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唐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
沈绥没说话,只是伸出手臂揽住了她的肩膀,给与她温暖和支持。
“怪不得,怪不得半途中咱们遇上的那两个景教教徒,你都没有好脸色。”张若菡道。
“我至今不能原谅这个宗教,它带给我太多的伤害,哪怕只是接触到一点点有关景教的事,都会牵动我的伤口,重新揭开我的伤疤。”沈绥的话语很沉痛,随即她歉疚道:
“莲婢,我本不想让你不开心的,但既然你已经知道我是谁了,我总得告诉你这些年我经历了些什么。你也该明白,接下来我会面对些什么,所以……”
“你不要说了,我等了你十七年,你休想再撇下我。”张若菡打断她道。
沈绥苦笑,手臂却圈紧了她。
日头开始偏西了,回程还需不少时辰。沈绥与张若菡打算这就返回江陵城,结束这次短暂的,但意义重大的春游。
从章台渊,绕过章华台西麓,很快便能回到之前他们停车的驿站。取了车马,付了钱,一行五人这就重新走上了回程的官道。
刚过城南五里亭时,沈绥看到前方有一驾马车,两匹马停在那里,有两人正在道旁拉扯,但并不像是在争吵,因为其中一人瘫软无力,像是烂醉了的模样,另外一人一直在努力地扶着他,不让他跌倒。
靠近了,沈绥才看清楚,那烂醉了的人,是一位身着灰袍的青年书生,瞧着不过二十来岁年纪,十分年轻,唇上蓄着软软的髭,一双柳叶眼,容貌有几分俊俏,满脸的醉意倒显得他莫名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他头戴垂脚幞头,身材中等,腰间蹀躞带上系着一把长剑。扶着他的是他的侍从,这位侍从之前沈绥也见过,就在章华台之上的观桃亭中。
看来,这位灰袍书生,就是当时屏风后的主人家了。只是这位主人家方才可能是从马上坠了下来,一身灰袍沾染了不少黄土,显得有些狼狈。她好奇下多看了两眼,不过也并未停下车马,很快就带着自己的车马超过了他们。路过时,听到了那主人家与侍从之间的一小段对话:
“少主人,您真的喝多了,还是入车中歇息吧,不要强撑着骑马。”那侍从说道。
“我没喝多!”那灰袍书生挥舞着手臂,醉醺醺道,“车里有女子,我怎么能进去,你……糊涂了,你才喝醉了,哈哈哈……”
那侍从极其无奈。
待沈绥车马往前行了一小段路后,她听到后方马蹄声,不由回头看,见那灰袍佩剑的书生又跨上了马,与那侍从一起,领着后方的那架马车,跟在他们身后。那书生骑马骑得摇摇晃晃,眼瞅着就要栽下马去,后面的侍从面色铁青,提心吊胆。
沈绥觉得有趣,不由留了几分注意力在后方。
又行了一段路,那灰袍书生发起了酒疯,骑在马上开始放声长歌起来。唱得都是些破碎的诗文,虽不是精雕细琢凝练成一篇的佳作,但字字句句皆妙不可言,沈绥在前方听着,细细品味,越发觉得十分精妙。且这些断断续续的诗词句,给她一种相当熟悉的感觉,这种风格以前似乎是在哪里听过。
又过一小段时间,那灰袍书生不再念这些破碎的诗文了,忽的开始有大段大段连续的诗句,像是说故事一般从他口中吟诵而出,绝妙非凡: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追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沈绥知道这是乐府诗,但又与传统的乐府诗风格全然不同,她闻所未闻,这似乎是诗人自创的一种全新的风格。
沈绥忽的脑中一闪,立刻拨马回头,几步远时勒马,向那灰袍书生一揖,道:
“敢问,足下可是太白先生!”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信息量非常巨大,我简单提炼几点。
1、回答了上元踏歌时,张若菡试探沈绥用的那首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沈绥的父亲正式开始在文中以明确的身份出现。他并非之前大家所猜测的任何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3、鸿鸣刀→雪刀。
4、机关木马,花费六年调查墨家与公输家,初步解释沈绥为何会擅长制作和修理一些机械方面的东西。
5、周家村本姓姬,姬氏与上古巫术。
6、倒十字、撒旦与景教。
7、太白大哥哥登场,以及他身上的一些秘密。
看这篇文真的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因为作者我智商很平庸,很多人比我聪明多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只是信息不对等罢了。我之所以特别喜欢拎出一些点来给大家强调,是因为我希望大家在看文的过程中能一直保持头脑清晰,留意一些奇怪的不合情理的地方,那么当你提前在我揭晓答案前猜中一切时,那种成就感是非凡的。
PS:最后说一下,本章出现的乐府诗是李白的乐府新辞——《江夏行》,这是他开元十六年于湖北武汉送孟浩然后,回程路上即兴所作。还有一首比这更出名的诗,就是《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人。”
沈绥没说话,只是伸出手臂揽住了她的肩膀,给与她温暖和支持。
“怪不得,怪不得半途中咱们遇上的那两个景教教徒,你都没有好脸色。”张若菡道。
“我至今不能原谅这个宗教,它带给我太多的伤害,哪怕只是接触到一点点有关景教的事,都会牵动我的伤口,重新揭开我的伤疤。”沈绥的话语很沉痛,随即她歉疚道:
“莲婢,我本不想让你不开心的,但既然你已经知道我是谁了,我总得告诉你这些年我经历了些什么。你也该明白,接下来我会面对些什么,所以……”
“你不要说了,我等了你十七年,你休想再撇下我。”张若菡打断她道。
沈绥苦笑,手臂却圈紧了她。
日头开始偏西了,回程还需不少时辰。沈绥与张若菡打算这就返回江陵城,结束这次短暂的,但意义重大的春游。
从章台渊,绕过章华台西麓,很快便能回到之前他们停车的驿站。取了车马,付了钱,一行五人这就重新走上了回程的官道。
刚过城南五里亭时,沈绥看到前方有一驾马车,两匹马停在那里,有两人正在道旁拉扯,但并不像是在争吵,因为其中一人瘫软无力,像是烂醉了的模样,另外一人一直在努力地扶着他,不让他跌倒。
靠近了,沈绥才看清楚,那烂醉了的人,是一位身着灰袍的青年书生,瞧着不过二十来岁年纪,十分年轻,唇上蓄着软软的髭,一双柳叶眼,容貌有几分俊俏,满脸的醉意倒显得他莫名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他头戴垂脚幞头,身材中等,腰间蹀躞带上系着一把长剑。扶着他的是他的侍从,这位侍从之前沈绥也见过,就在章华台之上的观桃亭中。
看来,这位灰袍书生,就是当时屏风后的主人家了。只是这位主人家方才可能是从马上坠了下来,一身灰袍沾染了不少黄土,显得有些狼狈。她好奇下多看了两眼,不过也并未停下车马,很快就带着自己的车马超过了他们。路过时,听到了那主人家与侍从之间的一小段对话:
“少主人,您真的喝多了,还是入车中歇息吧,不要强撑着骑马。”那侍从说道。
“我没喝多!”那灰袍书生挥舞着手臂,醉醺醺道,“车里有女子,我怎么能进去,你……糊涂了,你才喝醉了,哈哈哈……”
那侍从极其无奈。
待沈绥车马往前行了一小段路后,她听到后方马蹄声,不由回头看,见那灰袍佩剑的书生又跨上了马,与那侍从一起,领着后方的那架马车,跟在他们身后。那书生骑马骑得摇摇晃晃,眼瞅着就要栽下马去,后面的侍从面色铁青,提心吊胆。
沈绥觉得有趣,不由留了几分注意力在后方。
又行了一段路,那灰袍书生发起了酒疯,骑在马上开始放声长歌起来。唱得都是些破碎的诗文,虽不是精雕细琢凝练成一篇的佳作,但字字句句皆妙不可言,沈绥在前方听着,细细品味,越发觉得十分精妙。且这些断断续续的诗词句,给她一种相当熟悉的感觉,这种风格以前似乎是在哪里听过。
又过一小段时间,那灰袍书生不再念这些破碎的诗文了,忽的开始有大段大段连续的诗句,像是说故事一般从他口中吟诵而出,绝妙非凡: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追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沈绥知道这是乐府诗,但又与传统的乐府诗风格全然不同,她闻所未闻,这似乎是诗人自创的一种全新的风格。
沈绥忽的脑中一闪,立刻拨马回头,几步远时勒马,向那灰袍书生一揖,道:
“敢问,足下可是太白先生!”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信息量非常巨大,我简单提炼几点。
1、回答了上元踏歌时,张若菡试探沈绥用的那首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沈绥的父亲正式开始在文中以明确的身份出现。他并非之前大家所猜测的任何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3、鸿鸣刀→雪刀。
4、机关木马,花费六年调查墨家与公输家,初步解释沈绥为何会擅长制作和修理一些机械方面的东西。
5、周家村本姓姬,姬氏与上古巫术。
6、倒十字、撒旦与景教。
7、太白大哥哥登场,以及他身上的一些秘密。
看这篇文真的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因为作者我智商很平庸,很多人比我聪明多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只是信息不对等罢了。我之所以特别喜欢拎出一些点来给大家强调,是因为我希望大家在看文的过程中能一直保持头脑清晰,留意一些奇怪的不合情理的地方,那么当你提前在我揭晓答案前猜中一切时,那种成就感是非凡的。
PS:最后说一下,本章出现的乐府诗是李白的乐府新辞——《江夏行》,这是他开元十六年于湖北武汉送孟浩然后,回程路上即兴所作。还有一首比这更出名的诗,就是《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