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苏东坡和牡丹花 (2/2)
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杂烩饭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很是好吃。
牡丹花瓣差不多沥干水分之后,我将它们倒入用面粉,淀粉,盐、蛋清,和清水搅拌成的面糊中搅拌了一会儿,让每一片花瓣都裹上面糊。开火加热了平底锅,化开奶油后将裹上面糊的牡丹花瓣下锅煎炸。面裹炸的金黄,出锅撒上细砂糖。
清朝时曾有记录炸玉兰花瓣的做法,‘面拖、油炸、加糖’,但加的这糖本是糖粉,作用没有注明,但我想应该只是为了外观好看,让炸出来的金黄色的花瓣黄白相间,远远看上去像是披了一层薄雪。
虽说做饭应该是讲究色香味俱全,但是苍蝇小馆里应该按上宫廷里的讲究未免也显得太过做作。所以我便私自将砂糖代替了糖粉撒在了炸好的花瓣上。等牡丹花瓣不再那么烫口的时候,我分出一些放到碟子上端给了大叔,顺便沏了一杯竹叶青放到大叔手边,让他也体会一把墨客酸文假醋的雅兴。
大叔配合着摆出了古代书生的样子,啜了口茶,又装着小心翼翼的样子地咬了一口炸牡丹花,嚼了嚼,像那么回事儿似地点了点头,嘴里说着不错:“苏东坡不愧为老饕,这东坡炸牡丹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这样子没装多久,大叔就破功了,嗤笑出来问我刚才学的像不像。
我被大叔逗笑了之后也用筷子夹了一朵花瓣放到嘴里,进到嘴里初时尝到了一股奶香,再就是化开在嘴里的丝丝的甜,甜味过去就剩下了满嘴的酥软。初尝时面裹酥脆和最后留在口中的绵软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这对比却不突兀,反倒增添了一股相得益彰的乐趣。
大叔一边喝着茶,一边说起了洛阳的牡丹:“能吃到这道洛阳香馔,我们还真得感谢隋炀帝的贡献。虽然从西周开始咱们的老祖宗已经开始把牡丹花写入诗中,后来秦汉时期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但是真正将牡丹带入洛阳并大量种植的就是隋炀帝。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从易州进了二十箱牡丹,艳丽的牡丹一开便得到了皇家的喜爱。隋爱牡丹,唐人更甚,几乎是到了世人皆爱牡丹的地步。连清高的李白都曾盛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诗人刘禹锡更是用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给了牡丹'花王'的称号。开元盛世时,唐玄宗在宫廷内大量种植牡丹,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也大量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的牡丹,每年春天争奇斗艳。曾有记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喜爱杨贵妃,从而被宠爱之物牡丹送给贵妃的哥哥,这也表明了王室之人对于牡丹极度的喜爱。贵妃杨玉环也爱满园子开得潇潇洒洒的牡丹花,每年花初开,她都会带着宫女们在园中扑蝶赏花,让唐玄宗李隆基看着是如痴如醉,后人便以'羞花'来形容杨玉环的美,说明杨玉环的美比牡丹花还要艳丽。不过”唐朝也确实有一位皇上是不那么喜欢牡丹的。
“武则天吧?您之前说到后蜀宰相李昊没有寄牡丹言志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个故事。'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说的就是民间传言的牡丹和武则天的恩怨纠葛吧。”小的时候,第一次看见牡丹,爸爸就讲了这个故事给我,相传武则天当了皇上后,在冬天非要看百花齐放,于是下令所有的花要在第二天的夜里一同盛开,为此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在寒冷的冬夜百花齐开是根本不可能的。春天有桃花枝头绽放,夏天玫瑰花迎风招展,秋天采菊东篱下,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种花的花期不仅不一样,开花的时间也不同,夜晚昙花一现,白天芍药斗艳。让百花冬夜同怒放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但是百花慑于武则天的权势,在滴水成冰的冬夜违时开放了,唯有牡丹我行我素,枝叶干枯,傲然挺立。武则天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虽枝干焦枯,花朵却红若烟云、亭亭玉立,比以前还要好看。从此牡丹也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在人们心中代表了不畏强权、英勇不屈的品格。
碟子里的炸花瓣已经不多了,我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准备回后厨去做今天的晚餐:“小的时候听到这个故事心里觉得牡丹真可怜,要是听话一些还可以和别的花一起闭门酣歌。可是现在却羡慕起牡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自由洒脱。”
大叔笑着听我说完故事,吃掉了最后一片花:“但是事实上,武则天只在长安住了三年时间,剩下的时间一直住在洛阳,把牡丹贬到洛阳的说法有待商榷。洛阳牡丹看的盛在我看来反倒是因为她喜欢牡丹,而那个故事估计也是古代键盘侠泼的脏水吧。唐朝之后的宋人也爱牡丹花,关于牡丹的单独书籍记录最初也出现在宋朝。宋代欧阳修就写过一本叫《洛阳牡丹记》的专门关于牡丹的著作,里面记载了洛阳的民俗。在洛阳,每家每户都会在花瓶里插上牡丹花装饰屋里,而春天一到,更是全城人都去赏牡丹花,比肩接踵很是壮观,由此可见唐宋对牡丹花的喜爱。”
“我觉得关于牡丹的神话好多啊。”我从后厨拉出了小推车,唤上大叔一起去买菜,“不过故事里的牡丹花都挺可怜的,也许喝写故事的人的际遇有关吧。”
晚上的时候,食客们看到了摆在大叔桌子上炸的金黄可爱却叫不上名字的小面点感到好奇,相熟的食客去问大叔这音乐带着股奶香的点心是什么,大叔说了牡丹花,对方便露出和我先前一样的吃惊神色。大叔想让他们尝一尝,却被拒绝了。
大叔也不多说什么,继续自顾自地边吃边看老电影,食客架不住好奇管大叔讨要了一片,壮着胆子吃下去后立刻赞不绝口地推荐给一起过来吃饭的朋友,说这这点心奶香四溢,清甜爽口。有了第一个吃牡丹花的人,食客们便都大起胆子要了一些,吃过之后均是赞不绝口。
“这可是宋朝有名的下酒菜。”大叔给他们讲起了前些天给我讲的故事,讲完故事的时候,大叔突然有些感慨:“好想去洛阳看花海啊。”
道很是好吃。
牡丹花瓣差不多沥干水分之后,我将它们倒入用面粉,淀粉,盐、蛋清,和清水搅拌成的面糊中搅拌了一会儿,让每一片花瓣都裹上面糊。开火加热了平底锅,化开奶油后将裹上面糊的牡丹花瓣下锅煎炸。面裹炸的金黄,出锅撒上细砂糖。
清朝时曾有记录炸玉兰花瓣的做法,‘面拖、油炸、加糖’,但加的这糖本是糖粉,作用没有注明,但我想应该只是为了外观好看,让炸出来的金黄色的花瓣黄白相间,远远看上去像是披了一层薄雪。
虽说做饭应该是讲究色香味俱全,但是苍蝇小馆里应该按上宫廷里的讲究未免也显得太过做作。所以我便私自将砂糖代替了糖粉撒在了炸好的花瓣上。等牡丹花瓣不再那么烫口的时候,我分出一些放到碟子上端给了大叔,顺便沏了一杯竹叶青放到大叔手边,让他也体会一把墨客酸文假醋的雅兴。
大叔配合着摆出了古代书生的样子,啜了口茶,又装着小心翼翼的样子地咬了一口炸牡丹花,嚼了嚼,像那么回事儿似地点了点头,嘴里说着不错:“苏东坡不愧为老饕,这东坡炸牡丹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这样子没装多久,大叔就破功了,嗤笑出来问我刚才学的像不像。
我被大叔逗笑了之后也用筷子夹了一朵花瓣放到嘴里,进到嘴里初时尝到了一股奶香,再就是化开在嘴里的丝丝的甜,甜味过去就剩下了满嘴的酥软。初尝时面裹酥脆和最后留在口中的绵软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这对比却不突兀,反倒增添了一股相得益彰的乐趣。
大叔一边喝着茶,一边说起了洛阳的牡丹:“能吃到这道洛阳香馔,我们还真得感谢隋炀帝的贡献。虽然从西周开始咱们的老祖宗已经开始把牡丹花写入诗中,后来秦汉时期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但是真正将牡丹带入洛阳并大量种植的就是隋炀帝。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从易州进了二十箱牡丹,艳丽的牡丹一开便得到了皇家的喜爱。隋爱牡丹,唐人更甚,几乎是到了世人皆爱牡丹的地步。连清高的李白都曾盛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诗人刘禹锡更是用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给了牡丹'花王'的称号。开元盛世时,唐玄宗在宫廷内大量种植牡丹,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也大量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的牡丹,每年春天争奇斗艳。曾有记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喜爱杨贵妃,从而被宠爱之物牡丹送给贵妃的哥哥,这也表明了王室之人对于牡丹极度的喜爱。贵妃杨玉环也爱满园子开得潇潇洒洒的牡丹花,每年花初开,她都会带着宫女们在园中扑蝶赏花,让唐玄宗李隆基看着是如痴如醉,后人便以'羞花'来形容杨玉环的美,说明杨玉环的美比牡丹花还要艳丽。不过”唐朝也确实有一位皇上是不那么喜欢牡丹的。
“武则天吧?您之前说到后蜀宰相李昊没有寄牡丹言志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个故事。'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说的就是民间传言的牡丹和武则天的恩怨纠葛吧。”小的时候,第一次看见牡丹,爸爸就讲了这个故事给我,相传武则天当了皇上后,在冬天非要看百花齐放,于是下令所有的花要在第二天的夜里一同盛开,为此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在寒冷的冬夜百花齐开是根本不可能的。春天有桃花枝头绽放,夏天玫瑰花迎风招展,秋天采菊东篱下,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种花的花期不仅不一样,开花的时间也不同,夜晚昙花一现,白天芍药斗艳。让百花冬夜同怒放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但是百花慑于武则天的权势,在滴水成冰的冬夜违时开放了,唯有牡丹我行我素,枝叶干枯,傲然挺立。武则天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虽枝干焦枯,花朵却红若烟云、亭亭玉立,比以前还要好看。从此牡丹也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在人们心中代表了不畏强权、英勇不屈的品格。
碟子里的炸花瓣已经不多了,我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准备回后厨去做今天的晚餐:“小的时候听到这个故事心里觉得牡丹真可怜,要是听话一些还可以和别的花一起闭门酣歌。可是现在却羡慕起牡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自由洒脱。”
大叔笑着听我说完故事,吃掉了最后一片花:“但是事实上,武则天只在长安住了三年时间,剩下的时间一直住在洛阳,把牡丹贬到洛阳的说法有待商榷。洛阳牡丹看的盛在我看来反倒是因为她喜欢牡丹,而那个故事估计也是古代键盘侠泼的脏水吧。唐朝之后的宋人也爱牡丹花,关于牡丹的单独书籍记录最初也出现在宋朝。宋代欧阳修就写过一本叫《洛阳牡丹记》的专门关于牡丹的著作,里面记载了洛阳的民俗。在洛阳,每家每户都会在花瓶里插上牡丹花装饰屋里,而春天一到,更是全城人都去赏牡丹花,比肩接踵很是壮观,由此可见唐宋对牡丹花的喜爱。”
“我觉得关于牡丹的神话好多啊。”我从后厨拉出了小推车,唤上大叔一起去买菜,“不过故事里的牡丹花都挺可怜的,也许喝写故事的人的际遇有关吧。”
晚上的时候,食客们看到了摆在大叔桌子上炸的金黄可爱却叫不上名字的小面点感到好奇,相熟的食客去问大叔这音乐带着股奶香的点心是什么,大叔说了牡丹花,对方便露出和我先前一样的吃惊神色。大叔想让他们尝一尝,却被拒绝了。
大叔也不多说什么,继续自顾自地边吃边看老电影,食客架不住好奇管大叔讨要了一片,壮着胆子吃下去后立刻赞不绝口地推荐给一起过来吃饭的朋友,说这这点心奶香四溢,清甜爽口。有了第一个吃牡丹花的人,食客们便都大起胆子要了一些,吃过之后均是赞不绝口。
“这可是宋朝有名的下酒菜。”大叔给他们讲起了前些天给我讲的故事,讲完故事的时候,大叔突然有些感慨:“好想去洛阳看花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