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大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朕特意为你而设,天下背本趋末之风朕也常有耳闻,你坐下以后就好好给朕说说此事的来龙去脉。”
贾谊坐下之后迟迟没有开口,刘恒笑道:“多少文笔犀利的文士们见了朕的面便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了,朕恕你言辞无罪,大可直言。”
“背本趋末之风遍及全国各地,臣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贾谊看向刘恒拱手说道:“就以臣的家乡河南说起吧。”
刘恒点了点头道:“河南郡地处平原,乃农业大郡,你就给朕说说河南的情况吧。”
贾谊沉思片刻,开口说道:“天下皆说河南富庶,实则臣自小便耳濡目染,农人们的生活依旧艰苦,他们干着天下最累的活,却拿着天下最少的收益。或遇灾荒,或遇战乱,便更是连衣食温饱都难以保全,他们受苦受累但却仍无法生活,他们背本趋末,大批大批的青壮劳力甘愿从商,这还算好的。据臣下所知,不少边远地区的农人们生活不下去,已然发动了小的民变,多少从商失利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果腹而成了流民,这些问题看似事小,然决不能忽视,想来陈胜吴广,不就是......”话说到这,贾谊才知失言,忙拱手说道:“臣下失言了。”
刘恒却并没有怪罪贾谊的意思,他看向贾谊说道:“可汉国自高祖,吕后之时便一再降低田税,现在全国田税皆行十五税一之制,已然很轻了,为什么百姓们还是吃不饱饭呢?”
“臣先前也有此疑问。”回想起那日新城县弃农从商的风波,贾谊不由动容:“可是除去田税之外,还有算赋,口钱,户赋等等一系列的杂税,而这些杂税又都被层层克扣,最后都落到了地方官员的手中,以至于国库已然空空,百姓已然困苦,却肥了地方官员的私囊,如此下去,各地早晚必要发生民变。”贾谊见刘恒听的十分认真,故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除了赋税,这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也成了农人们背本趋末的一大原因。富商大贾与各地藩王之间相互勾结,有恃无恐,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百姓们为求活命只能将自己手中的土地低价贱卖,已至天下田土虽多,真正落在每一位农人手中的却是少之又少,陛下可还记得几年前的那个吕禄?他凭借权势一连圈占土地上千顷,这又要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呢?”
“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汗流浃背却仍要饱受藩王富商的压迫,他们不弃农从商,背本趋末,还能怎么办呢?”贾谊沉下头叹了口气道:“天下农人皆舍本而求末,长此以往,国之大害。”贾谊看向刘恒说道:“陛下,背本趋末之风的盛起,必然会引起淫奢之风的日益增长,汉国如此穷弱,富商大贾争相夺利,互相攀比,吃粮的人多,产粮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国无积贮,外患无法定,内忧无法平,国家危矣。”
刘恒缓缓点头,默默说道:“背本趋末,淫奢风起,国之大患也。”
“农业急待振兴,可还有一事,陛下也不得不尽快着手应对。”
刘恒与贾谊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出了两个字:“削藩。”
贾谊看向刘恒说道:“此次藩王入京述职,一连发生两起命案,幸好陛下睿智,才得以妥善解决。可臣下以为,藩王们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与中央的矛盾自陛下登基以来,已成愈演愈烈之势。”
说到削藩的问题上,刘恒便回想起那些在大殿之上仍目中无人的藩王们,眉头便不由紧紧拧成了一团。贾谊开口说道:“首当其冲,该是齐王刘襄三兄弟,他们为夺君位,精心谋划,于诛吕之事中出力最多,可最终却没有得到丝毫实质的封赏,齐王病入膏肓,可刘章与刘兴居二人必然不会就此罢休,此番淮南王杀人之事,那刘兴居张口闭口高喊淮南王无罪,正是要和陛下对着来啊。”
“其次,便是淮南王。”贾谊看向刘恒继续说道:“淮南王天生神力,跋扈之名天下皆知,此次入京他多次僭越礼制,还不行通禀便击杀了审食其。当初剿灭诸吕,他多次贿赂朝中大员,希望众人能推他为君,可最后君位却归陛下,他对陛下的怨恨之心,可见一斑。”
“吴王刘濞。”贾谊接着说道:“坐拥东南,他凭借地利开山铢钱,下海煮盐,一举便垄断了货币盐铁的大权,他私铢钱币,此举早晚必使天下货币体系陷入混乱,社会动荡便会由此而生。此次吴王入京,其子又被大皇子失手误杀,他虽口中不说,然其内心必然不满,他若起事,东南不保矣。更有楚王,琅琊王等等藩王,他们在封国中尽情享乐,吃穿用度与陛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昔年高祖之时,高皇帝便早已料到藩王坐大,架空中央之势,故而才接连南征北讨,一连拔除数个异姓诸侯王。可臣以为,不论是异姓诸侯,还是同姓诸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血缘亲疏无法评断诸侯对中央的忠心与否,臣还有句不当说的话。”
刘恒看向贾谊说道:“你说。”
“诸侯坐大,早晚必反。”贾谊看向刘恒说道:“只是有能力者先反,无能力者后反罢了。”
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眼前看似复杂的形式竟被面前这个年青人剖析的如此准确,他看向贾谊说道:“朕自继位以来,深感国家贫弱,高祖之时所定各项法令多已与当今所脱节,不能再用,朕急待一位大才辅国,不知卿可愿担此变法强国之重任?”
变法强国即是每个满腔抱负的人虽终日期望的重任,但同样这四个字也令无数有抱负的人感到胆寒,历来变法改革之臣的结局几乎是早已注定的一般,极难有一个能够得以善终,战国的吴起,申不害,前秦的商鞅,哪一个最后得到了好下场?变法,必然要触动当权者的利益,若是支持变法的君王意志再稍有不坚,变法之臣便会成为变法的殉葬品。变法强国,虽可功在千秋,名留青史,但同样也是危机重重,九死一生啊。(未完待续)
朕特意为你而设,天下背本趋末之风朕也常有耳闻,你坐下以后就好好给朕说说此事的来龙去脉。”
贾谊坐下之后迟迟没有开口,刘恒笑道:“多少文笔犀利的文士们见了朕的面便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了,朕恕你言辞无罪,大可直言。”
“背本趋末之风遍及全国各地,臣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贾谊看向刘恒拱手说道:“就以臣的家乡河南说起吧。”
刘恒点了点头道:“河南郡地处平原,乃农业大郡,你就给朕说说河南的情况吧。”
贾谊沉思片刻,开口说道:“天下皆说河南富庶,实则臣自小便耳濡目染,农人们的生活依旧艰苦,他们干着天下最累的活,却拿着天下最少的收益。或遇灾荒,或遇战乱,便更是连衣食温饱都难以保全,他们受苦受累但却仍无法生活,他们背本趋末,大批大批的青壮劳力甘愿从商,这还算好的。据臣下所知,不少边远地区的农人们生活不下去,已然发动了小的民变,多少从商失利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果腹而成了流民,这些问题看似事小,然决不能忽视,想来陈胜吴广,不就是......”话说到这,贾谊才知失言,忙拱手说道:“臣下失言了。”
刘恒却并没有怪罪贾谊的意思,他看向贾谊说道:“可汉国自高祖,吕后之时便一再降低田税,现在全国田税皆行十五税一之制,已然很轻了,为什么百姓们还是吃不饱饭呢?”
“臣先前也有此疑问。”回想起那日新城县弃农从商的风波,贾谊不由动容:“可是除去田税之外,还有算赋,口钱,户赋等等一系列的杂税,而这些杂税又都被层层克扣,最后都落到了地方官员的手中,以至于国库已然空空,百姓已然困苦,却肥了地方官员的私囊,如此下去,各地早晚必要发生民变。”贾谊见刘恒听的十分认真,故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除了赋税,这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也成了农人们背本趋末的一大原因。富商大贾与各地藩王之间相互勾结,有恃无恐,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百姓们为求活命只能将自己手中的土地低价贱卖,已至天下田土虽多,真正落在每一位农人手中的却是少之又少,陛下可还记得几年前的那个吕禄?他凭借权势一连圈占土地上千顷,这又要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呢?”
“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汗流浃背却仍要饱受藩王富商的压迫,他们不弃农从商,背本趋末,还能怎么办呢?”贾谊沉下头叹了口气道:“天下农人皆舍本而求末,长此以往,国之大害。”贾谊看向刘恒说道:“陛下,背本趋末之风的盛起,必然会引起淫奢之风的日益增长,汉国如此穷弱,富商大贾争相夺利,互相攀比,吃粮的人多,产粮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国无积贮,外患无法定,内忧无法平,国家危矣。”
刘恒缓缓点头,默默说道:“背本趋末,淫奢风起,国之大患也。”
“农业急待振兴,可还有一事,陛下也不得不尽快着手应对。”
刘恒与贾谊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出了两个字:“削藩。”
贾谊看向刘恒说道:“此次藩王入京述职,一连发生两起命案,幸好陛下睿智,才得以妥善解决。可臣下以为,藩王们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与中央的矛盾自陛下登基以来,已成愈演愈烈之势。”
说到削藩的问题上,刘恒便回想起那些在大殿之上仍目中无人的藩王们,眉头便不由紧紧拧成了一团。贾谊开口说道:“首当其冲,该是齐王刘襄三兄弟,他们为夺君位,精心谋划,于诛吕之事中出力最多,可最终却没有得到丝毫实质的封赏,齐王病入膏肓,可刘章与刘兴居二人必然不会就此罢休,此番淮南王杀人之事,那刘兴居张口闭口高喊淮南王无罪,正是要和陛下对着来啊。”
“其次,便是淮南王。”贾谊看向刘恒继续说道:“淮南王天生神力,跋扈之名天下皆知,此次入京他多次僭越礼制,还不行通禀便击杀了审食其。当初剿灭诸吕,他多次贿赂朝中大员,希望众人能推他为君,可最后君位却归陛下,他对陛下的怨恨之心,可见一斑。”
“吴王刘濞。”贾谊接着说道:“坐拥东南,他凭借地利开山铢钱,下海煮盐,一举便垄断了货币盐铁的大权,他私铢钱币,此举早晚必使天下货币体系陷入混乱,社会动荡便会由此而生。此次吴王入京,其子又被大皇子失手误杀,他虽口中不说,然其内心必然不满,他若起事,东南不保矣。更有楚王,琅琊王等等藩王,他们在封国中尽情享乐,吃穿用度与陛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昔年高祖之时,高皇帝便早已料到藩王坐大,架空中央之势,故而才接连南征北讨,一连拔除数个异姓诸侯王。可臣以为,不论是异姓诸侯,还是同姓诸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血缘亲疏无法评断诸侯对中央的忠心与否,臣还有句不当说的话。”
刘恒看向贾谊说道:“你说。”
“诸侯坐大,早晚必反。”贾谊看向刘恒说道:“只是有能力者先反,无能力者后反罢了。”
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眼前看似复杂的形式竟被面前这个年青人剖析的如此准确,他看向贾谊说道:“朕自继位以来,深感国家贫弱,高祖之时所定各项法令多已与当今所脱节,不能再用,朕急待一位大才辅国,不知卿可愿担此变法强国之重任?”
变法强国即是每个满腔抱负的人虽终日期望的重任,但同样这四个字也令无数有抱负的人感到胆寒,历来变法改革之臣的结局几乎是早已注定的一般,极难有一个能够得以善终,战国的吴起,申不害,前秦的商鞅,哪一个最后得到了好下场?变法,必然要触动当权者的利益,若是支持变法的君王意志再稍有不坚,变法之臣便会成为变法的殉葬品。变法强国,虽可功在千秋,名留青史,但同样也是危机重重,九死一生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