最后,终于给它提供了这些条件,因为在波兰进行的闪击战之后,它有一段长时间的“虚假战争”在这段时间内它可以为今后一连串的闪击战积蓄力量。
至少在慕尼黑危机以前,陆军在英国的防务优先顺序上是处于不利的第三位。在同法国谈判时,特别强调了这样一种想法,即英国在联合防务方面,将主要采取海上和空中支援的方式,这样就势必要牺牲陆上的支援。因而法国人被告知,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初,最多只能期望得到两个师的支援——甚至这种援助也不一定靠得住。这就是“有限责任”这种给人以安慰和讲究节约的理论的产物。慕尼黑危机之后,尤其是在布拉格被占领以后,在法国不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英国人终于意识到,不仅必须毫无疑问地给予法国以陆上的支援,而且要使这种支援有效,还必须大大地扩大规模:法国人甚至可以要求充分补足捷克斯洛伐克损失掉的三十五个师兵力。因此,在和平的最后几个月里,英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计划,但在剩下的这点时间里是不大可能予以实施的。就这样,野战军兵力在纸面上逐渐增加,一直到比原来的数字增加了十五倍,本土军增加了一倍;最后在1939年5月1日采取了最**的一个步骤,即实行征兵制。但是,从实践的观点来看,这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无济干事的。因为考虑到本土军和野战军的大量增加,对应征入伍的新兵进行训练和装备还需要等很长的时间。然而不管怎么说,在法国以及那些英国慷慨给予保证的欧洲国家看来,英国实行征兵无疑是一种具有伟大象征意义的姿态。
在慕尼黑会议后的几个月里,扩大军队的措施并没有影响原先的决定,即先派遣两个师前往法国,一俟条件允许再增派两个师。后来又决定,第一批应该派遣四个师,实际上,这也就是1939年9、10两月间派出的全部陆军。这些就是在估计陆军大臣关于本土军和野战军的声明时必须考虑到的严酷事实。
1939年3月8日,霍尔-贝利沙宣称,用于欧洲战场的野战军将有十九个师:正规军有四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本上军有九个步兵师,三个摩托师和一个装甲师。此外还有两个本土骑兵旅。他进一步证实(实际上他的分析已经清楚地表明),打算使本土军不仅在训练和装备上,而且在所起的作用和执行的任务方面,也都达到正规军的水平。不仅如此,本土军现在将构成野战军的主要部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前一年的10月份已经把本土军的野战部队改编为上述的十三个师。因此,当3月29日陆军大臣宣布把本土军增加一倍时,自然也就意味着它的野战部队增加一倍,成为二十六个师。再加上原有的正规军六个师,最后就将有一支三十二个师的野战军。不过,说句公道话,在扩军实现之前就过早乐观的,可能是公众,而不是陆军大臣。因为霍尔-贝利沙在声明中还加上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的生产状况是这样的,那就是,我希望,可以有把握地预言,我们突击部队的正规师的全部将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内装备好,准备行动。我没有把尚未建立的、新的装甲师包括在内。”这只能意味着,他并不盼望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能有一支超过五个正规师的野战军——四个步兵师再加上当时仅有的一个装甲师,即所谓的“机动师”
装甲师立即成了野战军中最有价值但也是最难装备的一部分,因为正如霍尔-贝利沙所说“在我们的生产中最难办的部门是坦克。”在上述各计划中,本来设想成立三个装甲师(两个正规师,一个本土师)和五个陆军坦克旅;但是当战争爆发时,实际上只有一个装甲师和一个陆军坦克旅,而且都是只装备了一部分完好的坦克。师的机动部队装备得较好,因为它们只需要轻型坦克和运载机枪的装甲车,而这些的产量都很充足,并且足够供训练之用。在重型武器方面,由于缺乏装备,训练遇到了困难。
在和平的最后一年,法国的陆军几乎没有什么扩充,虽然在1938年就已循着更为有效的途径,对人员和物资进行过一次整顿,使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使陆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征集五百万以上的兵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过训练的预备役军人。此外,法国议会在1939年3月31日无限期地延长了1936年3月17日的两年服役期法令;并通过一项法案,授权政府可以随时征召后备役军人。然而,慕尼黑会议后的一年“喘息时间”只能使法国处于一个与德国对比起来更加恶劣的地位。德国在1935年才开始实行征兵,因此它在1938年还刚刚开始得到它在人口方面比法国多一倍的好处。
根据在前一天已成为法律的一项法案,法国政府得到特别授权,在次日,即1939年3月20日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有给予国防定货以优先权、指导工人参加国防工业等措施,以及规定国防工业每周工作六十个小时的制度。然而由于经常不断的罢工,缺乏原料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微弱,这些措施大多未能奏效。而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又是因为过去没有整顿好,没有更新设备。结果是只能继续小量地生产武器。坦克、大炮,和飞机一样,生产第一线不得不继续依赖很大一部分过时的原材料。然而,如果按里翁审判中证人估计的平均数计算,那么在1939年9月法国还是有可供使用的新式坦克大约二千二百辆。虽然这使德国人在数量上仍占很大优势,但在质量上,当时双方恐怕是旗鼓相当的,因为在1940年5月才成为德国装甲部队精华的重型坦克,当时还没有开始大量出厂。然而由于这一方和另一方关于坦克用途的理论全然不同,无论是以质量还是以数量为根据的双方对比都是困难的。德国人除了在装甲部队中配备坦克外,其余部队是没有坦克的;而法国人则在非师属的营中装备了比在装甲部队中的比例还稍高一些的坦克。这不仅意味着法国拥有的轻型坦克所占的比例高于德国(因为法国和英国不同,是以轻型坦克作为步兵的支持力量的),而且还表明法国的整个坦克力量因分散而浪费掉,因此法国反而不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对手了。
尽管戴高乐和雷诺竭力主张,尽管达拉第甚至还许下过建立重装甲师的诺言,法国在参战时还是只有一年前就已拥有的那两个轻机械化师。直到1938年12月才作出建立两个装甲师的决定,直到1940年1月这两个师才建立起来。但是,这里再次表明,表面的比较或推论是会产生错觉的,因为轻机械化师的实力,远比它的名称所显示的要强大得多,因为法国的“索米阿”和“b”型坦克胜过所有德国的同类坦克。但是另一方面,在法国全部坦... -->>
第三百二十七章准备充分
在德国空军中,也如同法国和英国一样,在战争前的最后一年,战斗机实力的增长比例大于轰炸机。然而1939年德国轰炸机的力量极其可观,它拥有一千二百七十架双引擎轰炸机,大部分是亨克尔111型和德尼厄17型,还有几架新式容克88型,这是在这一年早些时候开始投入生产的。德国还可以调动三百三十五架容克87型俯冲轰炸机,这种飞机是法国和英国武器库里根本没有的。事实上,如果说法国人和英国人1939年9月在空中较量胜负方面比之一年前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那么,德国人也是一样。可是,在他们可怕的三千七百五十架第一线飞机的背后,却只有少量的后备队,按各种型号分别计算,只占第一线飞机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造成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近来生产速度减慢了;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希特勒想打一场闪电战。因此,德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得到使用它所发展的这种空军所需具备的合适条件。最后,终于给它提供了这些条件,因为在波兰进行的闪击战之后,它有一段长时间的“虚假战争”在这段时间内它可以为今后一连串的闪击战积蓄力量。
至少在慕尼黑危机以前,陆军在英国的防务优先顺序上是处于不利的第三位。在同法国谈判时,特别强调了这样一种想法,即英国在联合防务方面,将主要采取海上和空中支援的方式,这样就势必要牺牲陆上的支援。因而法国人被告知,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初,最多只能期望得到两个师的支援——甚至这种援助也不一定靠得住。这就是“有限责任”这种给人以安慰和讲究节约的理论的产物。慕尼黑危机之后,尤其是在布拉格被占领以后,在法国不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英国人终于意识到,不仅必须毫无疑问地给予法国以陆上的支援,而且要使这种支援有效,还必须大大地扩大规模:法国人甚至可以要求充分补足捷克斯洛伐克损失掉的三十五个师兵力。因此,在和平的最后几个月里,英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计划,但在剩下的这点时间里是不大可能予以实施的。就这样,野战军兵力在纸面上逐渐增加,一直到比原来的数字增加了十五倍,本土军增加了一倍;最后在1939年5月1日采取了最**的一个步骤,即实行征兵制。但是,从实践的观点来看,这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无济干事的。因为考虑到本土军和野战军的大量增加,对应征入伍的新兵进行训练和装备还需要等很长的时间。然而不管怎么说,在法国以及那些英国慷慨给予保证的欧洲国家看来,英国实行征兵无疑是一种具有伟大象征意义的姿态。
在慕尼黑会议后的几个月里,扩大军队的措施并没有影响原先的决定,即先派遣两个师前往法国,一俟条件允许再增派两个师。后来又决定,第一批应该派遣四个师,实际上,这也就是1939年9、10两月间派出的全部陆军。这些就是在估计陆军大臣关于本土军和野战军的声明时必须考虑到的严酷事实。
1939年3月8日,霍尔-贝利沙宣称,用于欧洲战场的野战军将有十九个师:正规军有四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本上军有九个步兵师,三个摩托师和一个装甲师。此外还有两个本土骑兵旅。他进一步证实(实际上他的分析已经清楚地表明),打算使本土军不仅在训练和装备上,而且在所起的作用和执行的任务方面,也都达到正规军的水平。不仅如此,本土军现在将构成野战军的主要部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前一年的10月份已经把本土军的野战部队改编为上述的十三个师。因此,当3月29日陆军大臣宣布把本土军增加一倍时,自然也就意味着它的野战部队增加一倍,成为二十六个师。再加上原有的正规军六个师,最后就将有一支三十二个师的野战军。不过,说句公道话,在扩军实现之前就过早乐观的,可能是公众,而不是陆军大臣。因为霍尔-贝利沙在声明中还加上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的生产状况是这样的,那就是,我希望,可以有把握地预言,我们突击部队的正规师的全部将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内装备好,准备行动。我没有把尚未建立的、新的装甲师包括在内。”这只能意味着,他并不盼望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能有一支超过五个正规师的野战军——四个步兵师再加上当时仅有的一个装甲师,即所谓的“机动师”
装甲师立即成了野战军中最有价值但也是最难装备的一部分,因为正如霍尔-贝利沙所说“在我们的生产中最难办的部门是坦克。”在上述各计划中,本来设想成立三个装甲师(两个正规师,一个本土师)和五个陆军坦克旅;但是当战争爆发时,实际上只有一个装甲师和一个陆军坦克旅,而且都是只装备了一部分完好的坦克。师的机动部队装备得较好,因为它们只需要轻型坦克和运载机枪的装甲车,而这些的产量都很充足,并且足够供训练之用。在重型武器方面,由于缺乏装备,训练遇到了困难。
在和平的最后一年,法国的陆军几乎没有什么扩充,虽然在1938年就已循着更为有效的途径,对人员和物资进行过一次整顿,使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使陆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征集五百万以上的兵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过训练的预备役军人。此外,法国议会在1939年3月31日无限期地延长了1936年3月17日的两年服役期法令;并通过一项法案,授权政府可以随时征召后备役军人。然而,慕尼黑会议后的一年“喘息时间”只能使法国处于一个与德国对比起来更加恶劣的地位。德国在1935年才开始实行征兵,因此它在1938年还刚刚开始得到它在人口方面比法国多一倍的好处。
根据在前一天已成为法律的一项法案,法国政府得到特别授权,在次日,即1939年3月20日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有给予国防定货以优先权、指导工人参加国防工业等措施,以及规定国防工业每周工作六十个小时的制度。然而由于经常不断的罢工,缺乏原料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微弱,这些措施大多未能奏效。而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又是因为过去没有整顿好,没有更新设备。结果是只能继续小量地生产武器。坦克、大炮,和飞机一样,生产第一线不得不继续依赖很大一部分过时的原材料。然而,如果按里翁审判中证人估计的平均数计算,那么在1939年9月法国还是有可供使用的新式坦克大约二千二百辆。虽然这使德国人在数量上仍占很大优势,但在质量上,当时双方恐怕是旗鼓相当的,因为在1940年5月才成为德国装甲部队精华的重型坦克,当时还没有开始大量出厂。然而由于这一方和另一方关于坦克用途的理论全然不同,无论是以质量还是以数量为根据的双方对比都是困难的。德国人除了在装甲部队中配备坦克外,其余部队是没有坦克的;而法国人则在非师属的营中装备了比在装甲部队中的比例还稍高一些的坦克。这不仅意味着法国拥有的轻型坦克所占的比例高于德国(因为法国和英国不同,是以轻型坦克作为步兵的支持力量的),而且还表明法国的整个坦克力量因分散而浪费掉,因此法国反而不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对手了。
尽管戴高乐和雷诺竭力主张,尽管达拉第甚至还许下过建立重装甲师的诺言,法国在参战时还是只有一年前就已拥有的那两个轻机械化师。直到1938年12月才作出建立两个装甲师的决定,直到1940年1月这两个师才建立起来。但是,这里再次表明,表面的比较或推论是会产生错觉的,因为轻机械化师的实力,远比它的名称所显示的要强大得多,因为法国的“索米阿”和“b”型坦克胜过所有德国的同类坦克。但是另一方面,在法国全部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