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网 www.shuqubook.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夺情
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一生中最为严峻的考验到来了,因为一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
就在这一年,张居正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爹死了。
张文明一辈子没啥出息,却有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孩子,虽说他没给儿子帮啥忙,反倒添了很多乱(此人在地方飞扬跋扈,名声很差),但无论如何,生子如此,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但他死也想不到,自己的死,将会让儿子张居正生不如死。
张居正的爹死了!消息传来,满城轰动,因为表现忠心的机会到了。无数官员纷纷上门,哭的哭,拜的拜,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摸出门,最后再说两句“节哀顺变”,完事,收工。
这并不奇怪,自古以来,当官的如果死了爹妈,自然是万人空巷,宾客盈门,上门的比自己全家死绝还难受。但你要相信,如果你自己挂了,是没有几个人会上门的。
对此,张居正也十分清楚,虽说父亲死了他很难过,但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思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名字,叫做丁忧。
在当时的中国,张居正已经是近似于无敌了,他不怕皇帝,不怕大臣,不怕读书人议论,剽悍无比。
但他仍然只是近似于,因为他还有一个不能跨越的障碍——祖制。
所谓祖制,就是祖宗的制度、规矩。虽然你很牛,比皇帝还牛,但总牛不过死皇帝吧,上百年前定下的规则,你再牛也没辙。
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到期之后可以回朝为官,这叫起复。
这个制度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官做得好好的,一下子就给扒得干干净净,负责的那摊事情也没人管,不但误事,还误人心情。
但这个制度一直以来却都是雷打不动,无论有多麻烦,历任皇帝都对其推崇备至,极其支持。如果你认为这是他们的脑子一根筋,食古不化,那就错了。人家的算盘,那是精到了极点。
因为根据社会学常识,只有出孝子的地方,才会出忠臣。你想想,如果一个人连他爹都不忠,怎么能指望他忠于老板(皇帝)呢?
但贪官们自然是不干的,死了爹,我本来就很悲痛了,正想化悲痛为贪欲,搞点钱来安慰我无助的心灵,你竟然还要罢我的官,剥夺我的经济利益,太不人道!
于是很多人开始钻空子,你不是规定由得知死讯的那天开始计算吗,那我就隐瞒死讯,就当人还活着,一直混到差不多为止,就算最后被人揭穿,也是可以解释的嘛,人死了,我没有上报,那是因为老爹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当然,一次两次是可以理解的,时间长了朝廷也不干了。自明英宗起,就开始正式立项,打击伪报瞒报的行为,规定但凡老爹死了不上报的,全部免官为民。
如此一来,贪官们也没办法了,只好日夜祈祷,自己的老爹能多撑几年,至少等自己混到够本再含笑而逝,到时也能多搞点纸钱给您送去。
但也有一个群体例外,那就是军队。领兵打仗,这就绝对没辙了,总不能上阵刚刚交锋,消息来了,您喊一声停:大家别打了,等我回去给我爹守二十七个月,咱们再来,还是老地方见,不打不散。
张居正不是军人,自然无法享受这个优待,而他的改革刚刚才渐入佳境,要是自己走了,这一大摊子事情就没人管了,心血付之东流且不说,没准回来的时候就得给人打下手了。
于是他只剩下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所谓夺情,是指事情实在太急,绝对走不开的人,经由皇帝的指示,在万般悲痛中恢复职务,开展工作。由于考虑到在痛苦之中把人强行(一般不会反抗)拉回来,似乎很不人道,所以将其命名为“夺情”。
然而张居正并不愿意走这条路,当然,并不是因为它“很不人道”。
其实在他之前,已有一些人有过类似的经验,比如著名的“三杨”中的杨荣,还有那位帮于谦报了仇的李贤,都曾经被这么“很不人道”过,除了个把人骂了两句外,倒也没啥问题。但到了嘉靖年间,夺情却真的成为了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不人道到想不人道都不行,如果有人提出夺情,就会被看作禽兽不如。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都要拜一位孝子所赐,这人的名字叫做杨廷和。
应该说,这位杨兄弟的能量实在是大,闹腾了三朝还不够,死了还要折腾别人。当初他在正德年间的时候,父亲死了,皇帝说杨先生你别走,留下来帮我办事,他说不行,我非常悲痛,一定要回去。
结果几番来回,他还是回去了。从正德九年(1514)到正德十二年(1517),这位仁兄结结实实地旷了三年工,才回来上班。这要搁在现在,早就让他卷铺盖回家了。
由于他名声太大,加上又是正面典型,从此以后,朝廷高级官员死了爹妈,打死也不敢说夺情。就这么一路下来,终于坑了张居正。
张居正没有选择,只能夺情,因为冯保不想他走,皇帝不想他走,皇帝他妈也不想他走,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想走。
辛辛苦苦奋斗三十多年,才混到这个份儿上,鬼才想走。
虽说夺情比较麻烦,但只要略施小计,还是没问题的。
老把戏很快上场了。万历五年(1577)十月,痛苦不堪的张居正要求回家守制,两天后皇帝回复——不行。
一天后,张居正再次上书,表示一定要回去,而皇帝也再次回复——一定不行。
与此同时,许多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表示张居正绝不能走,言辞激烈,好像张居正一走,地球就要完蛋,可谓用心良苦。
行了,把戏演到这里,也差不多该打住了,再搞下去就是浪费纸张。
准备收场了,事情已经结束,一切风平浪静,擦干眼泪(如果有),再次出发!
已经没有敌手了,我亲眼看着严嵩沦落、徐阶下台,我亲手解决了高拱、刘台、何心隐,天下已无人能动摇我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他始终很自信。然而事实证明,他错了,错得相当厉害,真正的挑战将从这里开始。
万历五年十月,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上书——弹劾张居正夺情。
编修是正七品,检讨是从七品,也就是说,这是两个基层干部,也就能干干抄写工作,平时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而张居正以前的敌人,不是朝廷高官,就是黑道老大、学界首领,并且还特别不经打,一碰就垮,这么两个小角色,按说张大人动根手指,就能把他们碾死。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小角色,差点把张大人给灭了。
因为这二位仁兄虽然官小,却有个... -->>
夺情
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一生中最为严峻的考验到来了,因为一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
就在这一年,张居正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爹死了。
张文明一辈子没啥出息,却有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孩子,虽说他没给儿子帮啥忙,反倒添了很多乱(此人在地方飞扬跋扈,名声很差),但无论如何,生子如此,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但他死也想不到,自己的死,将会让儿子张居正生不如死。
张居正的爹死了!消息传来,满城轰动,因为表现忠心的机会到了。无数官员纷纷上门,哭的哭,拜的拜,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摸出门,最后再说两句“节哀顺变”,完事,收工。
这并不奇怪,自古以来,当官的如果死了爹妈,自然是万人空巷,宾客盈门,上门的比自己全家死绝还难受。但你要相信,如果你自己挂了,是没有几个人会上门的。
对此,张居正也十分清楚,虽说父亲死了他很难过,但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思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名字,叫做丁忧。
在当时的中国,张居正已经是近似于无敌了,他不怕皇帝,不怕大臣,不怕读书人议论,剽悍无比。
但他仍然只是近似于,因为他还有一个不能跨越的障碍——祖制。
所谓祖制,就是祖宗的制度、规矩。虽然你很牛,比皇帝还牛,但总牛不过死皇帝吧,上百年前定下的规则,你再牛也没辙。
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到期之后可以回朝为官,这叫起复。
这个制度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官做得好好的,一下子就给扒得干干净净,负责的那摊事情也没人管,不但误事,还误人心情。
但这个制度一直以来却都是雷打不动,无论有多麻烦,历任皇帝都对其推崇备至,极其支持。如果你认为这是他们的脑子一根筋,食古不化,那就错了。人家的算盘,那是精到了极点。
因为根据社会学常识,只有出孝子的地方,才会出忠臣。你想想,如果一个人连他爹都不忠,怎么能指望他忠于老板(皇帝)呢?
但贪官们自然是不干的,死了爹,我本来就很悲痛了,正想化悲痛为贪欲,搞点钱来安慰我无助的心灵,你竟然还要罢我的官,剥夺我的经济利益,太不人道!
于是很多人开始钻空子,你不是规定由得知死讯的那天开始计算吗,那我就隐瞒死讯,就当人还活着,一直混到差不多为止,就算最后被人揭穿,也是可以解释的嘛,人死了,我没有上报,那是因为老爹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当然,一次两次是可以理解的,时间长了朝廷也不干了。自明英宗起,就开始正式立项,打击伪报瞒报的行为,规定但凡老爹死了不上报的,全部免官为民。
如此一来,贪官们也没办法了,只好日夜祈祷,自己的老爹能多撑几年,至少等自己混到够本再含笑而逝,到时也能多搞点纸钱给您送去。
但也有一个群体例外,那就是军队。领兵打仗,这就绝对没辙了,总不能上阵刚刚交锋,消息来了,您喊一声停:大家别打了,等我回去给我爹守二十七个月,咱们再来,还是老地方见,不打不散。
张居正不是军人,自然无法享受这个优待,而他的改革刚刚才渐入佳境,要是自己走了,这一大摊子事情就没人管了,心血付之东流且不说,没准回来的时候就得给人打下手了。
于是他只剩下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所谓夺情,是指事情实在太急,绝对走不开的人,经由皇帝的指示,在万般悲痛中恢复职务,开展工作。由于考虑到在痛苦之中把人强行(一般不会反抗)拉回来,似乎很不人道,所以将其命名为“夺情”。
然而张居正并不愿意走这条路,当然,并不是因为它“很不人道”。
其实在他之前,已有一些人有过类似的经验,比如著名的“三杨”中的杨荣,还有那位帮于谦报了仇的李贤,都曾经被这么“很不人道”过,除了个把人骂了两句外,倒也没啥问题。但到了嘉靖年间,夺情却真的成为了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不人道到想不人道都不行,如果有人提出夺情,就会被看作禽兽不如。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都要拜一位孝子所赐,这人的名字叫做杨廷和。
应该说,这位杨兄弟的能量实在是大,闹腾了三朝还不够,死了还要折腾别人。当初他在正德年间的时候,父亲死了,皇帝说杨先生你别走,留下来帮我办事,他说不行,我非常悲痛,一定要回去。
结果几番来回,他还是回去了。从正德九年(1514)到正德十二年(1517),这位仁兄结结实实地旷了三年工,才回来上班。这要搁在现在,早就让他卷铺盖回家了。
由于他名声太大,加上又是正面典型,从此以后,朝廷高级官员死了爹妈,打死也不敢说夺情。就这么一路下来,终于坑了张居正。
张居正没有选择,只能夺情,因为冯保不想他走,皇帝不想他走,皇帝他妈也不想他走,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想走。
辛辛苦苦奋斗三十多年,才混到这个份儿上,鬼才想走。
虽说夺情比较麻烦,但只要略施小计,还是没问题的。
老把戏很快上场了。万历五年(1577)十月,痛苦不堪的张居正要求回家守制,两天后皇帝回复——不行。
一天后,张居正再次上书,表示一定要回去,而皇帝也再次回复——一定不行。
与此同时,许多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表示张居正绝不能走,言辞激烈,好像张居正一走,地球就要完蛋,可谓用心良苦。
行了,把戏演到这里,也差不多该打住了,再搞下去就是浪费纸张。
准备收场了,事情已经结束,一切风平浪静,擦干眼泪(如果有),再次出发!
已经没有敌手了,我亲眼看着严嵩沦落、徐阶下台,我亲手解决了高拱、刘台、何心隐,天下已无人能动摇我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他始终很自信。然而事实证明,他错了,错得相当厉害,真正的挑战将从这里开始。
万历五年十月,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上书——弹劾张居正夺情。
编修是正七品,检讨是从七品,也就是说,这是两个基层干部,也就能干干抄写工作,平时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而张居正以前的敌人,不是朝廷高官,就是黑道老大、学界首领,并且还特别不经打,一碰就垮,这么两个小角色,按说张大人动根手指,就能把他们碾死。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小角色,差点把张大人给灭了。
因为这二位仁兄虽然官小,却有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