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一天,我问圆圆:如果你脸上不小心蹭了一块黑,但你自己不知道,那么你希望别人告诉你,赶快把它擦掉,还是希望别人不告诉你,但别人都能看到,只是自己看不到?圆圆说希望告诉。我说对,然后又问她:可是,如果有的人不愿意这样,别人告诉他,他却不高兴,不承认自己脸上有黑,也不擦干净,这样好不好?圆圆说不好。
我亲亲她的小脸蛋,宝宝说得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就像脸上有黑一样,自己不知道,别人能看见。如果有人能给我们提意见,告诉我们哪里做得不好,需要改正,这就像给了我们一面镜子一样,能让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你说,提意见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圆圆说是,显然,她一下就理解了“提意见”的意义,目光清澈,神情平和。于是我和她商量,以后我们一家三口要互相提意见,并且建议每到周末,全家人开一次“提意见会”,互相说说各自有什么需要改正的缺点,这样我们每个人的缺点就越来越少了。我俩商量好后,又去问了爸爸,爸爸也觉得是个好主意,特别赞赏。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圆圆表现出简直迫不及待地要开会了,小小的人可能是怕自己脸上有黑吧。掰掰手指还有两天才是周末,就对开会这件事更加期待。
从此,“提意见会”成为我家的例会。我们开始时是先给爸爸提,再给妈妈提,最后给圆圆提。到后来就采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提。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本子,把互相提的意见记录下来。到下次开会时,看看小本子,总结一下各自的改正情况。
我们观察到给圆圆提一个什么意见后,她偶尔会不安。我们就会告诉她,爸爸小时候也这样,或这方面妈妈小时候也做得不好。再讲讲我们当初是如何克服的,举个例子或讲个故事。这样既安慰了她,又给她指出了改善的方向。
儿童尚处于心理无序期,对很多事没有把握,其实心底经常会不自信。所以在指出孩子的不足时,最好把自己和孩子置于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上,友好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心理放松。要忌讳居高临下的批评,也不能简单地要求孩子听话、乖。
“听话”和“乖”是我们传统的育儿审美心理,在一个小环境中,某些教师或家长很容易自封为权威,在儿童面前忽略自我约束的意识,使最需要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只是,由于习俗使然,很多人意识不到批评一个孩子“不听话”或“不乖”时,成人已变得多么不讲理。
观察我们周围的情况可以发现,不少妈妈只爱婴儿期的孩子。孩子在两三岁前,几乎是完全的被动体,父母被孩子的可爱感染,柔情似水,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充分享受着做父母的快乐。可一旦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主意识萌发后,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处处触犯家长的期望和规则,变得不听话了,不可爱了,于是家长眼睛里开始流露出厌烦的神色。不少家长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越大越不好带,越来越不听话”。
依孩子的天性,他们其实都想变得完善,想表现得更好,孩子会本能地讨好父母。但如果在沟通中体会的是压力和不尊重,孩子逆反情绪就会被激活,以更加“不听话”来守卫自由意志和尊严。也有一些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放弃个性,内心不产生任何主见,变成一个天真可爱的提线木偶。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情绪淤积,无法建立良好的内在秩序感,思维紊乱,甚至行为怪异。
看过一个冷笑话。某家有一位特别听话的儿子,父母说东儿子不往西,为此深得父母喜欢,令邻人羡慕。有一天,家里失火,慌乱中父母先跑出来了,儿子还在屋里,不见出来。妈妈大喊:“儿子,失火了,快往外跑啊!”屋里传出儿子的回答:“妈妈,你说出门必须穿戴整齐,我在穿袜子呀……”妈妈急得跺脚,“儿子,都失火了,还穿什么袜子,不用穿了,快往外跑吧!”过了片刻,儿子还没出来。妈妈又高喊:“儿子啊,你到底在干什么?快出来呀!”里面传出儿子微弱的声音:“妈妈,我在脱袜子呢……”
培养一个只会“听话”的孩子是可悲的,可是,不去矫治孩子身上的一些坏毛病,或矫治不得法,也是问题。那么教育是否总可以找到有效的路径呢?回答基本是肯定的。
在我们和女儿的相处中,不是没有困惑,而是有了困惑后,努力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绝不以牺牲孩子的自尊或面子去简化自己作为家长的劳动。
我发现,无论给圆圆提什么建议,只要拿到“会上”说,她一般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一是她已有心理准备,二是父母也拿出了接受意见的诚意,为孩子做了榜样。
并不是说她的什么毛病,只要我们一提出来,就能马上改善。但我们不会因此抓小辫子,她的什么毛病,提一次没用就提两次,两次还没用,就换个说法,从正面说说她越做越好的部分,让孩子知道自己在改善着。实在不行,就接纳,把问题交给时间。我的孩子不必完美,如果有问题时间也不能解决,那我们就珍爱她的这个缺点吧。
所以,“提意见会”的价值不在于改造孩子,在于让孩子郑重其事地获得表达权,并且感受到交流方式的重要性。圆圆从小到大和别人说话时,总是非常得体,既诚恳又有节制,总是让人感到舒服,“提意见会”应该也功不可没。
应该说,我和她爸爸从“提意见会”中的收获更大,我们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从孩子的视角反观自己,发现自己作为家长的不足之处。孔子说过,“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意思是,如果家长能倾听自家孩子的意见,就不会做出错误的举动。老人家在三千年前就提醒过我们的教育箴言,在今天仍然如此实用。
“理性态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反省在他者的背景下如何看待自己。”[7]如果说作为家长我们做得还算不错,“提意见会”则是很好的校正器之一。我们深信,任何年代,任何国度,纯美的孩子都是家长最好的镜子,值得家长万分珍惜。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犯再犯的某种毛病,“提意见会”的力量不可能大到让我们变得完美。但我们从提意见会上知道自己在别人的眼里原来也是有毛病的,自己的一些做法原来别人也不认可,之后就变得对别人更加宽容。
每一次的提意见会,其实也是一个亲子共处的美好时光,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水果或点心,说着话,其乐融融,有时严肃有时开玩笑,有表达的畅快,也... -->>
有一天,我问圆圆:如果你脸上不小心蹭了一块黑,但你自己不知道,那么你希望别人告诉你,赶快把它擦掉,还是希望别人不告诉你,但别人都能看到,只是自己看不到?圆圆说希望告诉。我说对,然后又问她:可是,如果有的人不愿意这样,别人告诉他,他却不高兴,不承认自己脸上有黑,也不擦干净,这样好不好?圆圆说不好。
我亲亲她的小脸蛋,宝宝说得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就像脸上有黑一样,自己不知道,别人能看见。如果有人能给我们提意见,告诉我们哪里做得不好,需要改正,这就像给了我们一面镜子一样,能让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你说,提意见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圆圆说是,显然,她一下就理解了“提意见”的意义,目光清澈,神情平和。于是我和她商量,以后我们一家三口要互相提意见,并且建议每到周末,全家人开一次“提意见会”,互相说说各自有什么需要改正的缺点,这样我们每个人的缺点就越来越少了。我俩商量好后,又去问了爸爸,爸爸也觉得是个好主意,特别赞赏。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圆圆表现出简直迫不及待地要开会了,小小的人可能是怕自己脸上有黑吧。掰掰手指还有两天才是周末,就对开会这件事更加期待。
从此,“提意见会”成为我家的例会。我们开始时是先给爸爸提,再给妈妈提,最后给圆圆提。到后来就采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提。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本子,把互相提的意见记录下来。到下次开会时,看看小本子,总结一下各自的改正情况。
我们观察到给圆圆提一个什么意见后,她偶尔会不安。我们就会告诉她,爸爸小时候也这样,或这方面妈妈小时候也做得不好。再讲讲我们当初是如何克服的,举个例子或讲个故事。这样既安慰了她,又给她指出了改善的方向。
儿童尚处于心理无序期,对很多事没有把握,其实心底经常会不自信。所以在指出孩子的不足时,最好把自己和孩子置于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上,友好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心理放松。要忌讳居高临下的批评,也不能简单地要求孩子听话、乖。
“听话”和“乖”是我们传统的育儿审美心理,在一个小环境中,某些教师或家长很容易自封为权威,在儿童面前忽略自我约束的意识,使最需要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只是,由于习俗使然,很多人意识不到批评一个孩子“不听话”或“不乖”时,成人已变得多么不讲理。
观察我们周围的情况可以发现,不少妈妈只爱婴儿期的孩子。孩子在两三岁前,几乎是完全的被动体,父母被孩子的可爱感染,柔情似水,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充分享受着做父母的快乐。可一旦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主意识萌发后,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处处触犯家长的期望和规则,变得不听话了,不可爱了,于是家长眼睛里开始流露出厌烦的神色。不少家长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越大越不好带,越来越不听话”。
依孩子的天性,他们其实都想变得完善,想表现得更好,孩子会本能地讨好父母。但如果在沟通中体会的是压力和不尊重,孩子逆反情绪就会被激活,以更加“不听话”来守卫自由意志和尊严。也有一些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放弃个性,内心不产生任何主见,变成一个天真可爱的提线木偶。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情绪淤积,无法建立良好的内在秩序感,思维紊乱,甚至行为怪异。
看过一个冷笑话。某家有一位特别听话的儿子,父母说东儿子不往西,为此深得父母喜欢,令邻人羡慕。有一天,家里失火,慌乱中父母先跑出来了,儿子还在屋里,不见出来。妈妈大喊:“儿子,失火了,快往外跑啊!”屋里传出儿子的回答:“妈妈,你说出门必须穿戴整齐,我在穿袜子呀……”妈妈急得跺脚,“儿子,都失火了,还穿什么袜子,不用穿了,快往外跑吧!”过了片刻,儿子还没出来。妈妈又高喊:“儿子啊,你到底在干什么?快出来呀!”里面传出儿子微弱的声音:“妈妈,我在脱袜子呢……”
培养一个只会“听话”的孩子是可悲的,可是,不去矫治孩子身上的一些坏毛病,或矫治不得法,也是问题。那么教育是否总可以找到有效的路径呢?回答基本是肯定的。
在我们和女儿的相处中,不是没有困惑,而是有了困惑后,努力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绝不以牺牲孩子的自尊或面子去简化自己作为家长的劳动。
我发现,无论给圆圆提什么建议,只要拿到“会上”说,她一般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一是她已有心理准备,二是父母也拿出了接受意见的诚意,为孩子做了榜样。
并不是说她的什么毛病,只要我们一提出来,就能马上改善。但我们不会因此抓小辫子,她的什么毛病,提一次没用就提两次,两次还没用,就换个说法,从正面说说她越做越好的部分,让孩子知道自己在改善着。实在不行,就接纳,把问题交给时间。我的孩子不必完美,如果有问题时间也不能解决,那我们就珍爱她的这个缺点吧。
所以,“提意见会”的价值不在于改造孩子,在于让孩子郑重其事地获得表达权,并且感受到交流方式的重要性。圆圆从小到大和别人说话时,总是非常得体,既诚恳又有节制,总是让人感到舒服,“提意见会”应该也功不可没。
应该说,我和她爸爸从“提意见会”中的收获更大,我们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从孩子的视角反观自己,发现自己作为家长的不足之处。孔子说过,“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意思是,如果家长能倾听自家孩子的意见,就不会做出错误的举动。老人家在三千年前就提醒过我们的教育箴言,在今天仍然如此实用。
“理性态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反省在他者的背景下如何看待自己。”[7]如果说作为家长我们做得还算不错,“提意见会”则是很好的校正器之一。我们深信,任何年代,任何国度,纯美的孩子都是家长最好的镜子,值得家长万分珍惜。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犯再犯的某种毛病,“提意见会”的力量不可能大到让我们变得完美。但我们从提意见会上知道自己在别人的眼里原来也是有毛病的,自己的一些做法原来别人也不认可,之后就变得对别人更加宽容。
每一次的提意见会,其实也是一个亲子共处的美好时光,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水果或点心,说着话,其乐融融,有时严肃有时开玩笑,有表达的畅快,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