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红楼小丫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来快回京了?”
琳琅想了想,道:“西北离此,何止千里迢迢,他们到西北还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再休养一番方战,捷报进京的时候,怕战事尚未结束呢!等结束了再回来,路上也得许久。”
杨奶奶不觉失望道:“如此说来,年前是赶不回来了?”
琳琅忙安慰道:“虽然李内相说大哥生擒贼首,但贼首何其多?许是一营之首。既有捷报,想来此战势如破竹,便是年前不归,年后也该回来了。”
杨奶奶听了,方欢喜起来。
收拾赏赐之物时,琳琅命二妞和春兰将杨奶奶那一份送到杨奶奶房里,杨奶奶笑道:“这皇家就是有钱,有多少东西赏下来?我都看花眼了。”
琳琅不禁笑道:“皇家的东西,说到底还不是下面孝敬上去的?奶奶倒操这份心。前儿荣国府老太君生日,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彩缎玉器,并有帑银等等,贤德妃娘娘赏下来的寿礼也不比今儿老圣人赏咱们的少,这还是年年都有的呢!咱们才得头一次。”
杨奶奶咋舌不已,道:“皇太后赏咱们,竟还不及娘娘赏自家祖母的多?”
琳琅想了想,不觉暗暗心惊,此时她方发觉,自己所得宫中之赏,虽有皇太后两次赏赐,却皆不及元春赏贾母之物,到底是皇太后太俭省呢?还是元春太得宠?
不过她身卑位低,些微六品武官之妻,比不得贾母品级尊贵,想来其中有这样的缘故?
一时想不通其中关节,琳琅便先放下不提。
只见杨奶奶拿着沉香拐端详着,又在院子里拄着试了试,回身对琳琅笑道:“我还硬朗着呢,赏这劳什子拐杖做什么?木头做的,乡下多的是。”
琳琅莞尔道:“乡下木头做的,哪能跟这个比?这是沉香拐,奶奶没有闻得一股奇香?这既是一味药,又是一件极珍稀的宝贝,兼之此拐乃上等极品沉香木,价比黄金呢!”
说到这里,琳琅再次感慨皇家赏赐厚重。
倘或她没记错的话,元春省亲时赏过贾母一根,生日时又赏了一根,后来八旬之庆时亦有一根,皆是沉香拐,珍稀异常。
杨奶奶大吃了一惊,忙不迭地把沉香拐塞到琳琅手里,道:“就这劳什子,还价比黄金?我可不是拿着金拐棍了?哎哟哟,这东西,有什么用?不过就是老太太拄拐棍,那拐棍什么做的不能用?偏用这么贵的木头做,皇家奢靡如此,叫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乡下人家一辈子,赚的银子还不够打这么一根拐棍呢,偏它还得拿黄金来比。”
琳琅笑道:“所谓体面,不过就这么着。”
杨奶奶摇头道:“我小时候,常听人说,城里人可有钱了,遍身绫罗,满头金银,皇帝老爷子更是左手拿着金元宝,右手拿着金元宝,吃饭的碗是金子打的,坐的椅子也是金子做的,拿着人参当饭吃,擦屁股都用鹅黄缎子,原先还不信,如今倒有些相信了。”
琳琅听得扑哧一笑,道:“奶奶都是听谁说的?这也能信?必定是未曾亲眼所见才有此语。别说皇家王府了,便是荣国府这般二等人家,家常一应穿戴摆设也都是半旧的,宫里主子们夏日也多戴着绒花绒,最厌金玉之物。再看咱们自己家,也不过是因为成婚才三年,东西家具一色新的,不大显旧罢了。在家里,我也不耐烦戴那些累赘东西。”
说得杨奶奶也笑了,看琳琅打扮时,果然是半新不旧的家常衣裳,一头乌溜溜的青丝用乌木簪子挽着,鬓边别着绒花,便问道:“厌金玉?都是好东西,他们还厌恶?”
琳琅一面看人收拾东西,已妥当,一面答道:“在荣国府里,别说主子们了,便是一二三等的丫头奴才,也不以平素金饰为美,即使分量重,也说是寒酸村俗,不管金银首饰,首先必要做工精细,雕凿镂刻,花纹精美,次之必要镶嵌珍珠宝石美玉,因此不以金银分量来估算,只说精美雅韵与否。所谓厌金玉,即此。”
平儿在原著中丢了虾须镯,只说金子还罢了,能有几两重,所重者乃是上头的一颗珠子,便是在这等厌金玉的风气下才有此语。
杨奶奶听完,哼了一声,道:“穷讲究。乡下人家,多少人一辈子都戴不上金镯子呢!”
琳琅笑道:“也就是有钱才讲究,倘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谁还讲究这些?”
杨奶奶深以为然。
几户武官家眷得赏,虽不甚张扬,但朝堂自有人得了消息,知乃西北大捷,齐贺圣人隆恩,此战必定凯旋,不久便将西北纳入版图之内。立功之人回来自会高升,虽然高低不知,但并不影响他们来往走动,遂有几家女眷相继给这几户武官之家下帖子,琳琅亦在其内。
可巧琳琅此时正打发刘二夫妇两个南下。
原来她要送与黛玉的添妆之物皆已齐备,乃亲绣插屏芯子二副,太后所赐彩缎六匹,新作花钗四副,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名家书画二幅。偏生荣国府给黛玉添妆的东西七月就送去了,没奈何,琳琅只得打发刘二夫妇两个亲自送去。
接到各家帖子,足足有七八张,多是武将之家,琳琅忖度半日,转身与杨奶奶商议道:“奶奶,我想着以吃斋念佛为大哥祈福为名婉拒了他们,如何?”
杨奶奶闻言不解,问道:“这是何故?”
琳琅笑道:“大哥出征未归,生死不知,胜败难料,不过一次捷报就如此,也太张扬了些,岂不是叫人说咱们眼皮子薄了?倒不如婉拒了,等大哥回来后,再行备礼登门拜见。”
杨奶奶点头道:“你说的极是,就这么办罢。”
遂琳琅回帖,以祈福为名,婉言拒绝,并闭门不出。
接到回帖的人家,也只接到杨家一门婉拒之帖,别家早就兴冲冲上门赴宴来了,于是都不约而同地道:“这杨家倒能深交,有些见识。”
想来快回京了?”
琳琅想了想,道:“西北离此,何止千里迢迢,他们到西北还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再休养一番方战,捷报进京的时候,怕战事尚未结束呢!等结束了再回来,路上也得许久。”
杨奶奶不觉失望道:“如此说来,年前是赶不回来了?”
琳琅忙安慰道:“虽然李内相说大哥生擒贼首,但贼首何其多?许是一营之首。既有捷报,想来此战势如破竹,便是年前不归,年后也该回来了。”
杨奶奶听了,方欢喜起来。
收拾赏赐之物时,琳琅命二妞和春兰将杨奶奶那一份送到杨奶奶房里,杨奶奶笑道:“这皇家就是有钱,有多少东西赏下来?我都看花眼了。”
琳琅不禁笑道:“皇家的东西,说到底还不是下面孝敬上去的?奶奶倒操这份心。前儿荣国府老太君生日,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彩缎玉器,并有帑银等等,贤德妃娘娘赏下来的寿礼也不比今儿老圣人赏咱们的少,这还是年年都有的呢!咱们才得头一次。”
杨奶奶咋舌不已,道:“皇太后赏咱们,竟还不及娘娘赏自家祖母的多?”
琳琅想了想,不觉暗暗心惊,此时她方发觉,自己所得宫中之赏,虽有皇太后两次赏赐,却皆不及元春赏贾母之物,到底是皇太后太俭省呢?还是元春太得宠?
不过她身卑位低,些微六品武官之妻,比不得贾母品级尊贵,想来其中有这样的缘故?
一时想不通其中关节,琳琅便先放下不提。
只见杨奶奶拿着沉香拐端详着,又在院子里拄着试了试,回身对琳琅笑道:“我还硬朗着呢,赏这劳什子拐杖做什么?木头做的,乡下多的是。”
琳琅莞尔道:“乡下木头做的,哪能跟这个比?这是沉香拐,奶奶没有闻得一股奇香?这既是一味药,又是一件极珍稀的宝贝,兼之此拐乃上等极品沉香木,价比黄金呢!”
说到这里,琳琅再次感慨皇家赏赐厚重。
倘或她没记错的话,元春省亲时赏过贾母一根,生日时又赏了一根,后来八旬之庆时亦有一根,皆是沉香拐,珍稀异常。
杨奶奶大吃了一惊,忙不迭地把沉香拐塞到琳琅手里,道:“就这劳什子,还价比黄金?我可不是拿着金拐棍了?哎哟哟,这东西,有什么用?不过就是老太太拄拐棍,那拐棍什么做的不能用?偏用这么贵的木头做,皇家奢靡如此,叫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乡下人家一辈子,赚的银子还不够打这么一根拐棍呢,偏它还得拿黄金来比。”
琳琅笑道:“所谓体面,不过就这么着。”
杨奶奶摇头道:“我小时候,常听人说,城里人可有钱了,遍身绫罗,满头金银,皇帝老爷子更是左手拿着金元宝,右手拿着金元宝,吃饭的碗是金子打的,坐的椅子也是金子做的,拿着人参当饭吃,擦屁股都用鹅黄缎子,原先还不信,如今倒有些相信了。”
琳琅听得扑哧一笑,道:“奶奶都是听谁说的?这也能信?必定是未曾亲眼所见才有此语。别说皇家王府了,便是荣国府这般二等人家,家常一应穿戴摆设也都是半旧的,宫里主子们夏日也多戴着绒花绒,最厌金玉之物。再看咱们自己家,也不过是因为成婚才三年,东西家具一色新的,不大显旧罢了。在家里,我也不耐烦戴那些累赘东西。”
说得杨奶奶也笑了,看琳琅打扮时,果然是半新不旧的家常衣裳,一头乌溜溜的青丝用乌木簪子挽着,鬓边别着绒花,便问道:“厌金玉?都是好东西,他们还厌恶?”
琳琅一面看人收拾东西,已妥当,一面答道:“在荣国府里,别说主子们了,便是一二三等的丫头奴才,也不以平素金饰为美,即使分量重,也说是寒酸村俗,不管金银首饰,首先必要做工精细,雕凿镂刻,花纹精美,次之必要镶嵌珍珠宝石美玉,因此不以金银分量来估算,只说精美雅韵与否。所谓厌金玉,即此。”
平儿在原著中丢了虾须镯,只说金子还罢了,能有几两重,所重者乃是上头的一颗珠子,便是在这等厌金玉的风气下才有此语。
杨奶奶听完,哼了一声,道:“穷讲究。乡下人家,多少人一辈子都戴不上金镯子呢!”
琳琅笑道:“也就是有钱才讲究,倘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谁还讲究这些?”
杨奶奶深以为然。
几户武官家眷得赏,虽不甚张扬,但朝堂自有人得了消息,知乃西北大捷,齐贺圣人隆恩,此战必定凯旋,不久便将西北纳入版图之内。立功之人回来自会高升,虽然高低不知,但并不影响他们来往走动,遂有几家女眷相继给这几户武官之家下帖子,琳琅亦在其内。
可巧琳琅此时正打发刘二夫妇两个南下。
原来她要送与黛玉的添妆之物皆已齐备,乃亲绣插屏芯子二副,太后所赐彩缎六匹,新作花钗四副,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名家书画二幅。偏生荣国府给黛玉添妆的东西七月就送去了,没奈何,琳琅只得打发刘二夫妇两个亲自送去。
接到各家帖子,足足有七八张,多是武将之家,琳琅忖度半日,转身与杨奶奶商议道:“奶奶,我想着以吃斋念佛为大哥祈福为名婉拒了他们,如何?”
杨奶奶闻言不解,问道:“这是何故?”
琳琅笑道:“大哥出征未归,生死不知,胜败难料,不过一次捷报就如此,也太张扬了些,岂不是叫人说咱们眼皮子薄了?倒不如婉拒了,等大哥回来后,再行备礼登门拜见。”
杨奶奶点头道:“你说的极是,就这么办罢。”
遂琳琅回帖,以祈福为名,婉言拒绝,并闭门不出。
接到回帖的人家,也只接到杨家一门婉拒之帖,别家早就兴冲冲上门赴宴来了,于是都不约而同地道:“这杨家倒能深交,有些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