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shuqubook.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快,也有收获的愉悦,所以圆圆每周都挺向往开“提意见会”。偶尔我和她爸爸忘了,她就会及时提醒我们,该开提意见会了!
“提意见会”甚至让我和先生之间的感情更上了一个台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也年轻,各自身上都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夫妻相处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每次的提意见会中,我俩彼此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对方的想法提出来,这让我们多了一个了解对方的渠道,也达成了更多的谅解。
这件事我们坚持的时间并不长,在我的记忆中大约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这一两年也并非每周都去做,只在开始阶段周周都做,后来就越做越少,慢慢不了了之。到圆圆更大一些,偶尔谁想给谁提个建议,就会说应该再召开一次提意见会了,但这多半是开玩笑,并没有真的再专门找时间坐下来开会。
作家梭罗说过,“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孩子就是一枚水嫩的果子,需要我们爱护着成长。谁不知道讲道理、发脾气最简单?谁又见过哪个孩子是通过父母单纯地讲道理、发脾气变得越来越完善的?
“我所知道的最快乐的家庭,是那些父母不说教而对孩子绝对诚实的家庭。恐惧在那些家庭不存在,父亲和儿子是伙伴,爱也可以在那里滋长。在另外一些家庭中,爱却被恐惧压倒,矫饰的尊严和强求的敬重使爱缥缈无踪,强迫的尊敬永远暗示着恐惧。”[8]
杜威认为,纯粹的外部指导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能强加给儿童什么东西,或迫使他做什么事情,忽视这个事实,就是歪曲和曲解人的本性。成人的规则和控制可能立即见效,但却使儿童后来的行动失去平衡——后果就是儿童更容易受一些坏习惯的影响,他会不自觉地采用回避或欺骗的手法来平衡自己。所以控制欲强的成人,错误就在于缺少对受控制儿童发展倾向的预见性。[9]
不愿意和孩子平等对话的家长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赤裸的心灵,所以我们就变成道德家。”[10]而教育的美好境界是“有心无痕”,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而是要做得得体,让孩子心理上有自由感。
我同意这样的比喻:一个真心乐意给儿童自由的家长应该像一个仆人一样,精心地为主人提供餐饭,但并不规定主人吃什么吃多少;默默地为主人擦干净浴室,并不规定主人什么时间洗澡。他为主人提供种种帮助,而不去支使和强迫主人去做什么。他不去打扰主人的生活,在主人需要时,却能及时出现。
主仆比喻无关家长和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更不是意味着“仆人”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当牛做马地照顾孩子。只是说明家长应保有怎样一份尊重儿童的、得体的态度。儿童实际上非常温顺,是带着友好出生的。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中善于倾听,有变通性,孩子就不会固执。不曾见识过“暴君”的儿童不会变成“暴君”,领略过优秀“仆人”品质的儿童学到的正是“仆人”身上的好品质。
记得圆圆三四岁时,我带她回我母亲家。母亲做了一种糖酥饼,圆圆非常爱吃,小小的人,吃了整整一个。那个饼油糖放得非常多,我不愿意她多吃,她再要时,我掰了很少一点给她,告诉她这个不能多吃,开玩笑说“今天已经吃得够多,再吃眼睛就绿了”。圆圆一口把那一小块饼吃下去,明明还想吃,却十分配合地拍拍小手说,“那就等眼睛红了再吃吧。”
住了几天,要离开时,姥姥给她拿了一包糖块,她兴致勃勃地倒在炕上清点,约有二十块。我不愿意她路上吃糖太多,建议她不要拿那么多。圆圆想一想,从袋里拿出一块留下。我母亲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嗔怪地说,干吗不让孩子都拿走?然后对圆圆说,都拿走吧。圆圆回答说“留下一块吧,我妈妈说不要全都拿走。”一副大度样。小小的人,既要平衡各方意见,又有变通性,大家都被她逗笑了。
圆圆小时候极少哭闹,总是非常快乐,我们从没觉得带孩子是一件令人烦躁的事。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不和孩子拧着来,也不用没有价值的妥协搞乱她的意识,当我们力求把事情做得美好可爱时,事情往往也就变得简单了。孩子的心境总是清亮的,她不需要用哭闹这样的武器来保卫自己,她的世界里没有威胁,所以她总能坦然地沟通和表达。
开“提意见会”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也是我们整个亲子关系的反映。待孩子长大了,就成为我们记忆中美好的回忆。
8 让孩子成长得更安全些
一个孩子,从小长到大,安全是头号大事。如何保障儿童安全,就应该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和教师最要注意的一件事。
前几年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北京初中女生,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个妇女向她打听一个什么事,她没听清楚这个女的问的是什么,但她内心肯定是想帮她的,就反问那妇女是什么问题。那妇女表现出焦急,说一下说不清,上车再说吧,不由分说就把这个女孩推进旁边停着的一辆面包车上。结果这个女孩子被人贩子卖到河北农村,当时她才十三四岁,直到六、七年后,她已二十岁才侥幸逃出来回到家中。她的同学们都风华正茂,在上大学,而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农村生了一个孩子,身心俱损。这件事可以说毁了这个女孩的一生,读来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分析许多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绝大多数是由于轻信或疏忽所致。所以安全教育工作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来做。
首先是防轻信的教育。这方面最好的办法是多向孩子展示相关事件,丰富孩子的经验,即经常把相关案例讲给孩子。像上面提到的女孩子,如果她曾在其它地方听说过类似的拐卖事例,可能就不会那样顺从地上车了。
我在带女儿的过程中,只要看到任何安全方面的事件报道,都会讲给她听。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让自己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虽然我们一直致力于让孩子感受世界是美好的,周围的人是可爱的;但我们也不失时机地把生活的另一面适当呈现给孩子,让她知道世界上也有贪婪、谎言、暴行等阴暗面。
小孩子是那样纯真,他们多半只从故事中知道有“坏蛋”这样一种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就可能活动在自己身边。我知道,圆圆就像所有的小朋友一样,心地纯洁,生活中很难遇到遇到一个“坏人”,所以他们可能会以为坏蛋就是像电视上那种,一眼能看出来,从而对所有遇到的人都怀有善意,没有提防心。
快,也有收获的愉悦,所以圆圆每周都挺向往开“提意见会”。偶尔我和她爸爸忘了,她就会及时提醒我们,该开提意见会了!
“提意见会”甚至让我和先生之间的感情更上了一个台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也年轻,各自身上都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夫妻相处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每次的提意见会中,我俩彼此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对方的想法提出来,这让我们多了一个了解对方的渠道,也达成了更多的谅解。
这件事我们坚持的时间并不长,在我的记忆中大约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这一两年也并非每周都去做,只在开始阶段周周都做,后来就越做越少,慢慢不了了之。到圆圆更大一些,偶尔谁想给谁提个建议,就会说应该再召开一次提意见会了,但这多半是开玩笑,并没有真的再专门找时间坐下来开会。
作家梭罗说过,“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孩子就是一枚水嫩的果子,需要我们爱护着成长。谁不知道讲道理、发脾气最简单?谁又见过哪个孩子是通过父母单纯地讲道理、发脾气变得越来越完善的?
“我所知道的最快乐的家庭,是那些父母不说教而对孩子绝对诚实的家庭。恐惧在那些家庭不存在,父亲和儿子是伙伴,爱也可以在那里滋长。在另外一些家庭中,爱却被恐惧压倒,矫饰的尊严和强求的敬重使爱缥缈无踪,强迫的尊敬永远暗示着恐惧。”[8]
杜威认为,纯粹的外部指导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能强加给儿童什么东西,或迫使他做什么事情,忽视这个事实,就是歪曲和曲解人的本性。成人的规则和控制可能立即见效,但却使儿童后来的行动失去平衡——后果就是儿童更容易受一些坏习惯的影响,他会不自觉地采用回避或欺骗的手法来平衡自己。所以控制欲强的成人,错误就在于缺少对受控制儿童发展倾向的预见性。[9]
不愿意和孩子平等对话的家长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赤裸的心灵,所以我们就变成道德家。”[10]而教育的美好境界是“有心无痕”,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而是要做得得体,让孩子心理上有自由感。
我同意这样的比喻:一个真心乐意给儿童自由的家长应该像一个仆人一样,精心地为主人提供餐饭,但并不规定主人吃什么吃多少;默默地为主人擦干净浴室,并不规定主人什么时间洗澡。他为主人提供种种帮助,而不去支使和强迫主人去做什么。他不去打扰主人的生活,在主人需要时,却能及时出现。
主仆比喻无关家长和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更不是意味着“仆人”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当牛做马地照顾孩子。只是说明家长应保有怎样一份尊重儿童的、得体的态度。儿童实际上非常温顺,是带着友好出生的。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中善于倾听,有变通性,孩子就不会固执。不曾见识过“暴君”的儿童不会变成“暴君”,领略过优秀“仆人”品质的儿童学到的正是“仆人”身上的好品质。
记得圆圆三四岁时,我带她回我母亲家。母亲做了一种糖酥饼,圆圆非常爱吃,小小的人,吃了整整一个。那个饼油糖放得非常多,我不愿意她多吃,她再要时,我掰了很少一点给她,告诉她这个不能多吃,开玩笑说“今天已经吃得够多,再吃眼睛就绿了”。圆圆一口把那一小块饼吃下去,明明还想吃,却十分配合地拍拍小手说,“那就等眼睛红了再吃吧。”
住了几天,要离开时,姥姥给她拿了一包糖块,她兴致勃勃地倒在炕上清点,约有二十块。我不愿意她路上吃糖太多,建议她不要拿那么多。圆圆想一想,从袋里拿出一块留下。我母亲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嗔怪地说,干吗不让孩子都拿走?然后对圆圆说,都拿走吧。圆圆回答说“留下一块吧,我妈妈说不要全都拿走。”一副大度样。小小的人,既要平衡各方意见,又有变通性,大家都被她逗笑了。
圆圆小时候极少哭闹,总是非常快乐,我们从没觉得带孩子是一件令人烦躁的事。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不和孩子拧着来,也不用没有价值的妥协搞乱她的意识,当我们力求把事情做得美好可爱时,事情往往也就变得简单了。孩子的心境总是清亮的,她不需要用哭闹这样的武器来保卫自己,她的世界里没有威胁,所以她总能坦然地沟通和表达。
开“提意见会”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也是我们整个亲子关系的反映。待孩子长大了,就成为我们记忆中美好的回忆。
8 让孩子成长得更安全些
一个孩子,从小长到大,安全是头号大事。如何保障儿童安全,就应该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和教师最要注意的一件事。
前几年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北京初中女生,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个妇女向她打听一个什么事,她没听清楚这个女的问的是什么,但她内心肯定是想帮她的,就反问那妇女是什么问题。那妇女表现出焦急,说一下说不清,上车再说吧,不由分说就把这个女孩推进旁边停着的一辆面包车上。结果这个女孩子被人贩子卖到河北农村,当时她才十三四岁,直到六、七年后,她已二十岁才侥幸逃出来回到家中。她的同学们都风华正茂,在上大学,而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农村生了一个孩子,身心俱损。这件事可以说毁了这个女孩的一生,读来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分析许多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绝大多数是由于轻信或疏忽所致。所以安全教育工作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来做。
首先是防轻信的教育。这方面最好的办法是多向孩子展示相关事件,丰富孩子的经验,即经常把相关案例讲给孩子。像上面提到的女孩子,如果她曾在其它地方听说过类似的拐卖事例,可能就不会那样顺从地上车了。
我在带女儿的过程中,只要看到任何安全方面的事件报道,都会讲给她听。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让自己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虽然我们一直致力于让孩子感受世界是美好的,周围的人是可爱的;但我们也不失时机地把生活的另一面适当呈现给孩子,让她知道世界上也有贪婪、谎言、暴行等阴暗面。
小孩子是那样纯真,他们多半只从故事中知道有“坏蛋”这样一种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就可能活动在自己身边。我知道,圆圆就像所有的小朋友一样,心地纯洁,生活中很难遇到遇到一个“坏人”,所以他们可能会以为坏蛋就是像电视上那种,一眼能看出来,从而对所有遇到的人都怀有善意,没有提防心。