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学霸终结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顾莫杰没和费迪南解释关于刷专利素材的筛选方法细节,倒不是顾莫杰藏私,而是这东西仅靠几句话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说实话,02年到03年的中国,刚进入WTO才两年,知识产权领域那真是跑马圈地的时代,井喷式刷数据刷个五年都饱和不了。
原因无他,这领域此前专攻并且摸到门道的人太少了,同时这事儿来钱又不算快。真有这个脑子,又有本钱的人,在这时代做什么不好?谁会来刷这个辛苦钱?
只有有脑子的人赚快钱的途径慢慢堵死了,大家才会想到这些又要动脑子、但是稳妥的慢钱。
哪怕是顾莫杰,此刻思路里也很清楚——自己最多刷到寒假,弄那么几万块启动资金,然后就铁定要收手的。到时候该读书读书,该复习复习,这活计没什么创意,也没什么建设性,纯属原始积累。
而且是一种低调的,不需要表现出先知先觉的原始积累。
打个比方。
2010年代的人上SO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查询“智能光感伸缩晾衣架”,假设可以查询到十几项发明、几百项相关实用新型。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利呢?
无非是:1号实用新型只实现了“用光感传感器检测照度,当阳光照度低于多少Lux的时候,自动用晾衣架上的伺服电机把晾衣架缩回来”的功能。然后2号实用新型受此启发,加上了“再加一个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湿度大于多少,即判定下雨/雾霾,也自动收进来”。然后3号、4号再加上压力传感器感受风力、感受衣服重量的变化……
然后有光有风组合一个,有光有湿组合一个,风光湿全有再组合一个,加上衣服称重功能的再来一个……这样一来,每一个细化的创新点都排列组合一遍,就可以堆出几百个在专利局审核阶段会被评价为“有创新性”的实用新型了。
问题是“风大了自动收衣服”这种功能,有经济价值么?市场证明没有。
晾衣服的人只会希望厂家在衣物固定稳固性方面进行改良,在风大的时候把晾衣架固定得结识一些,别让衣服掉下去,而绝对不会希望你因噎废食把衣服收回来的。谁都知道风大的时候正是晾衣服的好时机,衣服反而干得快。
所以,“风大了自动收衣服的晾衣架”这种创新点,就属于闭门造车的、国有研究所学究们拍脑门想出来的货色了。
这种货只能拿去刷数据,你要说它有创新点,确实是有;可惜这种实用新型注册受理之后,是不会有厂家去买这个技术、把产品生产出来卖的。
套用官话,就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转化率过于低下”。
这种在市场经济范畴内,一分钱价值都没有创造出来的实用新型,只是起到了“某某工程师及所在企业名下的实用新型个数+1”这么一个指标性效果。然后企业年底送审高新企业的时候也可以凑一个指标,工程师个人评职称的时候亦然。
同时,这样的实用新型从技术上来说又很容易刷,因为你要写进技术原理书里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你学习同类专利后借鉴拼凑过来的,比如你把同类的单一“光感”、“湿感”、“压感”传感器方案中,与你要刷的那个专利里面相通的部分,大段大段抄袭过来,嫁接拼凑,就成了新的专利。
这样的活计,只要作者能够把前人写的东西快速看懂吃透,就能举一反三。
2010年之后的世界,这些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很傻逼的专利,也都被穷尽的枚举法堵得七七八八,没什么大面积的漏洞空位供投机取巧的人钻营了,毕竟每年百万人数量级的体制内工程师评职称需求,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而且那时候专利局的审核严格程度也会严格不少,把明显凑数的刷下去。
但是2002年的中国,国家专利库还很空旷,上面的货色,多半是真有经济价值的专利,人们还没闲到把“只创新、不经济”的空都填满。
这里,就是顾莫杰第一桶金的突破口。他虽然在量子重生的时候被洗掉了大部分知识存量,但是他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并没有被洗掉。反而如同一个原本和令狐冲一样被各种异种真气充塞奇经八脉的病夫,在突然散尽体内异种真气、练成北冥神功之后,那种灵台空明澄澈、似谷恒虚的状态。
思维极度灵敏,思想知识的杂质被大浪淘沙淘洗掉了,剩下的都是触类旁通后留下的“客观世界一般原理”。
就像北冥神功练成后,虽然内力存量不足、“里程表”被清空了,但是修炼和吸取内力的加速度空前高速,就像刚刚出厂的918SPIDER,百公里加速3秒就够了。
他可以轻易依靠自己的思想逻辑,在没有知识存量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界,善用如今的专利数据库检索工具,另起炉灶刷出一堆诸如“风大了自动收衣服回来”的晾衣架之类的专利。
而且是在学校电子阅览室那种闭门造车的环境下,不用有企业帮助。区区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就能赚到几千块钱。如果动作快,懂得构建专利群,那效率就更加成倍增长了。
&n... -->>
顾莫杰没和费迪南解释关于刷专利素材的筛选方法细节,倒不是顾莫杰藏私,而是这东西仅靠几句话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说实话,02年到03年的中国,刚进入WTO才两年,知识产权领域那真是跑马圈地的时代,井喷式刷数据刷个五年都饱和不了。
原因无他,这领域此前专攻并且摸到门道的人太少了,同时这事儿来钱又不算快。真有这个脑子,又有本钱的人,在这时代做什么不好?谁会来刷这个辛苦钱?
只有有脑子的人赚快钱的途径慢慢堵死了,大家才会想到这些又要动脑子、但是稳妥的慢钱。
哪怕是顾莫杰,此刻思路里也很清楚——自己最多刷到寒假,弄那么几万块启动资金,然后就铁定要收手的。到时候该读书读书,该复习复习,这活计没什么创意,也没什么建设性,纯属原始积累。
而且是一种低调的,不需要表现出先知先觉的原始积累。
打个比方。
2010年代的人上SO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查询“智能光感伸缩晾衣架”,假设可以查询到十几项发明、几百项相关实用新型。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利呢?
无非是:1号实用新型只实现了“用光感传感器检测照度,当阳光照度低于多少Lux的时候,自动用晾衣架上的伺服电机把晾衣架缩回来”的功能。然后2号实用新型受此启发,加上了“再加一个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湿度大于多少,即判定下雨/雾霾,也自动收进来”。然后3号、4号再加上压力传感器感受风力、感受衣服重量的变化……
然后有光有风组合一个,有光有湿组合一个,风光湿全有再组合一个,加上衣服称重功能的再来一个……这样一来,每一个细化的创新点都排列组合一遍,就可以堆出几百个在专利局审核阶段会被评价为“有创新性”的实用新型了。
问题是“风大了自动收衣服”这种功能,有经济价值么?市场证明没有。
晾衣服的人只会希望厂家在衣物固定稳固性方面进行改良,在风大的时候把晾衣架固定得结识一些,别让衣服掉下去,而绝对不会希望你因噎废食把衣服收回来的。谁都知道风大的时候正是晾衣服的好时机,衣服反而干得快。
所以,“风大了自动收衣服的晾衣架”这种创新点,就属于闭门造车的、国有研究所学究们拍脑门想出来的货色了。
这种货只能拿去刷数据,你要说它有创新点,确实是有;可惜这种实用新型注册受理之后,是不会有厂家去买这个技术、把产品生产出来卖的。
套用官话,就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转化率过于低下”。
这种在市场经济范畴内,一分钱价值都没有创造出来的实用新型,只是起到了“某某工程师及所在企业名下的实用新型个数+1”这么一个指标性效果。然后企业年底送审高新企业的时候也可以凑一个指标,工程师个人评职称的时候亦然。
同时,这样的实用新型从技术上来说又很容易刷,因为你要写进技术原理书里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你学习同类专利后借鉴拼凑过来的,比如你把同类的单一“光感”、“湿感”、“压感”传感器方案中,与你要刷的那个专利里面相通的部分,大段大段抄袭过来,嫁接拼凑,就成了新的专利。
这样的活计,只要作者能够把前人写的东西快速看懂吃透,就能举一反三。
2010年之后的世界,这些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很傻逼的专利,也都被穷尽的枚举法堵得七七八八,没什么大面积的漏洞空位供投机取巧的人钻营了,毕竟每年百万人数量级的体制内工程师评职称需求,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而且那时候专利局的审核严格程度也会严格不少,把明显凑数的刷下去。
但是2002年的中国,国家专利库还很空旷,上面的货色,多半是真有经济价值的专利,人们还没闲到把“只创新、不经济”的空都填满。
这里,就是顾莫杰第一桶金的突破口。他虽然在量子重生的时候被洗掉了大部分知识存量,但是他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并没有被洗掉。反而如同一个原本和令狐冲一样被各种异种真气充塞奇经八脉的病夫,在突然散尽体内异种真气、练成北冥神功之后,那种灵台空明澄澈、似谷恒虚的状态。
思维极度灵敏,思想知识的杂质被大浪淘沙淘洗掉了,剩下的都是触类旁通后留下的“客观世界一般原理”。
就像北冥神功练成后,虽然内力存量不足、“里程表”被清空了,但是修炼和吸取内力的加速度空前高速,就像刚刚出厂的918SPIDER,百公里加速3秒就够了。
他可以轻易依靠自己的思想逻辑,在没有知识存量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界,善用如今的专利数据库检索工具,另起炉灶刷出一堆诸如“风大了自动收衣服回来”的晾衣架之类的专利。
而且是在学校电子阅览室那种闭门造车的环境下,不用有企业帮助。区区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就能赚到几千块钱。如果动作快,懂得构建专利群,那效率就更加成倍增长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