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大清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川一开口,坐在条桌周围兴致勃勃交谈甚欢的这些昔日留美幼童们,都停止了交谈正襟危坐,目光紧紧盯视着秦川,盯视着这个学识丰富、心智极高、又极为爱惜看重人才的年轻人。
这些在张士珩和盛宣怀,甚至是周馥的大力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挖来的昔日留美幼童们,有的一个月前就到了,有的则是前天才到天津,让秦川感到万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穿越小说中那些猪脚们振臂一呼就应者云集的王霸之气,在他万分诚挚的盛情邀请下,这些昔日留美幼童们只有四十来人应邀前来。
秦川清楚那些没有接受他邀请的人不来的缘故,这些人不肯屈就来他这里不外乎有三种原因。
一种是在国外的,这些人往往都混的不错,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在西方,甚至美国,有大学学历的人才也还是稀缺资源。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全国仅有24所大学,到现在也只有300所左右,而且无论私立还是公立,规模都很小。
秦川记得,1841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学时只有教授两人,学生六人。在现在这个时间,美国大学学生人数超过250名以上的,也只有九所。也就是说,美国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只有区区两三千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候,二次工业革命正在美国蓬勃兴起,有学识的人才更是稀缺的紧,在人才如此稀缺的情况下,这些身在国外的人都会有着良好的待遇和安稳的生活,这些人基本都不会接受他的邀请回国。
第二种人,则是在国内的事业都有所成就,比如詹天佑,还有一些在北洋、南洋水师的人,甚至还有一些经商的,这些人也不会贸然接受他这个虽然有着后补官员身份,可实际上还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商人的邀请。
第三种和第二种差不多,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成就,还在全国,特别是上海、福建、广东衙门里厮混的,可一心想着在仕途上要有所造就的人,这些人也是不会看中他的身份,认为跟着他秦川不会有什么出息,自然也不会来。
今天能到他这里来的这些人,则都是那些不安于现状,或者确切地说,都是不愿放弃所学,真心实意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想要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些贡献的,这些人也正是秦川所万分期盼的。
所以,秦川对这些人极为重视,不仅每个到来的人秦川都会亲自当晚设宴盛情招待,促膝长谈,向这些人畅谈他在教育、实业上的诸多想法。这些人多数已经答应留下,帮助秦川实现他的梦想,可还有一些人,还在犹豫不绝,秦川今天就是想要做最后一次努力,力争把这些人才统统留下,一个也不放过。
秦川将带着白手套的双手放在长桌上,上身略微前倾,目光真诚、语气低沉地说道。
“在坐的诸位,你们都是十七八年前,不畏世俗,不辞艰辛,怀着无限勇气,第一次走出我华夏古老国门的勇士、第一批敢于去睁眼看世界的民族英雄。”
这些昔日留美幼童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给他们这么高的评价,称他们是勇士、民族英雄,秦川如此评价他们,让这些昔日幼童,如今已是历尽沧桑、回国后又尝尽无数心酸委屈、受到绝大多数世人漠视的中年人无不感慨良多,百感交集,许多人不由眼眶有些湿润,看着秦川的目光里,不自觉地从赞叹、称赞,慢慢转换成感激、知己。
这些人自从被迫中断学业,被清朝朝廷强令回国后,纷纷转行被安置到许多国内读书人不愿或者不能从事的位置后,此后再就被弃置一旁不管不问,个中辛酸苦辣,每个人都能数出一大堆,今天竟然有人如此看重他们的学识,如此高度评价他们,如此理解他们的凄苦艰辛,还许给他们欧美都难寻的高薪,这如何能不让这些人心绪激动,感慨万千。
“诸位。”
秦川用沉重的声音继续说道:“你们昔年120名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的懵懂幼童,别离父母兄弟姐妹,跨越浩瀚的太平洋,辗转来到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历经十五年风风雨雨,付出十数人埋骨异国的巨大代价,最终成为我华夏第一批接触掌握西方科学技术的英才人杰,你们各个都堪称是我华夏之英杰,可回国后却被人弃之如鄙履,犹如明珠暗投,珍宝蒙尘,让人叹为观止,实实让人可悲可叹。。。。。。”
秦川一席话话音未落,早已有人潸然泪下,想起至今埋骨异乡的朋友同学们,这些人人人心情俱都变得沉重无比,悲戚满胸。
秦川情感真挚但又十分沉重的低沉嗓音,在宽敞静寂的室内往复回荡着。
“。。。。。。你们在国外十数年,都掌握相当的西方现代学识,自然清楚西方列强那些被国人称之为奇巧淫技的科技之精髓,更清楚现今大清之积弊,也清楚当今大清已再不是昔日集万千荣耀与一身的老大中央帝国,还清楚当今蹒跚之大清,比之西方列强以相去甚远,长此以往,大清必会积重难返,最终也定会病入膏肓,如此情形,让我们这些堂堂华夏子民,情何以堪!”
“我华夏若要恢复昔日荣光,重新崛起于世界,秦某以为,无怪乎有开启民智,强健国民体质、积极兴办西式教育、破除迷信弘扬科学、大力发展实业等途径。”
“归国以来,秦某也正是按照上述所讲,努力尽一己绵薄之力。发展实业和兴办教育自不必说,昨天到今天早上这一个时辰,你... -->>
秦川一开口,坐在条桌周围兴致勃勃交谈甚欢的这些昔日留美幼童们,都停止了交谈正襟危坐,目光紧紧盯视着秦川,盯视着这个学识丰富、心智极高、又极为爱惜看重人才的年轻人。
这些在张士珩和盛宣怀,甚至是周馥的大力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挖来的昔日留美幼童们,有的一个月前就到了,有的则是前天才到天津,让秦川感到万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穿越小说中那些猪脚们振臂一呼就应者云集的王霸之气,在他万分诚挚的盛情邀请下,这些昔日留美幼童们只有四十来人应邀前来。
秦川清楚那些没有接受他邀请的人不来的缘故,这些人不肯屈就来他这里不外乎有三种原因。
一种是在国外的,这些人往往都混的不错,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在西方,甚至美国,有大学学历的人才也还是稀缺资源。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全国仅有24所大学,到现在也只有300所左右,而且无论私立还是公立,规模都很小。
秦川记得,1841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学时只有教授两人,学生六人。在现在这个时间,美国大学学生人数超过250名以上的,也只有九所。也就是说,美国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只有区区两三千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候,二次工业革命正在美国蓬勃兴起,有学识的人才更是稀缺的紧,在人才如此稀缺的情况下,这些身在国外的人都会有着良好的待遇和安稳的生活,这些人基本都不会接受他的邀请回国。
第二种人,则是在国内的事业都有所成就,比如詹天佑,还有一些在北洋、南洋水师的人,甚至还有一些经商的,这些人也不会贸然接受他这个虽然有着后补官员身份,可实际上还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商人的邀请。
第三种和第二种差不多,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成就,还在全国,特别是上海、福建、广东衙门里厮混的,可一心想着在仕途上要有所造就的人,这些人也是不会看中他的身份,认为跟着他秦川不会有什么出息,自然也不会来。
今天能到他这里来的这些人,则都是那些不安于现状,或者确切地说,都是不愿放弃所学,真心实意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想要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些贡献的,这些人也正是秦川所万分期盼的。
所以,秦川对这些人极为重视,不仅每个到来的人秦川都会亲自当晚设宴盛情招待,促膝长谈,向这些人畅谈他在教育、实业上的诸多想法。这些人多数已经答应留下,帮助秦川实现他的梦想,可还有一些人,还在犹豫不绝,秦川今天就是想要做最后一次努力,力争把这些人才统统留下,一个也不放过。
秦川将带着白手套的双手放在长桌上,上身略微前倾,目光真诚、语气低沉地说道。
“在坐的诸位,你们都是十七八年前,不畏世俗,不辞艰辛,怀着无限勇气,第一次走出我华夏古老国门的勇士、第一批敢于去睁眼看世界的民族英雄。”
这些昔日留美幼童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给他们这么高的评价,称他们是勇士、民族英雄,秦川如此评价他们,让这些昔日幼童,如今已是历尽沧桑、回国后又尝尽无数心酸委屈、受到绝大多数世人漠视的中年人无不感慨良多,百感交集,许多人不由眼眶有些湿润,看着秦川的目光里,不自觉地从赞叹、称赞,慢慢转换成感激、知己。
这些人自从被迫中断学业,被清朝朝廷强令回国后,纷纷转行被安置到许多国内读书人不愿或者不能从事的位置后,此后再就被弃置一旁不管不问,个中辛酸苦辣,每个人都能数出一大堆,今天竟然有人如此看重他们的学识,如此高度评价他们,如此理解他们的凄苦艰辛,还许给他们欧美都难寻的高薪,这如何能不让这些人心绪激动,感慨万千。
“诸位。”
秦川用沉重的声音继续说道:“你们昔年120名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的懵懂幼童,别离父母兄弟姐妹,跨越浩瀚的太平洋,辗转来到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历经十五年风风雨雨,付出十数人埋骨异国的巨大代价,最终成为我华夏第一批接触掌握西方科学技术的英才人杰,你们各个都堪称是我华夏之英杰,可回国后却被人弃之如鄙履,犹如明珠暗投,珍宝蒙尘,让人叹为观止,实实让人可悲可叹。。。。。。”
秦川一席话话音未落,早已有人潸然泪下,想起至今埋骨异乡的朋友同学们,这些人人人心情俱都变得沉重无比,悲戚满胸。
秦川情感真挚但又十分沉重的低沉嗓音,在宽敞静寂的室内往复回荡着。
“。。。。。。你们在国外十数年,都掌握相当的西方现代学识,自然清楚西方列强那些被国人称之为奇巧淫技的科技之精髓,更清楚现今大清之积弊,也清楚当今大清已再不是昔日集万千荣耀与一身的老大中央帝国,还清楚当今蹒跚之大清,比之西方列强以相去甚远,长此以往,大清必会积重难返,最终也定会病入膏肓,如此情形,让我们这些堂堂华夏子民,情何以堪!”
“我华夏若要恢复昔日荣光,重新崛起于世界,秦某以为,无怪乎有开启民智,强健国民体质、积极兴办西式教育、破除迷信弘扬科学、大力发展实业等途径。”
“归国以来,秦某也正是按照上述所讲,努力尽一己绵薄之力。发展实业和兴办教育自不必说,昨天到今天早上这一个时辰,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