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大宋皇后生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月廿日,霏霏细雨洒在汴河两岸的杨柳堤上。众多行脚的僧侣身穿缁衣,头戴斗笠,缓缓步出京都内城,返回各自挂籍的寺庙。他们来自不同的寺所,汴京城周寺观庙痷繁多,大大小小近百所,各个香火延绵,蔚为壮观。今朝官家信侍天帝,修道宫、奉祥瑞、泰山封禅,除丹鼎修仙不管,官家可谓将道祖一脉捧至云端。而他最宠敬的皇后则笃信梵教,对释家之言犹为推崇,空暇时与众命妇交,刘皇后所谈所言亦会时不时有禅机偈语。
所谓上有行,下必效。帝后如此,士族庶民亦对佛道两家敬畏有加。郭府老封君辞世,府中停灵七日,水陆道场也接连唱演了七日。到第八日,郭府众人开始启程丁忧,北上金城。道场所劳僧侣才逐次离开郭府,从容返回。
郭家离京这日,舒窈身体仍旧未愈。她虽然不是之前那般病得混沉昏睡,不省人事,但也不复了平日的活泼灵巧。就像是知道包容自己任意放肆的□□不复存在一样,舒窈整个人开始变得安静,沉默。
躺在北上的马车里,羁旅颠簸。她在夏氏怀中窝着,不声不吭,仰着头只乖乖巧巧听她讲述家乡代北的故事。
她这番郁郁寡欢,让夏氏看了更加心结难解。在车过卫州门,为哄她抒怀,夏氏有意地撩开车帘,抱她看车外风景。
“咦?阿瑶,你快看。”夏氏向城楼根,摇摇怀中女儿,指着一处车驾问,“那是不是张家四娘子的马车?”
舒窈强撑起身子,手扒在车窗上,望向夏氏所指。
红木香车,绣额车帘,帘门一角还印拓着张府不起眼的徽记,正是她好友宁秀的车驾。
舒窈鼻头一酸,眼泪攸然涌入眶中。眸底映衬的那方车驾也变得渐渐模糊。
“她到底还是来了呀。”
昨日她们才见了面呢,都说好不要相送。现在宁秀竟也食言?
舒窈记得,她来看她时,祖母灵堂的水陆道场刚散,正是府中吵杂鼎沸的空档。宁秀也不知从何处得知她卧病在床的消息,竟然也不管丧事的阴晦,不顾自己羸弱身体,亲自跑来探看。
下人把她引领到她的闺房中。
那时她刚刚苏醒,正被伺候着用药。
一碗黑浓药汁盛在白玉瓷碗中,没有可推拒的理由,也没有能撒娇的人。舒窈就这么自己端起药碗,将药汁全灌进咽喉。良药苦涩,那滋味实在让人难以下咽。等她蹙眉凝神地喝完,人已被呛得泪水连连。
宁秀进来就见到此景,当即僵立门口,呆呆地看着喝药的舒窈,良久不肯动弹。
等舒窈察觉来人转身相看时,她才眨眨眼睛,目光汪汪凑过来,声音颤抖地问她:“阿瑶,苦吗?”
舒窈愣了愣,摇摇头,对宁秀轻轻地笑。
“不苦,一点也不哭。”
“你瞎说。那么浓的药,怎么可能不苦?”宁秀大眼睛盈盈望着舒窈。听她嗓音沙哑,她眼泪一下涌上眼眶。她就像是丢了东西的小猫儿,绕着舒窈犹有残渣的瓷碗,来回转看。
“蜜饯呢?既然吃药,下人怎么可以这般怠慢?你的蜜饯碟子呢?”
舒窈的嬷嬷赶紧过来,将托盘呈上。里头金丝党梅、离刀紫苏膏、桂圆莲藕酥三碟糕点,皆是这俩姑娘素日爱吃的。
宁秀熟稔地端来一盘,递到舒窈面前:“你快吃一口,压压药味。”
舒窈也不推辞,默默拿起一枚,放在嘴里。
宁秀见她动嘴才微微安心:“就你会逞强。眼泪都出来了,还说不苦?”
说完,她还嗔她一眼,从袖子拿出手帕递给舒窈:“赶紧擦擦吧。不然让我记住,回头我可该笑你了。”
舒窈不以为意,用手帕在脸上胡乱抹了一把:“我明日就要跟爹爹娘亲离开京城,回代北去守丧了。临走得给你留个好的记象。快忘了刚才我哭的模样。以后只记住我高兴我欢喜的样子就行了。”
宁秀动作一顿,小心翼翼地问:“是因为……丁忧吗?”
舒窈点点头。
宁秀面带怅然:“那这一走,你我岂不是三年不能见面。”
舒窈拉起宁秀的手,勉强笑了笑:“没关系。秀秀你忘了,大宋有驿站。我们还能写信呢。”
宁秀蹙起淡眉,目光悠悠地问:“代北?它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
舒窈摇摇头:“我也不知道。自我出世便一直待在汴京,从未回过祖籍老家。家中长辈说,我们郭家宗族在老家,祠堂在老家,根自然也在老家。祖母入土为安,讲究叶落归根,与祖父合葬时是要回到代北,回到金城故里的。”
“你明日就启程?”
“嗯。明日一早。”
“那我去送你吧,到时候……”
“别送。”舒窈抬起手,拦住宁秀将出口的话。
“秀秀,我走的时候你别送。等我回来的时候,你接我一接便好。”
“为什么?”宁秀不解地睁大眼睛,“你不想我送你?”
舒窈摇摇头:“想。但我更怕招惹了眼泪。你知道吗,秀秀。祖母这一走,我就觉得自己一下子被推到了人前,好像几日间就把自己今后几十年的眼泪都流完。再见离别相送,我是怕极流泪了。”
宁秀听罢先是沉默盯着舒窈,过了一会儿,她握住舒窈的手说道:“你放心,阿瑶。明天你离开,天下大雨我也定会送你。他年等你回来,便是晚天欲雪,风杂寒霜,宁秀也必出城十里前去迎你。”
她说话声音一向细柔,偏讲得又这样郑重其事,落地铿锵,让舒窈听后都久久难以成言。
舒窈似恼羞不忿,狠瞪了眼宁秀斥道:“你身子不好。明日赶早送我,去到城门喝凉风吗?”
宁秀颇不服气:“如今是你身子不好。还病着就扶棺赶路。不看一眼,我怎么安心?”
舒窈犟劲涌起,一语不发盯着宁秀。她目光沉沉,眼波潋潋,静静坐在榻上,好像丝毫不为宁秀言语所动。
当然不能为之所动。
她的好友是胎里带的不足,张府平日里好医好药伺候着,才总算把她养大。可纵然如此,老天若有春凉秋热的些微变动,宁秀也总是首当其冲病倒的那个。明日她走,启程在清晨,且不说天气如何。便是真至相顾时,别愁难掩,离怀在心。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叮嘱,百般牵挂难以从头叙述。这般别离之苦,何必两人承受?
宁秀终于受不住她执拗脾气,软语妥协。
“不送也行。那……你要记得,到了金城时常给我写信。”
“好。我记得,你也一样。”
那日她们约定互不相送,只等舒窈到代北后,闺友间以信笺传书。
可如今,宁秀的车驾依然停驻在了舒窈离都必经的卫州城门边。所不同的,只是宁秀从头到尾未曾下车露面——她在躲着舒窈,她以为她不现身,她就不知她来送她?
在舒窈的车驾经过她面前时,宁秀终于按捺不住,一把撩开车帘,向着舒窈狠狠挥手,扬声唤她:“阿瑶,阿瑶,你要记得秀秀,要记得给我写信……到了那边要记得报平安……”
舒窈手伸出车外,扒着车帘回望她,对她大喊:“我记得,你也一样。快回去吧……秀秀,天冷加衣,莫着了风寒。”
秀秀在另边厢重重点头,眼泪洒落,已哭成一个泪人儿。
到底是哪个混人说女儿间情谊不值得看重?
那定是他心怀嫉妒,不曾真正见过,不曾真正有过女儿间闺友情。世人皆言,肝胆相照,两肋插刀是男儿待知交的豪情。却不知女儿间的姐妹情也同样清如杜兰,香若醴醪。
郭府送葬的车队辚辚而行,走过卫州门,走过护城河,向着西北故里蜿蜒而去。而汴京皇宫的太子则在崇政殿出来以后,又一次问殿外伺候的周怀政。
“周哥哥,那日她当真没有让你带话给孤?”
周怀政摇摇头,略显无奈:“回殿下,当真没有。”
... -->>
四月廿日,霏霏细雨洒在汴河两岸的杨柳堤上。众多行脚的僧侣身穿缁衣,头戴斗笠,缓缓步出京都内城,返回各自挂籍的寺庙。他们来自不同的寺所,汴京城周寺观庙痷繁多,大大小小近百所,各个香火延绵,蔚为壮观。今朝官家信侍天帝,修道宫、奉祥瑞、泰山封禅,除丹鼎修仙不管,官家可谓将道祖一脉捧至云端。而他最宠敬的皇后则笃信梵教,对释家之言犹为推崇,空暇时与众命妇交,刘皇后所谈所言亦会时不时有禅机偈语。
所谓上有行,下必效。帝后如此,士族庶民亦对佛道两家敬畏有加。郭府老封君辞世,府中停灵七日,水陆道场也接连唱演了七日。到第八日,郭府众人开始启程丁忧,北上金城。道场所劳僧侣才逐次离开郭府,从容返回。
郭家离京这日,舒窈身体仍旧未愈。她虽然不是之前那般病得混沉昏睡,不省人事,但也不复了平日的活泼灵巧。就像是知道包容自己任意放肆的□□不复存在一样,舒窈整个人开始变得安静,沉默。
躺在北上的马车里,羁旅颠簸。她在夏氏怀中窝着,不声不吭,仰着头只乖乖巧巧听她讲述家乡代北的故事。
她这番郁郁寡欢,让夏氏看了更加心结难解。在车过卫州门,为哄她抒怀,夏氏有意地撩开车帘,抱她看车外风景。
“咦?阿瑶,你快看。”夏氏向城楼根,摇摇怀中女儿,指着一处车驾问,“那是不是张家四娘子的马车?”
舒窈强撑起身子,手扒在车窗上,望向夏氏所指。
红木香车,绣额车帘,帘门一角还印拓着张府不起眼的徽记,正是她好友宁秀的车驾。
舒窈鼻头一酸,眼泪攸然涌入眶中。眸底映衬的那方车驾也变得渐渐模糊。
“她到底还是来了呀。”
昨日她们才见了面呢,都说好不要相送。现在宁秀竟也食言?
舒窈记得,她来看她时,祖母灵堂的水陆道场刚散,正是府中吵杂鼎沸的空档。宁秀也不知从何处得知她卧病在床的消息,竟然也不管丧事的阴晦,不顾自己羸弱身体,亲自跑来探看。
下人把她引领到她的闺房中。
那时她刚刚苏醒,正被伺候着用药。
一碗黑浓药汁盛在白玉瓷碗中,没有可推拒的理由,也没有能撒娇的人。舒窈就这么自己端起药碗,将药汁全灌进咽喉。良药苦涩,那滋味实在让人难以下咽。等她蹙眉凝神地喝完,人已被呛得泪水连连。
宁秀进来就见到此景,当即僵立门口,呆呆地看着喝药的舒窈,良久不肯动弹。
等舒窈察觉来人转身相看时,她才眨眨眼睛,目光汪汪凑过来,声音颤抖地问她:“阿瑶,苦吗?”
舒窈愣了愣,摇摇头,对宁秀轻轻地笑。
“不苦,一点也不哭。”
“你瞎说。那么浓的药,怎么可能不苦?”宁秀大眼睛盈盈望着舒窈。听她嗓音沙哑,她眼泪一下涌上眼眶。她就像是丢了东西的小猫儿,绕着舒窈犹有残渣的瓷碗,来回转看。
“蜜饯呢?既然吃药,下人怎么可以这般怠慢?你的蜜饯碟子呢?”
舒窈的嬷嬷赶紧过来,将托盘呈上。里头金丝党梅、离刀紫苏膏、桂圆莲藕酥三碟糕点,皆是这俩姑娘素日爱吃的。
宁秀熟稔地端来一盘,递到舒窈面前:“你快吃一口,压压药味。”
舒窈也不推辞,默默拿起一枚,放在嘴里。
宁秀见她动嘴才微微安心:“就你会逞强。眼泪都出来了,还说不苦?”
说完,她还嗔她一眼,从袖子拿出手帕递给舒窈:“赶紧擦擦吧。不然让我记住,回头我可该笑你了。”
舒窈不以为意,用手帕在脸上胡乱抹了一把:“我明日就要跟爹爹娘亲离开京城,回代北去守丧了。临走得给你留个好的记象。快忘了刚才我哭的模样。以后只记住我高兴我欢喜的样子就行了。”
宁秀动作一顿,小心翼翼地问:“是因为……丁忧吗?”
舒窈点点头。
宁秀面带怅然:“那这一走,你我岂不是三年不能见面。”
舒窈拉起宁秀的手,勉强笑了笑:“没关系。秀秀你忘了,大宋有驿站。我们还能写信呢。”
宁秀蹙起淡眉,目光悠悠地问:“代北?它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
舒窈摇摇头:“我也不知道。自我出世便一直待在汴京,从未回过祖籍老家。家中长辈说,我们郭家宗族在老家,祠堂在老家,根自然也在老家。祖母入土为安,讲究叶落归根,与祖父合葬时是要回到代北,回到金城故里的。”
“你明日就启程?”
“嗯。明日一早。”
“那我去送你吧,到时候……”
“别送。”舒窈抬起手,拦住宁秀将出口的话。
“秀秀,我走的时候你别送。等我回来的时候,你接我一接便好。”
“为什么?”宁秀不解地睁大眼睛,“你不想我送你?”
舒窈摇摇头:“想。但我更怕招惹了眼泪。你知道吗,秀秀。祖母这一走,我就觉得自己一下子被推到了人前,好像几日间就把自己今后几十年的眼泪都流完。再见离别相送,我是怕极流泪了。”
宁秀听罢先是沉默盯着舒窈,过了一会儿,她握住舒窈的手说道:“你放心,阿瑶。明天你离开,天下大雨我也定会送你。他年等你回来,便是晚天欲雪,风杂寒霜,宁秀也必出城十里前去迎你。”
她说话声音一向细柔,偏讲得又这样郑重其事,落地铿锵,让舒窈听后都久久难以成言。
舒窈似恼羞不忿,狠瞪了眼宁秀斥道:“你身子不好。明日赶早送我,去到城门喝凉风吗?”
宁秀颇不服气:“如今是你身子不好。还病着就扶棺赶路。不看一眼,我怎么安心?”
舒窈犟劲涌起,一语不发盯着宁秀。她目光沉沉,眼波潋潋,静静坐在榻上,好像丝毫不为宁秀言语所动。
当然不能为之所动。
她的好友是胎里带的不足,张府平日里好医好药伺候着,才总算把她养大。可纵然如此,老天若有春凉秋热的些微变动,宁秀也总是首当其冲病倒的那个。明日她走,启程在清晨,且不说天气如何。便是真至相顾时,别愁难掩,离怀在心。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叮嘱,百般牵挂难以从头叙述。这般别离之苦,何必两人承受?
宁秀终于受不住她执拗脾气,软语妥协。
“不送也行。那……你要记得,到了金城时常给我写信。”
“好。我记得,你也一样。”
那日她们约定互不相送,只等舒窈到代北后,闺友间以信笺传书。
可如今,宁秀的车驾依然停驻在了舒窈离都必经的卫州城门边。所不同的,只是宁秀从头到尾未曾下车露面——她在躲着舒窈,她以为她不现身,她就不知她来送她?
在舒窈的车驾经过她面前时,宁秀终于按捺不住,一把撩开车帘,向着舒窈狠狠挥手,扬声唤她:“阿瑶,阿瑶,你要记得秀秀,要记得给我写信……到了那边要记得报平安……”
舒窈手伸出车外,扒着车帘回望她,对她大喊:“我记得,你也一样。快回去吧……秀秀,天冷加衣,莫着了风寒。”
秀秀在另边厢重重点头,眼泪洒落,已哭成一个泪人儿。
到底是哪个混人说女儿间情谊不值得看重?
那定是他心怀嫉妒,不曾真正见过,不曾真正有过女儿间闺友情。世人皆言,肝胆相照,两肋插刀是男儿待知交的豪情。却不知女儿间的姐妹情也同样清如杜兰,香若醴醪。
郭府送葬的车队辚辚而行,走过卫州门,走过护城河,向着西北故里蜿蜒而去。而汴京皇宫的太子则在崇政殿出来以后,又一次问殿外伺候的周怀政。
“周哥哥,那日她当真没有让你带话给孤?”
周怀政摇摇头,略显无奈:“回殿下,当真没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