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93章 ,快速汉化的辽东与天子的斥责
大汉历九年,九月十七日。
张良在许重召的护卫下,沿着辽河一路北上襄平城,同时他也视察着,辽东诸侯对这片土地的开发情况。
虽然张良在奏折上知道,现在的辽东发展的很快,但奏折上的描述,和亲眼看到的事物往前是两回事。
就他在许国看到的情况,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诸侯王国。
在许国的沿海有无数的捕鱼船穿梭,为许国提供海鱼作为食物,张良可以看到一艘艘捕鱼船进入海边的鱼肉加工作坊,海鱼只要进入这个作坊,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美味的咸鱼。
辽东咸鱼也以物美价廉的品质产销整个河北之地,渔业更是许国的第一支柱产业,也是辽东很多靠近沿海的诸侯国第一支柱产业。就张良了解的信息,辽东的渔业产能超过了会稽郡2倍,渔业有利的支持了辽东诸侯的发展。
而出了许国都城,张良看到四周水渠纵横,一架架水车在河道两旁缓慢运转,旷野之上,阡陌纵横,金黄色的稻谷随风飘扬。
张良看到这样的景色下了马车,从田地当中拔出一颗稻谷,只见这辽东水稻颗粒饱满,穗粒多,惊讶道:“一直听闻辽东稻谷颗粒饱满,清香怡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说句实在话,张良一直想不通,水稻明明是楚地的粮食,品质最好的居然会长在寒冷的辽东,要不是他在长安城吃过诸侯上供的辽东水稻,的确是香甜可口,和南方的水稻完全不同,他都以为这是汉吏弄出来的“祥瑞”,今天他总算是在辽东的田地当中,亲眼看到了传说当中的辽东水稻。
许召笑道:“张丞相要是喜欢的话,某留下最上等的辽东稻谷,给丞相带回长安尝尝,天下的稻谷我辽东最好,这要去了河北之地没有两倍的价格根本买不到。”
辽东水稻托徐凡这个天子的福,名声大噪成为天下最上等的粮食之一,大汉其他粮食价格跌到30钱左右,辽东稻米在本地都有上百钱。去了河北,齐地更是价格翻倍到达200钱,关中达到400钱,所以辽东稻米成为了辽东诸侯的一大特产之一。
中原的海商都愿意从辽东运输大米回中原齐地贩卖,正是有辽东大米这项特产,海商才更愿意来辽东行商,毕竟双边贸易的利润才会高。
张良笑着点头,而后继续上路,这一路上每隔十几里,就可以在驰道两旁看到炊烟袅袅的乡里,乡里之外,则是黄金色稻田和高耸的水车,数量不少,甚至有的超出了张良的预计,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拓出来,但此时的辽东绝对不算是蛮荒之地。
田地当中已经有村民开始收割稻谷了,每個农户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和在中原的同伴不同,辽东粮食的收益比中原高三倍,30亩田地的收益就可以抵得上中原百亩,所以辽东农户的垦荒的积极性非常高,即便这里垦荒,非常艰难,不但要流汗,还要流血。但只要有足够的收益,当地的农户还是排干沼泽,垦伐树木,在辽东开垦出一亩亩的良田。
而这也是徐凡愿意把辽东稻米弄成贡米的原因,辽东需要有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加快大汉的诸侯在辽东的开发进度。
在这些收割的田地当中,张良还看到有很多扁鼻,圆饼脸,身体粗壮却又比大汉百姓矮一截的农户。
张良知道这些应该是辽东胡人转化的农户,而且数量还不少,几乎能达到一比一的程度。
“尔等在辽东教化的不错,此时的辽东和大汉本土无异。”张良感叹道。
许重召笑道:“这都是天子对我等的教导,当初我等来辽东,天子就三番五次叮嘱我等,之所以把我等分封在辽东,一是酬谢我等对朝廷的功劳,二就是要我等行太公召公之事,把辽东化胡为汉。我等在辽东可是一直不敢忘记天子的教诲。”
张良点头道:“许侯教化之功,良必上报天子。”
许重召道:“国相田齐也是大功臣,某刚刚来辽东,国相就向某进言,要在许国境内所有的部落接受大汉的文字法律和制度,建村里,开田地,敢有不服大汉教化者,必定毫不留情的剿灭,这才有今日辽东入中原的景象。”
封建贵族和封建官僚终究是不同的。他们更加适合生产力落后的蛮荒地域。
封建贵族,把辽东看成是自己的产业,对于自己家的产业,那当然是巴不得越兴旺越好,任何潜在的敌人,他们都会想办法消灭。
所以辽东才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化胡为汉,森林,沼泽被开垦成田地,空旷的辽东大地出现一座座城池,一个个炊烟袅袅的乡里。
封建官僚怎么可能有这么强的行动力,责任感。
他们是流官,做事情得过且过,生怕地方上出现事端,让他们政绩变得难看。
这就导致封建官僚面对越老实的农户,他们越敢压榨,越闹事的胡人,他们越要推让,生怕引起地方上的叛乱。
虽然不是每个封建官僚都是这样,但大部分的封建官员却是这样的。
要是从战国设立辽东郡县开始算,历史这片土地的汉化过程持续了两千年,反反复复,一时胡人实力强,一时汉人实力强。
比起快速被汉化的中原地区,辽东恶劣的气候虽然是汉化缓慢的一个原因之一,但封建官吏不适合开荒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可以算是生产和分配不配套导致的结果。
而大汉的这些诸侯就很适应这样的蛮荒之地,他们不会有那么多顾忌,当初推行汉化的政策的时候,辽东胡人引起的骚乱,那些不服气的胡人四处作乱,拒绝汉化。
但辽东的胡人很快被大汉这些,从乱世杀出来的诸侯铁血镇压了。
任何敢不服从大汉教化的胡人部落,纷纷倒在了这些大汉诸侯的刀前。
在大汉诸侯充沛的武德教育下,辽东这片土地的胡人,或是成为大汉的子民,或是成为大汉的盟友,听从大汉的指挥,消灭这一片地区不服从大汉教化的部落。
这才不到10年的时间,辽东胡人的势力减少了一大半,只有在更北方才存在一些大汉盟友的部落势力。
辽东的南方,原本的胡人部落,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说汉话穿汉服的汉人。
草场变成了一块块田地,部落成为了一座座城池,辽东这块土地多了两百万汉人。
大汉这些诸侯十年做的事情,超过了燕秦官吏上百年做的事情,可见在开垦地方上,封建诸侯还是比封建官员更加合适。
张良他们继续前线,他看到了大量的百姓在辽东树林当中辛勤伐木。辽东的原始森林,成片被伐倒,然后,扎成木排,顺流而下,运去造船厂。
这些巨木也是辽东的特产之一。以前他们会被海船拖到广阳郡造船厂。
而现在辽东有自己的造船厂,现在这些木料只需要顺流而下,成为辽东造船厂的原材料。
而剩下的小木材,则会被送到一些小的造船厂,制造小的渔船,毕竟渔业也是辽东的支柱产业之一,
上下游的产业链极其广大,有装鱼的木桶,有腌制的盐田,甚至还有海外的香料,也会有少量的运输到辽东,然后被制作出美味的鱼肉罐头。这个产业链虽然简陋,但在辽东却极其重要,养活的上百个作坊,大大小小几万的工匠。
大汉历9年9月25日,襄平城。
大汉的各路诸侯早已汇聚于此,他们在襄平城城门口,等丞相张良到达。
“某早就说了,不能太贪心,不能太贪心,长安城可在天子的眼皮底下,... -->>
第393章 ,快速汉化的辽东与天子的斥责
大汉历九年,九月十七日。
张良在许重召的护卫下,沿着辽河一路北上襄平城,同时他也视察着,辽东诸侯对这片土地的开发情况。
虽然张良在奏折上知道,现在的辽东发展的很快,但奏折上的描述,和亲眼看到的事物往前是两回事。
就他在许国看到的情况,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诸侯王国。
在许国的沿海有无数的捕鱼船穿梭,为许国提供海鱼作为食物,张良可以看到一艘艘捕鱼船进入海边的鱼肉加工作坊,海鱼只要进入这个作坊,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美味的咸鱼。
辽东咸鱼也以物美价廉的品质产销整个河北之地,渔业更是许国的第一支柱产业,也是辽东很多靠近沿海的诸侯国第一支柱产业。就张良了解的信息,辽东的渔业产能超过了会稽郡2倍,渔业有利的支持了辽东诸侯的发展。
而出了许国都城,张良看到四周水渠纵横,一架架水车在河道两旁缓慢运转,旷野之上,阡陌纵横,金黄色的稻谷随风飘扬。
张良看到这样的景色下了马车,从田地当中拔出一颗稻谷,只见这辽东水稻颗粒饱满,穗粒多,惊讶道:“一直听闻辽东稻谷颗粒饱满,清香怡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说句实在话,张良一直想不通,水稻明明是楚地的粮食,品质最好的居然会长在寒冷的辽东,要不是他在长安城吃过诸侯上供的辽东水稻,的确是香甜可口,和南方的水稻完全不同,他都以为这是汉吏弄出来的“祥瑞”,今天他总算是在辽东的田地当中,亲眼看到了传说当中的辽东水稻。
许召笑道:“张丞相要是喜欢的话,某留下最上等的辽东稻谷,给丞相带回长安尝尝,天下的稻谷我辽东最好,这要去了河北之地没有两倍的价格根本买不到。”
辽东水稻托徐凡这个天子的福,名声大噪成为天下最上等的粮食之一,大汉其他粮食价格跌到30钱左右,辽东稻米在本地都有上百钱。去了河北,齐地更是价格翻倍到达200钱,关中达到400钱,所以辽东稻米成为了辽东诸侯的一大特产之一。
中原的海商都愿意从辽东运输大米回中原齐地贩卖,正是有辽东大米这项特产,海商才更愿意来辽东行商,毕竟双边贸易的利润才会高。
张良笑着点头,而后继续上路,这一路上每隔十几里,就可以在驰道两旁看到炊烟袅袅的乡里,乡里之外,则是黄金色稻田和高耸的水车,数量不少,甚至有的超出了张良的预计,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拓出来,但此时的辽东绝对不算是蛮荒之地。
田地当中已经有村民开始收割稻谷了,每個农户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和在中原的同伴不同,辽东粮食的收益比中原高三倍,30亩田地的收益就可以抵得上中原百亩,所以辽东农户的垦荒的积极性非常高,即便这里垦荒,非常艰难,不但要流汗,还要流血。但只要有足够的收益,当地的农户还是排干沼泽,垦伐树木,在辽东开垦出一亩亩的良田。
而这也是徐凡愿意把辽东稻米弄成贡米的原因,辽东需要有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加快大汉的诸侯在辽东的开发进度。
在这些收割的田地当中,张良还看到有很多扁鼻,圆饼脸,身体粗壮却又比大汉百姓矮一截的农户。
张良知道这些应该是辽东胡人转化的农户,而且数量还不少,几乎能达到一比一的程度。
“尔等在辽东教化的不错,此时的辽东和大汉本土无异。”张良感叹道。
许重召笑道:“这都是天子对我等的教导,当初我等来辽东,天子就三番五次叮嘱我等,之所以把我等分封在辽东,一是酬谢我等对朝廷的功劳,二就是要我等行太公召公之事,把辽东化胡为汉。我等在辽东可是一直不敢忘记天子的教诲。”
张良点头道:“许侯教化之功,良必上报天子。”
许重召道:“国相田齐也是大功臣,某刚刚来辽东,国相就向某进言,要在许国境内所有的部落接受大汉的文字法律和制度,建村里,开田地,敢有不服大汉教化者,必定毫不留情的剿灭,这才有今日辽东入中原的景象。”
封建贵族和封建官僚终究是不同的。他们更加适合生产力落后的蛮荒地域。
封建贵族,把辽东看成是自己的产业,对于自己家的产业,那当然是巴不得越兴旺越好,任何潜在的敌人,他们都会想办法消灭。
所以辽东才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化胡为汉,森林,沼泽被开垦成田地,空旷的辽东大地出现一座座城池,一个个炊烟袅袅的乡里。
封建官僚怎么可能有这么强的行动力,责任感。
他们是流官,做事情得过且过,生怕地方上出现事端,让他们政绩变得难看。
这就导致封建官僚面对越老实的农户,他们越敢压榨,越闹事的胡人,他们越要推让,生怕引起地方上的叛乱。
虽然不是每个封建官僚都是这样,但大部分的封建官员却是这样的。
要是从战国设立辽东郡县开始算,历史这片土地的汉化过程持续了两千年,反反复复,一时胡人实力强,一时汉人实力强。
比起快速被汉化的中原地区,辽东恶劣的气候虽然是汉化缓慢的一个原因之一,但封建官吏不适合开荒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可以算是生产和分配不配套导致的结果。
而大汉的这些诸侯就很适应这样的蛮荒之地,他们不会有那么多顾忌,当初推行汉化的政策的时候,辽东胡人引起的骚乱,那些不服气的胡人四处作乱,拒绝汉化。
但辽东的胡人很快被大汉这些,从乱世杀出来的诸侯铁血镇压了。
任何敢不服从大汉教化的胡人部落,纷纷倒在了这些大汉诸侯的刀前。
在大汉诸侯充沛的武德教育下,辽东这片土地的胡人,或是成为大汉的子民,或是成为大汉的盟友,听从大汉的指挥,消灭这一片地区不服从大汉教化的部落。
这才不到10年的时间,辽东胡人的势力减少了一大半,只有在更北方才存在一些大汉盟友的部落势力。
辽东的南方,原本的胡人部落,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说汉话穿汉服的汉人。
草场变成了一块块田地,部落成为了一座座城池,辽东这块土地多了两百万汉人。
大汉这些诸侯十年做的事情,超过了燕秦官吏上百年做的事情,可见在开垦地方上,封建诸侯还是比封建官员更加合适。
张良他们继续前线,他看到了大量的百姓在辽东树林当中辛勤伐木。辽东的原始森林,成片被伐倒,然后,扎成木排,顺流而下,运去造船厂。
这些巨木也是辽东的特产之一。以前他们会被海船拖到广阳郡造船厂。
而现在辽东有自己的造船厂,现在这些木料只需要顺流而下,成为辽东造船厂的原材料。
而剩下的小木材,则会被送到一些小的造船厂,制造小的渔船,毕竟渔业也是辽东的支柱产业之一,
上下游的产业链极其广大,有装鱼的木桶,有腌制的盐田,甚至还有海外的香料,也会有少量的运输到辽东,然后被制作出美味的鱼肉罐头。这个产业链虽然简陋,但在辽东却极其重要,养活的上百个作坊,大大小小几万的工匠。
大汉历9年9月25日,襄平城。
大汉的各路诸侯早已汇聚于此,他们在襄平城城门口,等丞相张良到达。
“某早就说了,不能太贪心,不能太贪心,长安城可在天子的眼皮底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