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20章 煤矿改革
时间一晃便是月余。
自从孙晓清回去以后,并未再来,仿佛事情就此了结。
不过孙向阳却明白,这件事情远远没有了结,对方现在没有找来,只怕是在寻找合适的风水大师,为了孙家的未来,软的不行,自然要来硬的。
对此,孙向阳并不担心,就算来的是风水宗师,也无法将那真龙穴复原,顶多是在双水湾培育一个新的风水宝地,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得上真龙穴。
况且,双水湾是他的地盘,想要来硬的,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在此期间,黄德发找了三个相师,其中两个是骗子,还有一个虽然有些本事,但依旧无法看出黄锦铃的问题,孙向阳也借机请教了一番,对命的理解,也更深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始终无法突破那一线之隔,仿佛有什么东西阻碍着他。
而这一個月,黄锦铃每天跟着站桩,身体越来越好,甚至已经开始学习一些擒拿把式,除此之外,她便一直在剪纸小组学习,虽然还没有剪出合格的剪纸画,但也有模有样。
更重要的是,黄锦铃渐渐发现,自己已经有些喜欢上双水湾的日子,在这里虽然简单,但却有种充实的感觉,就连衣服,也换上了双水湾的特色,甚至扎了两条大辫子,活脱脱的一个陕北妹子。
站在双水湾的高处,可以看到一排不断延伸的电线杆,远远望去,上面有人在忙碌着,那是在架设电线,是从县里供电所请来的人。
虽然钱是黄锦铃出的,但学校的名字仍旧叫向阳小学,这是黄锦铃唯一的要求。
不过现在双水湾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建学校。
双水湾的变化,也让周围更多的生产大队羡慕嫉妒,又通电,又建学校,甚至还有那什么研究所,他们哪怕不懂研究,可也知道这个研究所投资了多少钱。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想大家不会不明白。
学校的选址位于双水湾村碑的对面,也就是在双水湾的家门口,那里正好有一块空地,距离研究所也有几百米的距离,差不多是一左一右的格局。
可惜,就算再眼红,也没办法争夺。
充分让不少人体会到,什么叫有钱人家的孩子。
在煤矿前的值班屋子里,此刻坐着不少人,除了煤矿的小队长之外,就连老支书跟沙宏成,以及两个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也都在,将屋子挤的满满登登。
按照眼下的进度,再有半个月,双水湾就能通电。
按照规划,这所小学虽然是单层结构,但建好以后,可以容纳至少三百个学生,哪怕包含了一到五年级,还有育红班,但对双水湾来说,也足够了。
眼下研究所基本搭建好,就连地面也用水泥找平,就等着那些机器设备运来。
黄锦铃听到孙向阳打算用香江那边的公司为双水湾捐赠一所学校后,立即找到孙向阳,打算由她出这笔钱,用她的话说,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更何况她现在吃住都在双水湾,也想着为双水湾做点事情。
整个研究所呈回字形,建的比正常房子高大许多,这也是为了方便在屋里安装设备,一些大型的氧化炉高达三米,如果太矮,根本就没法安装。
谁让双水湾出了个孙向阳呢?
我之前统计了一下,现在剪纸画小组剪出最多的一人,平均每天四幅,相当于四十个工分,一个大老爷们辛辛苦苦一天,也就十个工分,可那些妇女,最多的却可以赚四十个工分,最少也有二十个工分。
所以,我一点也不怕她们赚得多,就怕她们赚的少。
同时,研究所那边已经搭建好,老支书从金家沟请了三十个青壮劳力,在他们的帮助下,研究所的搭建大大加快。
研究所除了一个个实验室,还有一排宿舍,将来在这里上班的技术员都会居住在这边,不再回到窑洞那边,用程岩的话说,这一来一回,耽误太多的时间,哪有住在这边方便。
“对,剪纸小组的人为什么那么能干,就连晚上也主动加班?就因为她们剪出一幅剪纸画,就有十个工分,剪出来的越多,赚的工分就越多。
“多劳多得肯定是好的,虽然煤矿的社员都是精心挑选的,没有谁敢偷奸耍滑,但采煤毕竟是个苦力活,就算再能干,也想多休息一下,要是以后跟剪纸小组一样,产量肯定还能提高,就是用这种分配方法,传出去会不会影响不好,这可是资本……”
而现在,大家已经渐渐习惯了剪纸小组的那种分配方式,心里未尝没有想法,所以孙向阳才拿出这个方案,甚至煤矿也只是一个开始。
所以,双水湾仍旧没有闲下多少人。
对于程岩的要求,孙向阳自然一一满足。
“队长,煤矿真的要跟剪纸小组一样,以后多劳多得吗?”
毕竟现在的双水湾,人口只是小一千,就算所有上学的孩子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两百个,多建些教室,也是为了以后着想。
既然已经证明这种办法可行,那么煤矿这边,自然也要使用这种方式。”
至于上学有没有用处,这点只要看看研究所那些技术员的待遇就知道了,即便再淳朴的人,也会算这笔账。
相比建造研究所,大家对这所学校明显更上心,正如老支书之前说的,就算让双水湾出这笔钱,大家也都心甘情愿,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将来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也省去了奔波之苦,不用每天深一脚浅一脚,到七八里外的地方去上学。
为此,老支书特意又拉出一支修路队,先去把县里通往双水湾的路重新修整一遍,虽然之前已经修过,但这些日子来,拖拉机拉着煤,一趟趟的经过,早就压出一条条车辙,甚至前不久还下了一场雨,导致一些地方被冲的坑坑洼洼,如果不重新修整,那些拉设备的车辆很难通过这边。
如此一来,自然对建学校更用心。
而且,她说出钱,并不是让自己父亲出,而是真的自己拿钱,她的零花钱就足够修建一两所学校,还绰绰有余。
听到设备到了内地,程岩等人每天都眼巴巴的瞅着,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那些设备早点运到双水湾。
虽然竖电线杆的人已经忙完,留下一些帮忙拉电线,剩下的人已经开始在地里忙活起来。
孙向阳大声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关于这个计划,他已经酝酿了很久,之所以没有早拿出来,就是因为时机未到。
虽然她们分的工分多,但实际上,双水湾赚的却更多,别忘了一幅剪纸画能卖多少钱。
&nbs... -->>
第220章 煤矿改革
时间一晃便是月余。
自从孙晓清回去以后,并未再来,仿佛事情就此了结。
不过孙向阳却明白,这件事情远远没有了结,对方现在没有找来,只怕是在寻找合适的风水大师,为了孙家的未来,软的不行,自然要来硬的。
对此,孙向阳并不担心,就算来的是风水宗师,也无法将那真龙穴复原,顶多是在双水湾培育一个新的风水宝地,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得上真龙穴。
况且,双水湾是他的地盘,想要来硬的,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在此期间,黄德发找了三个相师,其中两个是骗子,还有一个虽然有些本事,但依旧无法看出黄锦铃的问题,孙向阳也借机请教了一番,对命的理解,也更深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始终无法突破那一线之隔,仿佛有什么东西阻碍着他。
而这一個月,黄锦铃每天跟着站桩,身体越来越好,甚至已经开始学习一些擒拿把式,除此之外,她便一直在剪纸小组学习,虽然还没有剪出合格的剪纸画,但也有模有样。
更重要的是,黄锦铃渐渐发现,自己已经有些喜欢上双水湾的日子,在这里虽然简单,但却有种充实的感觉,就连衣服,也换上了双水湾的特色,甚至扎了两条大辫子,活脱脱的一个陕北妹子。
站在双水湾的高处,可以看到一排不断延伸的电线杆,远远望去,上面有人在忙碌着,那是在架设电线,是从县里供电所请来的人。
虽然钱是黄锦铃出的,但学校的名字仍旧叫向阳小学,这是黄锦铃唯一的要求。
不过现在双水湾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建学校。
双水湾的变化,也让周围更多的生产大队羡慕嫉妒,又通电,又建学校,甚至还有那什么研究所,他们哪怕不懂研究,可也知道这个研究所投资了多少钱。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想大家不会不明白。
学校的选址位于双水湾村碑的对面,也就是在双水湾的家门口,那里正好有一块空地,距离研究所也有几百米的距离,差不多是一左一右的格局。
可惜,就算再眼红,也没办法争夺。
充分让不少人体会到,什么叫有钱人家的孩子。
在煤矿前的值班屋子里,此刻坐着不少人,除了煤矿的小队长之外,就连老支书跟沙宏成,以及两个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也都在,将屋子挤的满满登登。
按照眼下的进度,再有半个月,双水湾就能通电。
按照规划,这所小学虽然是单层结构,但建好以后,可以容纳至少三百个学生,哪怕包含了一到五年级,还有育红班,但对双水湾来说,也足够了。
眼下研究所基本搭建好,就连地面也用水泥找平,就等着那些机器设备运来。
黄锦铃听到孙向阳打算用香江那边的公司为双水湾捐赠一所学校后,立即找到孙向阳,打算由她出这笔钱,用她的话说,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更何况她现在吃住都在双水湾,也想着为双水湾做点事情。
整个研究所呈回字形,建的比正常房子高大许多,这也是为了方便在屋里安装设备,一些大型的氧化炉高达三米,如果太矮,根本就没法安装。
谁让双水湾出了个孙向阳呢?
我之前统计了一下,现在剪纸画小组剪出最多的一人,平均每天四幅,相当于四十个工分,一个大老爷们辛辛苦苦一天,也就十个工分,可那些妇女,最多的却可以赚四十个工分,最少也有二十个工分。
所以,我一点也不怕她们赚得多,就怕她们赚的少。
同时,研究所那边已经搭建好,老支书从金家沟请了三十个青壮劳力,在他们的帮助下,研究所的搭建大大加快。
研究所除了一个个实验室,还有一排宿舍,将来在这里上班的技术员都会居住在这边,不再回到窑洞那边,用程岩的话说,这一来一回,耽误太多的时间,哪有住在这边方便。
“对,剪纸小组的人为什么那么能干,就连晚上也主动加班?就因为她们剪出一幅剪纸画,就有十个工分,剪出来的越多,赚的工分就越多。
“多劳多得肯定是好的,虽然煤矿的社员都是精心挑选的,没有谁敢偷奸耍滑,但采煤毕竟是个苦力活,就算再能干,也想多休息一下,要是以后跟剪纸小组一样,产量肯定还能提高,就是用这种分配方法,传出去会不会影响不好,这可是资本……”
而现在,大家已经渐渐习惯了剪纸小组的那种分配方式,心里未尝没有想法,所以孙向阳才拿出这个方案,甚至煤矿也只是一个开始。
所以,双水湾仍旧没有闲下多少人。
对于程岩的要求,孙向阳自然一一满足。
“队长,煤矿真的要跟剪纸小组一样,以后多劳多得吗?”
毕竟现在的双水湾,人口只是小一千,就算所有上学的孩子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两百个,多建些教室,也是为了以后着想。
既然已经证明这种办法可行,那么煤矿这边,自然也要使用这种方式。”
至于上学有没有用处,这点只要看看研究所那些技术员的待遇就知道了,即便再淳朴的人,也会算这笔账。
相比建造研究所,大家对这所学校明显更上心,正如老支书之前说的,就算让双水湾出这笔钱,大家也都心甘情愿,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将来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也省去了奔波之苦,不用每天深一脚浅一脚,到七八里外的地方去上学。
为此,老支书特意又拉出一支修路队,先去把县里通往双水湾的路重新修整一遍,虽然之前已经修过,但这些日子来,拖拉机拉着煤,一趟趟的经过,早就压出一条条车辙,甚至前不久还下了一场雨,导致一些地方被冲的坑坑洼洼,如果不重新修整,那些拉设备的车辆很难通过这边。
如此一来,自然对建学校更用心。
而且,她说出钱,并不是让自己父亲出,而是真的自己拿钱,她的零花钱就足够修建一两所学校,还绰绰有余。
听到设备到了内地,程岩等人每天都眼巴巴的瞅着,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那些设备早点运到双水湾。
虽然竖电线杆的人已经忙完,留下一些帮忙拉电线,剩下的人已经开始在地里忙活起来。
孙向阳大声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关于这个计划,他已经酝酿了很久,之所以没有早拿出来,就是因为时机未到。
虽然她们分的工分多,但实际上,双水湾赚的却更多,别忘了一幅剪纸画能卖多少钱。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